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产良种离我们有多远

[复制链接]

344

主题

19

听众

3616

积分

五级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死哪去了
    2013-7-9 10:50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帖子
    3272
    精华
    4
    经验
    3616 点
    金币
    8566 元
    注册时间
    2012-11-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22:27: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自1996到2011年我国共有109个水产养殖新品种通过审定,但其在整个水产苗种上的实际覆盖率仅有20%左右。
      
      对于水产养殖者而言,开春头等大事便是投苗,选择什么品种的苗,从哪里能拿到好苗往往是其最为关切的问题。1991 年农业部成立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的审定,以解决养殖市场对优良苗种的需求问题。据官方统计, 自 1996 年到 2011 年, 我国共有 109 个水产养殖新品种通过审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水产新品种必须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后推广。但与此规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业内人士估计,目前通过审定的百余个水产良种在整个水产苗种上的实际覆盖率仅有 20% 左右,大部分仍是停留在利用天然亲鱼或品种驯化的层面上。
      
      众多已有的产业实例告诉我们,一个良种如杂交水稻对产业而言往往意味着一种全面突破,但现实中水产良种又为何遭遇如此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水产新品种选育本身有关。与种植业和畜牧业相比,我国水产良种选育远远落后。我国在种植业上早已脱离野生种的利用,畜禽也早已是家养品种。鱼类由于生长和育种周期长,一个良种的获得往往需要集数代之力。如在选育上采用急功近利做法,则选育出来的所谓水产良种在生产上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最终又被市场所拒绝。
      
      另一方面,选育出的良种在推广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水产苗种繁育由于工艺、流程相对简单,门槛较低,一般苗场即可操作。良种一旦推出,跟风者众,最后形成鱼龙混杂、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比如 2011 年黄颡鱼“全雄 1 号”才通过新品种认定,但在此之前,全雄概念已经在市场上被炒得热火朝天,有不少企业宣称已经可以繁育出全雄黄颡鱼苗并在市面上销售。又如罗非鱼苗,无资质作坊式的生产者比比皆是,普通养殖者根本难以辨别优劣。
      
      良种在选育和推广过程中遭遇的困局,背后的指向实际上是水产种苗管理和监控体系的缺位 : 亲鱼与苗种质量检测技术缺失、苗种生产销售许可证制度流于形式等等。这一系列的缺失,使得我国水产种苗仅仅停留在制种层面,没有相应的配套和运营体系, 更遑论水产种业的构建, 未来可能为我国水产业发展埋下一个重大隐患。
      
      随着养殖环境愈加复杂多变,生长速度、抗逆性等优于普通苗种的良种无疑将在未来 水产养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水产良种乃至未来水产种业的发展应该遵循怎样的模式?在国外,南美白对虾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种业专业化公司,建立并牢牢掌控着自己的亲本资源库,有着持续选育的时间和技术积累,并以商业化为导向形成了可持续的发展之路。类似于此,我国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雷霁霖院士也曾提出,现代水产种业的建立要有相对独立的专业化产业化集团来运作,国家产业管理机构负责决策、检测、标准化等管理任务。
      
      就当前水产种业现状而言,雷院士的设想显然是一种更高层面的构建,也是一项尝试。这,会是唯一的标准答案吗?对于关系整个 水产业未来生存的种业问题上,需要更多的人来将探讨的重心回归到本源,也需要业者自问 : 水产良种离我们有多远?(王刚)



    相关帖子

    上天不给我的,无论我十指怎样紧扣,仍然走漏;给我的,无论过去我怎么失手,都会拥有 ...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