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52320
- 积分
- 3768
- 主题
- 333
- 帖子
- 3410
- 精华
- 6
- 经验
- 3768 点
- 金币
- 23010 元
- 注册时间
- 2012-7-2
  
TA的每日心情 | 死哪去了 2013-7-16 01:17 |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帖子
- 3410
- 精华
- 6
- 经验
- 3768 点
- 金币
- 23010 元
- 注册时间
- 2012-7-2
|
桡足类引起的疾病
(一)中华鱼蚤病
【本病特点】寄生在鱼鳃上,只有雌性鱼蚤成虫营寄生生活。常见的种类有:大中华鱼蚤,寄生于草鱼、青鱼、鲶鱼、赤眼鳟、鳃等鱼的鳃丝末端内侧,虫体细长,体长5.54~3.30毫米;鲢中华鱼蚤,寄生在鲢鱼、鳙鱼的鳃绷端内侧和鲢鱼的鳃耙上,体长1.83~2.57毫米;鲤中华鱼蚤,寄生在鲤鱼、鲫鱼的鳃丝上,体长2.21~2.53毫米轻度寄生时,病鱼无明显症状,虫体多时,可引起鳃丝端发炎、肿胀、发白。大中华鱼蚤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草鱼青鱼,肉眼可见鳃丝末端挂着像白色蝇一样的小虫,又称“鳃蛆病”。鲢中华鱼蚤危害2龄以上的鲢鱼、鳙鱼,严重寄生时病鱼显得不安,在水中跳跃、打转或狂游,食欲减弱
呼吸困难,离群独游,鱼的尾鳍上叶及背鳍往往露出水面俗称“翘尾巴病”,最后消瘦死亡。此病在我国流行甚广,长江流域每年5~9月流行最盛。
【防治方法】
①根据寄生虫对寄主的选择性,采用轮养进行预防。
②放养前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7毫克/升浸浴20~30分钟。
③全池泼洒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使池水浓度成0.7毫克/升,或用90%敌百虫晶体硫酸亚铁合剂(5:2)0.25毫克/升,或用90%敌百虫晶体0.5毫克/升。
④用10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病鱼5~10分钟,或250毫克/升福尔马林溶液浸浴1小时。
锚头蚤病(针虫病、铁锚虫病)
【本病特点】由锚头蚤寄生于鱼的鳃、皮肤、鳍、眼、口腔、头部等处引起,只有雌性成虫营永久性寄生生活。我国危害较大的种类有:多态锚头鱼蚤,寄生于鲢鱼、鳙鱼、团头鲂的体表和口腔;草鱼锚头鱼蚤,寄生于草鱼体表;鲤锚头鱼蚤,寄生于鲤鱼、鲫鱼、鲢鱼、鳙鱼、乌鳢、青鱼等鱼的体表、鳍和眼上。发病初期,鱼呈现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继而鱼体消瘦,游动迟缓。露出寄主体外的虫体上常附着大最累技虫、钟虫等,外看像鱼体上披着蓑衣,俗称“蓑衣病”;大量寄生鳗鱼、草鱼口腔内时,引起鱼口不能摄食而死:小鱼患病时可引起鱼体畸形弯曲,失去平衡,甚至虫的头部钻入寄主内脏引起死亡。寄生部位出现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及慢性增生性炎症。该病全国各地都有流行,以广东、广西和福建最为严重,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流行季节长,为当地主要鱼病之一。对各年龄组鱼都有危害,以鱼种受害最大,有4—5只寄生时,即可引起引起死亡。2龄以上鱼虽不引起大量死亡,但影响生长、繁殖和商品价值。锚头雏蚤繁殖温度12~33℃。华南地区春、夏、秋三季都可流行.长江流域以秋季为甚。诊断时肉眼可见病鱼体表一根根似针状虫体,即是锚头鱼蚤成虫,危害草鱼、鲤鱼时寄生在鳞片下,取掉鳞片即可见虫体。
【防治方法】
①用敌百虫晶体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成0.3~0.7毫克/升,2周1次,连用2~3次。
②根据不同鱼种和水温,用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病鱼。
③根据寄生虫对寄主的选择性,采用轮养进行预防。
④每亩水面(水深l米)用马尾松、苦楝树皮15—20千克浸汁或煎汁泼洒,连用2~3次,或用樟树叶15千克捣烂全池泼洒。
⑤每亩(水深1.5—2.5米)用猪血5千克与豆腐拌和,全池投喂,连用3天。或每亩(水深1米)用酒糟100—150千克投喂,连用3~7天。
新鱼蚤病
【本病特点】由日本新鱼蚤寄生于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鳜鱼、鲶鱼等鱼的鳍、鳃耙、鳃丝和鼻腔。主要危害鱼种,在湖北、广东有引起草鱼鱼种死亡的报道。
【防治方法】同中华鱼蚤病。
狭腹鱼蚤病
【本病特点】雌性成虫营永久性寄生生活。我国常见的有2种:鲫狭腹鱼蚤,寄生鲫鳃上,身体短而粗,体长1.3~2。5毫米;中华狭腹鱼蚤,寄生在乌鳢和月鳢鳃上,体长2.4~4.09毫米。病理症状似中华鱼蚤病,在发病季节,鳃丝末端可见乳白色的虫体。中华狭腹鱼蚤在我国从南到北都有发现,鲫狭腹鱼蚤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在长江流域,每年4~11月为虫体繁殖和流行的主要季节。
【防治方法】同中华鱼蚤病。
鲺病
【本病特点】由鲺寄生在鱼的体表、口腔和鳃上引起。鲺成虫、幼虫均营寄生生活,颜色与寄主体色相似,雌鲺较雄鲺夫。我国危害较大的有:日本鲺,寄生于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鲮鱼等鱼的体表和鳃上:喻氏鲺,寄生于青鱼、鲤鱼的体表和口腔;大鲺,寄生于草鱼、鲢鱼、鳙鱼的体表;椭圆尾鲺,寄生于鲤鱼、草鱼的体表。鲺的寄生引起鱼体逐渐消瘦,鲺腹面有许多倒刺,在鱼体上不断爬行,加之取食时用口刺和大颚刺伤或撕破寄主皮肤,形成许多伤口,出血,导致微生物的入侵和伤口感染,取食时还分泌刺激物,造成病鱼极度不安,在水中狂游或跳跃。该病是世界性鱼病,我国流行甚广,尤以广东、广西、福建为严重,在温暖的南方,鲺全年都可产卵,引起鲺病流行,江浙一带4~10月、长江流域6—8月为流行盛期。鲺对寄主的年龄无严格选择性,但对鱼种危害大,常引起鱼种大批死亡。鲺个体较大,肉眼可见,当吸附鱼体时有保护色,易被忽略。
【防治方法】
①全池泼洒90%敌百虫晶体,使池水浓度成O.5~O.7笔豪克/升。
②每亩(水深1米)用百部2千克切片,加水5~7升煮10—15分钟,对水全池泼洒。
③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马尾松、苦楝树皮15~20千克浸汁或煎汁泼洒,连用2~3次。或用樟树叶15千克捣烂全池泼洒。
④用杨梅枝、马尾松、樟树枝各2千克,扎成1捆,分别插在池中,每天移动1次。
鱼怪病
【本病特点】由等足类日本鱼怪寄生鱼类引起,寄生渤余种鲤科及wei 科鱼类的体腔。鱼怪的寄生严重影响鱼的性腺发育,使鱼完全丧失生殖能力,但鱼病痊愈后生殖能力可恢复。鱼苗被一只鱼怪幼虫寄生,鱼体就失去平衡,数分钟内即死亡,3—4只鱼怪幼虫寄生于夏花鱼种的体表和鳃上,可引起鱼烦躁不安,表皮破坏,体表充血,尤以胸部基部为甚,寄生在鳃上时可引起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软骨外露,鳍也被破坏形成蛀鳍,第2天即死亡。该病全国都有流行,以黑龙江、云南、山东为严重,多见于大水面的水库湖泊,主要危害鲫鱼、雅罗鱼和鲤鱼。鱼怪成虫生命力强,又寄生在寄主体腔的寄生囊内,耐药性比寄主强,在大水面杀灭鱼怪成虫极困难,防治鱼怪病的有效方法是杀灭释放到水中的第二期幼虫,破坏其生活周期。
【防治方法】
①网箱发现鱼怪病,按1.5毫克/升浓度药量用敌百虫晶体挂袋,或用0.5克敌敌畏(80%)乳剂遍洒,可杀灭网箱内鱼怪幼虫。
②鱼怪幼虫有强趋光性,可在离岸边30厘米的狭水带内,在幼虫高峰期,施用浓读度敌百虫晶体0.5毫克/升,隔3~4天再施1次。
③加强对患病鲫鱼、麦穗鱼、雅罗鱼的捕捞,以减少鱼怪病的传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