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
- UID
- 54548
- 积分
- 37
- 主题
- 18
- 帖子
- 19
- 精华
- 0
- 经验
- 37 点
- 金币
- 78 元
- 注册时间
- 2013-4-2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19
- 精华
- 0
- 经验
- 37 点
- 金币
- 78 元
- 注册时间
- 2013-4-2
|
在如今大闸蟹横行的市场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卖蟹的吃肉,养蟹的啃骨”。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并不赞同“蟹农被蟹商剥削”的说法。在他看来,中国农民普遍面临这个问题,蔬菜、粮食都是种的不如卖的赚钱。
他还认为自己上任会长后最大的贡献就是使蟹农的生活有所改观:“10年前,百分之七八十的蟹农都亏钱,现在百分之七八十都赚钱!”
杨维龙上任一年后就尝试协调过蟹农与蟹商之间的交易价格。2003年至2007年,行业协会曾推行过养蟹者与收蟹者的议价制度。一百多家会员蟹农和蟹商坐在一起,每人一张纸,把所希望的出售价格和收购价格写在纸上,然后去掉一个最高价去掉一个最低价,算出平均价。“那一年蟹农卖蟹价格由上一年的每斤45元变成了90元,而市场销售价格仍在150元至160元,只涨了10元”。杨维龙认为这种方式很成功,没有大幅波动销售价格就有效调节了蟹农与蟹商之间的分配比例。具体请关注:
不过这种价格撮合机制在2008年的“方便面协会串通涨价事件”后被叫停。让杨维龙欣慰的是,此后阳澄湖蟹农的收入并没有下降,“至今蟹农和蟹商的收入比例还保持在这个比例上”。
杨维龙认为,国家应该对农产品的定价放开个口子,让行业协会能在有效监督下进行公开的协调和撮合,“这不叫串通,因为农产品实在太特殊了!”
杨维龙还有个设想,那就是让不赚钱的蟹农退出去,让会赚钱的多养蟹。按照他的思路,这些不赚钱或者少赚钱的蟹农可以让出湖面,让能赚钱的大型蟹企去规范化、规模化经营以提高效益。“可以按照这些蟹农近几年的收入水平支付租金,甚至再多些都行,这不仅为原来不挣钱的蟹农增加了收入,阳澄湖的养蟹行业也实现了整合。”
但是,拿走渔民的湖面就像收走农民的土地,都是相当敏感的问题。事实上,目前在阳澄湖的湖面上,养蟹的1800多户中绝大多数都是散户。当年政府在分配湖面时,也有意向世代在这里打鱼的渔民倾斜,虽然他们很多并不擅长也不喜欢养殖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