- 阅读权限
- 180
- UID
- 227
- 积分
- 2126
- 主题
- 359
- 帖子
- 750
- 精华
- 127
- 经验
- 2126 点
- 金币
- 5296 元
- 注册时间
- 2010-7-8
 
TA的每日心情 | 死哪去了 2014-8-11 10:02 |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 帖子
- 750
- 精华
- 127
- 经验
- 2126 点
- 金币
- 5296 元
- 注册时间
- 2010-7-8
|
布局:
发展优势培育新兴产业
背景: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区海洋产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经过多年努力,广西区海洋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从总体上看,总量和企业规模还很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特色优势不明显。这与广西区所具有的海洋资源优势和总体经济地位极不相称。
在6月29日的广西自治区政协十届十次委员会议上,与会人员围绕“促进我区海洋产业发展”议题热烈讨论,提出不少可行性建议。
“‘十二五’头两三年对于广西修造船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徐欢澜委员强调,“应该鼓励区内修造船业的‘北业南移’,鼓励梧州、柳州有实力的船厂到北部湾投资并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
至于如何加快沿海港口的发展步伐,唐济武委员一口气提出不少想法:“进一步优化北部湾港务集团的资产,尽快上市。设立中小港口发展基金,大力引进国内外资本参与本地区港口的建设和经营。推进‘平陆运河’上马,开辟广西腹地到北部湾港口群的水运通道。”
黄日富委员从产品开发、景区建设、服务设施和精品线路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具体建议,勾勒出一幅大有可为的美好蓝图。何玉棠委员则建议从2010年起把广西海洋经济的各项指标纳入广西国民经济的统计范围。
4-6月,自治区政协专题调研组先后赴钦州市、钦州保税港区和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及国家海洋局进行调研。《关于促进我区海洋产业发展的专题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明确提出,应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编制沿海跨市产业布局规划,深化产业分工和协作配套,实现海洋产业整体布局。加快制订和完善海洋产业规划的产业门类实施方案。各海洋产业实施方案应以产业集群或整体产业链为系统,整体规划、引导,形成上下游关联的产业体系。
调研报告建议:一是加快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及滨海矿业等优势产业。比如:充分发挥“钦州保税港区”、“南宁物流保税区”政策优势,加快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加快与海南三亚、广东湛江和越南沿海共同打造北部湾滨海跨国旅游区的步伐。建设并扶持各种所有制性质的现代化远洋捕捞船队,建设远洋水产品生产、加工和集散中心。二是积极培育海洋生物技术产业、海洋化工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服务业、海洋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比如:加快在涠洲岛、斜阳岛等缺水海岛和远洋渔船上推广海水淡化技术的步伐。加强沿海三市与自治区文化、招商等部门的合作,定期举办海洋博览会、沙滩运动会和音乐节,提升城市海洋文化品位。
保护:
莫让“南珠悲剧”重演
背景:因一窝蜂地粗放型养殖,有“明珠魁首”之称的南珠走向穷途末路。迅猛发展的对虾养殖热,也导致防城港市光坡镇红沙浅海生态失衡……诸如此类,令人痛心。近年来,我区近岸局部海域屡遭污染,填海工程导致沿岸和海湾的水动力场发生剧烈变化,局部沿海区域土壤盐碱化,风暴潮等灾害时有发生。
海洋渔业是目前我区排名第一的海洋产业。“人工养殖是我区未来海水产品生产的主要方式,因此,发展高效、低污染的规模化海水养殖模式是必然选择。”陈崇友委员肯定地说。
为此,他建议,尽快使粗放型海洋养殖向生态养殖转化,实行贝虾蟹鱼藻混养;将5-10%的毁弃虾塘恢复为滨海植被(如红树林、耐盐性海岸植被和盐沼草场),提高海岸减灾防灾能力;加强珍珠种质资源保护,引进开发高档品种;建立健全水产养殖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国际国内合作。
不按规划占用港口建设岸线现象屡见不鲜。潘巍委员建议,加快广西港口岸线有偿使用立法,有效保护港口岸线资源。目前,上海、福建、江苏、安徽、四川等省(市)已有先例。
调研报告认为:必须加强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促进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一、严格执行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海岸、河口、滩涂和海岛的保护,严格控制滩涂围垦和填海。强化重要生态区的保护和海陆重要通道的保护。各产业要科学利用岸线和海域资源,防止海岸线越修越直,越建越短,并慎防“有海无湾”、“海湾不湾”。二、切实加大北海外沙内港、防城港区、钦州湾湾顶、茅尾海等敏感海域或局部受污染海域的综合整治和南流江、钦江、茅岭江、防城江、北仑河流域整治,减少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积极防治港口和航道淤积。三、减少养殖废水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和近岸海域生物资源的影响。四、尽快成立沿海主要港口所在地海洋污染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尽快建设面向近海重要港湾、重点养殖水域和沿海城市的海域环境自动、立体、实时监测网络。
动力:
人才、人才还是人才
背景:2008年,山东省拥有20所涉海科研机构和3000多名海洋科研人员。反观我区,目前仅有6所涉海科研机构和160多名海洋科研人员,在全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中分别排名倒数第三和倒数第二。海洋人才有限,科研成果寥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更少,极大地制约了新兴海洋产业发展。
尽快建立一所本土综合性海洋高校,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委员们的共识。
徐欢澜委员建议,充分发挥广西职业教育优势,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大批技能人才。并且,以钦州学院等高校为基础,创办北部湾大学,重点设立电子信息、海洋、港口、化工、能源、船舶、物流、国际贸易、东盟国家中文教学等相关专业。
对此,调研报告也提出,可充分利用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程,促成中国海洋大学等院校帮助在我区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海洋学院。同时加强海洋重点实验室及重点学科建设,大力建设海洋专业硕士点及博士点,加强海洋基础与应用科学研究。
调研报告建议:一、鼓励企业等兴办海洋产业培训机构,以多种方式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海洋专门人才。二、加快整合自治区现有海洋研究机构,在自治区海洋局下设立广西海洋规划研究院。向国家海洋局或中国科学院争取在我区设立或共建国家级海洋研究机构,或促成其下属研究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转自广西日报) |
-
总评分: 经验 + 1
金币 + 1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