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8022
- 积分
- 2452
- 主题
- 40
- 帖子
- 1064
- 精华
- 3
- 经验
- 2452 点
- 金币
- 8429 元
- 注册时间
- 2011-8-2
  
TA的每日心情 | 死哪去了 2014-4-16 15:14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帖子
- 1064
- 精华
- 3
- 经验
- 2452 点
- 金币
- 8429 元
- 注册时间
- 2011-8-2
|
本帖最后由 刘阿逗 于 2012-9-7 14:13 编辑
刘阿逗 发表于 2012-9-4 23:03 
在清远源潭镇黄沙渔业基地、高淳砖墙螃蟹药店实习过,目前正在兴化安丰螃蟹药店
实习总结(加州鲈的孵化及食性转变的驯化)
实习单位: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黄沙渔业基地 指导老师:潘庆
班级:08水产养殖一班 姓名:刘阿逗 学号200830370113
此次我们去实习的地点是位于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的黄沙渔业基地(实习公司简介此处省略500字)。到达之后在实习单位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该实习点并安排了一些事物。我们实习的5个人安排在育苗孵化区进行育苗方面的生产实践。指导我们的是一位生产经验丰富的肖经理。他离开高校并从事水产行业8年。他带领我们时就像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谈吐幽默风趣,言简意赅。在育苗上的遇到的关键技术环节他都详尽的给我们讲解。当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和做的不够好时他都会手把手的教我们。可谓是以身试教。
我们在黄沙渔业基地主要是做加州鲈和黄颡鱼的鱼苗孵化,还有不同品系鲫鱼间的杂交以及锦鲤的孵化。其中我们对加州鲈的孵化实践的时间最多,加州鲈孵化比较简单,对其掌握最为熟练,现以加州鲈为代表,叙述本人对加州鲈的孵化和食性转变驯化整个流程认识的总结如下。
一:插网片
一般选用土塘作为亲鱼池培育,其一节约成本,其二亲鱼的培育也较为理想。亲鱼池尤要做到病害的防治和饵料的投喂。依据加州鲈产卵的生物学习性,可用竹片插着经过亚甲基蓝充分浸泡和阳光下晾晒的棕榈叶网片作为加州鲈产卵的附着物。所用的棕榈叶网片最好能在清洗网片时用剪刀将底部修剪一下。插网片的时候不宜过深,以防过多的泥沙附于网片上而不利于清洗受精卵和影响孵化率,其次受精卵在泥沙处长时间易缺氧,所挂网片以刚好贴近池塘底部为最佳。插与池塘四周离岸边约3米处,且于底部平坦处。
二:水泥池的清洗
洗刷水泥池除青苔和污物。并用复合亚氯酸钠A、B混合使用,先把复合A放入水中,再加入复合B。充分混匀再泼洒。注意药品的安全使用,以防事故。经消毒过的水泥池能最好经太阳光曝晒。这样杀菌效果会更好。然后在放入清水,池水静置并经阳光曝晒。
三:挂网片
首先要取回网片,于次日上午8-10时取回为宜。取回的网片应先放于清水中浸泡,再经清水洗一遍最后用亚甲基蓝浸泡(清水洗涤时应把有卵的一面朝下,用亚甲基蓝浸泡时应浸没棕榈叶,有卵的一面朝上,清洗时应轻柔,以减少受精卵的脱落。浸没的时间视亚甲基蓝的浓度而定)。孵化的水泥池水温保持在20℃~22℃,因为如果温度低的话会滋生大量水霉,会弄坏好的受精卵。挂网片时,底部不宜接触水泥池,上部不宜露出水面。网片间间距以10cm左右。待挂好网片后,向水泥池中泼洒少许亚甲基蓝抑制水霉菌的滋生。打开充气阀,气头摆放要做到均匀,并保持水泥池中的水位在一定范围内(及时补充水,保持网片上端浸没于水中)。最后把清水清洗过的脱落的受精卵用清水在淘干净,并放入孵化桶内加水放入1到2个气头孵化。
四:出膜取网片并初期培育水花
经过2~2.5d,待受精卵出膜后,此时要取出网片。取网片时要轻柔。缓慢抖动网片使幼苗离开网片。取出的网片应放置于空余水泥池中待清洗。刚出膜的幼苗依靠吸收自身的卵囊来满足生长需求。待卵囊消失后,每日投喂经筛绢网洗过的蛋黄,每日泼洒一次。大约出膜后3至4d(温度低于20℃则需要6~7d)。这时候加州鲈可以在底部平游,试水(取池塘中水并从育苗的水泥池中用少许鱼苗试水),待半日内无其它异常反应时再刮出鱼苗,放入吊网中准备下池。
五:水花下塘及培育
在下塘钱彻底清除池塘的野杂鱼和敌害及塘水的培育肥水是关键。下塘的水花,先泼洒豆浆数日,然后转换为枝角类,再后来为枝角类和冰鲜小杂鱼的肉糜和枝角类的混合物。培育15~20d,将土池中的加州鲈刮上来吊养。经过短暂吊养的加州鲈应很快的用朝筛过筛,将规格相同的鱼放入水泥池中准备驯化。
六:加州鲈食性转变的驯化
最初投喂枝角类,枝角类来源于闲置大的土池中培育。因加州鲈会顶水,故采用用流水刺激投喂。投喂时做到“四定”,其后稍加入加州鲈I号小颗粒沉性配合饲料,加入量依据加州鲈的吃食情况而定。由少到多,逐渐增加。投喂时一定要有耐心,切勿急躁,撒入量要适中。太多则造成残饵腐败水质,滋生细菌病害和寄生虫感染,增大水体耗氧。太少则鱼吃不饱,自相残杀更为严重。投喂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时间间隔不宜太长,可选择每日8:00am至11:00am,15:00pm至18:30pm。每个阶段中间可停喂1h左右。边喂边观察鱼的吃食情况,当看到绝大多数的鱼肚子吃的鼓鼓的时则代表已经吃饱了,应停止投喂。在每次投喂结束后,应及时打开增氧机。在每日中午用捞网捞出漂浮的杂物和死鱼,定期放排水。
食性转变投喂的经历过程所采取的方案。(因实习时遇到具体的不同情形,以下两个方案都采用了)
方案A:全是枝角类→枝角类逐渐减少、冰鲜小杂鱼碎末增加→全是冰鲜→冰鲜量减少、加州鲈I号小颗粒沉料增加→全是I号小颗粒沉料→I号料减少、Ⅱ号大颗粒浮料增加→全是Ⅱ号料。
方案B:枝角类→枝角类逐渐减少、I号料增加→I号沉料→I号料减少、Ⅱ号浮料增加→全是Ⅱ号浮料。
注:初始时投喂Ⅱ号浮性颗粒料时每次不宜多,因为经水浸泡,饲料吸水膨大,体积迅速增大,不适合加州鲈的口径。
方案初步比较:
方案A:适宜缓慢的改变加州鲈的食性,若枝角类足够量,冰鲜打的足够细腻,应该是最佳方案。
方案B:是在没有冰鲜的情况下进行的,急促的转变加州鲈的食性,造成后果是很多来不及转变食性的小鱼被同伴吃掉。前期的枝角类和I号料的调谐是关键,怎样降低个体之间的差异,需要进一步探索。
七:土池培育
待加州鲈开始全部抢食Ⅱ号颗粒浮料1~2d时,可将其用密网刮出,短暂吊养过筛后转入土池进行强化培育,在土池进行每日4次“四定”投喂Ⅱ号颗粒浮料,待加州鲈长到5cm左右时,刮出吊养,待售。
八:在食性转变的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大鱼吃小鱼现象十分严重,加州鲈数量急剧减少,驯化成功率较低。
解决方法:第一,过筛时应严格过筛,从源头做到规格整齐。第二,务必使大部分鱼每次都吃饱,可在每次快喂完在水泥池四角加州鲈聚集处投喂少许。第三,一定要在位于时流水刺激,并泼打水,使大部分鱼每次都来投喂点吃食。第四,冰鲜要打的足够细腻,枝角类的量要足够。
(2)残饵、漂浮物及死鱼过多,恶化水质。
解决方法:及时打捞漂浮物和死鱼。若采用冰鲜,残饵不易清除,可在经细细打冰鲜基础上,遵循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则。条件可能的话定期换水。
(3)天气影响着加州鲈的吃食情况。在驯化加州鲈期间正值雨季,几乎天天在下雨,吃食情况不佳。闷热天气影响着加州鲈的吃食。解决方法:可选择一天中情况相对较好时投喂。定时时投喂量相对减少。
(4)当加州鲈开始抢食时并不是都来抢,在外围的很多处于观望态度。在尚未吃饱前已经偃旗息鼓,向前观望和随波逐流,甚有静止不前。
解决方法:少量多次,循序渐进,切勿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5)枝角类前期不足,阻滞后期的驯化,进而影响了最终驯化的成功率。加上冰鲜打的不够细腻,很多鱼很难下去口,造成沉入水底。
解决方法:最好能有3~5口大的土池专门用于枝角类的培育。另外打冰鲜时最好加入少许清水并多打几遍,使其打到满足加州鲈的适口性。
综上:总结这次加州鲈孵化和食性转变的驯化。加州鲈的孵化率和下塘后起捕率都是很高,而最终的驯化率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关键之处的驯化没有做好。总结其驯化率低下的关键原因大致
(1)驯化的前期枝角类不足,冰鲜绞的不够细碎,造成后期大部分开始抢食I号料时,个体差异已经显著,数量此时约比下池前减少一半了。
(2)驯化期间的天气的不好,阴雨天和闷热天气较多。加上我们这些实习生没什么实践的经验,缺乏足够的耐心,随机应变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关于肉食性鱼类的鱼苗驯化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大吃小问题。个人认为大吃小并非仅造成数量减少一个问题。所谓大吃小其实并非想象中极大吃极小,或者是鱼大到能够吃的下小鱼。很大程度上仅是比同伴大一点点,如大到大的可以完全咬住对方头部。大吃小不仅造成小鱼被吃掉,有的是咬死未吞下,亦或撑死大的,造成鱼苗个体间差异增大,最终导致鱼苗数量急剧减少。其次是咬伤的鱼易携带病害造成传染。此次实习发现在驯化一周左右很多加州鲈开始发病,鱼体上寄生虫(主要是车轮虫)和细菌性溃烂较多。
所以像以鳜鱼、加州鲈等这些为代表的肉食性鱼类的驯化的大吃小的难题决定着最终的成功率。解决难题的关键在在同步吃饱,而实际的生产中很难做到同步。但我们可以努力的从孵化到驯化的各个环节上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
另外本人对今年4、5月加州鲈鱼苗行情不好的原因探析主要有两点:
(1)加州鲈孵化的简单性易掌握,导致很多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就自己在池塘插个竹竿、建个小水泥池就可以成功孵化,鱼苗培育行业的不规范等。这些扰乱了加州鲈的鱼苗市场。
(2)今年春季长江五省干旱,导致加州鲈养殖面积大幅度减少,直接造成驯化好的加州鲈无人问津。
由此可见,市场对于养殖及育苗的影响是起着决定性和致命性的作用的。洞察市场信息也是当代水产行业人员的必备能力。
此次实习以加州鲈的孵化以及实行转变的驯化实践时间最长,故采用此题作为实习总结。另外鲫鱼,锦鲤的孵化相近,黄颡鱼雌雄催产剂量的搭配使其性腺的同步成熟进而增加人工受精的受精率是提高其的孵化率的关键。黄颡鱼孵化只进行几天实习就结束了,未能仔细了解,其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另外实习时未拍摄相关图片,不足之处及错误之处期望老师予以指正。
致谢:
黄沙渔业基地带领我们的肖建新经理给予在生产上很多的指导和疑难之处的解答。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潘庆教授给予的指导。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08水产系的4个同学对我给予的关照和有关问题的探讨。 |
-
总评分: 金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