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斑点叉尾鮰疾病中杀伤力最强、破坏性最大的该属斑点叉尾鮰病毒病了吧。听到病毒病,大家肯定想,完了完了,肯定完了。确实,一旦病毒病爆发,我们也只能束手无策呀。同样,斑点叉尾鮰病毒病一样,目前没法治疗,只能靠预防了。为了更好的预防该病,我们得了解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等知识,下面我将对这些方面为大家简述: 1、病原及其特点 病原:斑点叉尾鮰病毒(CCV),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 2、流行情况
斑点叉尾鮰病毒( CCVD)病最早于1968年在美国发生,现在成为危害世界各国斑点叉尾鮰养殖的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主要危害小于1龄,体长小于15cm的苗种,成鱼也有可能发生隐性感染,成为病毒携带者。在20~30℃水温范围内流行,在此温度范围内随水温的升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水温低于15℃,几乎不会发生。 3、传播途径 可通过水平和垂直两种方式传播。水平传播即通过直接或间接表皮接触,病毒从病鱼传到健康鱼。垂直传播即携带病毒亲鱼降病毒传递给下一代,刚孵化出来不发病,长到一定阶段,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就爆发啦。 4、病状及病理变化 染病的第一个信号就是摄食活动减弱,甚至不吃食,离群独游,反应迟钝,还可以看到鱼不规则的游动,时常还漫无目的的打转。期间有一个短暂的激烈运动,然后就是长时间的没有生气。最后,大量的鱼聚集在孵化池或池塘的边缘,并且头朝上,尾朝下,悬挂着,最后沉入水底衰竭而死。单侧或双侧眼球突出,部分鱼肛门红肿外凸。腹部、鳍条和尾丙基部充血及出血,腹部膨大。见下图。
患病斑点叉尾鮰腹部膨大、出血(仿Plumb)
患病斑点叉尾鮰腹部膨大(汪开毓)
患病斑点叉尾鮰腹部膨大 ,眼球突出(汪开毓)
患病斑点叉尾鮰腹部膨大,眼球突出(汪开毓)
解剖可以看见腹腔内有大量的淡黄色或淡红色的腹水,肠道空虚、没有食物,胀气,肠壁充血肠腔内充满淡黄色的黏液。脾脏通常呈黑色并有扩大现象。
患病斑点叉尾鮰肠胀气(汪开毓)
病理变化,略,在此不提了。 1、防治方法 上面也提到了,没办法,爆发了就没得治了。不过国外有疫苗,据说效果还不错,国内就没有了,这就得靠 水产界的各位大湿们,尽快搞出又便宜,效果又好的疫苗来,造福百姓。 虽说无治疗方法,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吧。最好是“运筹帷幄之中”,做好预防准备。 预防该病要注意一些一些问题: 1、不用携带病毒的亲鱼进行繁殖。 话是这么说,谁知道哪条鱼带病毒哪条鱼不带病毒呀。有钱的企业可以一条一条用分子生物技术筛选,没钱的就想其他办法呗。 2、消毒与检疫是控制CCVD流行的最有效方法 含氯消毒剂在有效氯含量在20~50mg/L时,可很好的杀灭CCV,同时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要让野杂鱼进入养殖水体。 3、发病死鱼后,停料。避免鱼儿们摄食聚集时身体接触,增加感染几率。 4.、有条件的,逐渐降温到19度一下,可降低死亡率。 5、防治继续发行的感染,在该病流行时,可在饵料中适当添加抗生素,防治细菌继发性感染。 6、减少应激,给予充足的溶氧(>5mg/L),注意保持好的水质,不要用硫酸铜,福尔马林等对鱼类刺激较大的药物。 7、斑点叉尾鮰病毒对紫外线非常敏感,干燥环境也不利于其增殖。孵化池 育苗池进水口用紫外线消毒管套起杀杀菌,消消毒。养殖器械工具多晒晒太阳。 8、有研究表明在 饲料中添加皮质醇可以增强鱼对 CCV的抗感染能力,不知是真是假呀?9、疾病流行季节,定期用点聚维酮碘,全池泼洒,消毒杀菌。 10、投喂药饵,平时拌点抗病毒的中草药给鱼改善伙食,如黄芪 板蓝根等,可以增前鱼的体质,增加抗病力。 11、发现患病鱼或疑似患病鱼必须销毁,不要舍不得,必须毫不留情,并对养殖设施进行彻底消毒 12、养殖抗病力较强的品种,如长鳍叉尾鮰和斑点叉尾鮰的杂交种,白叉尾鮰、长鳍叉尾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