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泥鳅黄鳝繁养产业投资计划

[复制链接]

15

主题

5

听众

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20
精华
0
经验
35 点
金币
74 元
注册时间
2013-4-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6:51: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泥鳅黄鳝繁养产业投资计划草案
一、        泥鳅黄鳝的食用药用价值(省略)
二、        泥鳅黄鳝养殖产业的前景
正因为泥鳅黄鳝具有极高的食用药用价值,所以群众的养殖积极性很高,加之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适宜养殖泥鳅黄鳝,因此泥鳅黄鳝的养殖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泥鳅养殖面积规模最大的省份是江苏,        其次是安徽、湖北、江西、浙江、湖南、福建等地,泥鳅的养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以野生鳅苗为主,即使用人工繁殖的鳅苗,但由于繁殖量太小、供求渠道不畅,养殖经验不足,制约了泥鳅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黄鳝养殖以湖北为主,安徽、江西、湖南、福建也有养殖,其养殖模式是收集野生鳝苗以网箱养殖为主,虽然养殖效益不错,但由于黄鳝的繁殖技术没有突破,一到黄鳝投种季节,苗种价格上涨,造成投资成本过高,养殖户投资负担过重,限制了黄鳝养殖产业的发展。因此,完善并推广泥鳅黄鳝人工繁育技术,提供泥鳅黄鳝人繁苗种,复制泥鳅黄鳝养殖模式,传授鳅鳝套养高产高效经验,带领群众走自繁自养产业发展之路具有广阔的产业操作空间。
三、        泥鳅黄鳝人工养殖和繁殖技术的现实状况
1泥鳅养殖产业大省江苏及其他地区虽然养殖面积大,场地规范,但还是实行的利用野生苗种,采取世代繁殖、捕大留小、赚取季节差价为主的赢利方式,算不上真正意义的产业化养殖模式。
2、养殖技术传播为主的湖北省,真正精通繁殖技术的单位或个人,要么因单位体制不善于推广要么因资金、渠道等原因困于推广,一些有资金、渠道的炒作公司没能完全掌握技术,但他们又急于求成,很容易被人识破。
3、湖北省黄鳝技术较为成熟,效益也不错,目前除长江大学在湖北省内进行技术培训外还没有任何其他单位向全国推广(南京大学的周文宗博士也在推广黄鳝养殖技术,但推广力度不大)
4、湖北仙桃、潜江、监利、洪湖及湖南少数地区的黄鳝养殖户,其规模少的几十亩,多的上千亩,大多以网箱养殖,但养殖水面利用率不高,整体效益不佳。这是当地养殖户亟待解决的问题,也给泥鳅苗种的销售和鳅鳝套养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市场。
5、安徽旌德地区的鳅鳝套养技术经过几年摸索效益较好,其养殖水面利用率大大提高,养殖效益也成倍增长,其养殖模式值得推广。
四、改变现状打破常规的突破口
1、充分发挥农民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总结他们的探索经验,用现成的营销模式将这些经验迅速推广。
2、将科技院所的技术成果与市场对接,将科学技术快速转化成生产力。
3、借鉴炒作公司的营销手段,脚踏实地做好样板市场,利用政府号召力通过口碑传播力,扩大影响,积极发展。
五、以具备的条件和现有资源
(一)技术资源
1、泥鳅全人工自然环境繁殖技术(央视科技苑2012.8.15专题)
2、泥鳅半人工流水循环设备繁殖技术
3、泥鳅水花至寸片养殖成活率新突破技术
4、黄鳝网箱养殖高产技术
5、鳅鳝立体套养高效技术
6、鳅鳝人工饵料培育技术
7、牛蛙青蛙养殖技术
8、水产养殖标准水体改良技术
9、泥鳅黄鳝无公害养殖技术
(二)媒体资源
1、央视科技苑“泥鳅也能工厂化育苗了”对我技术团队做了最权威最时新的标签包装,我们要充分利用。
2、近期央视又要播出一期我们团队的泥鳅育苗培育预防天敌的专题片,又将是对我们团队技术领先的更进一步的说明。
3、央视《每日农经》“钓蛙背后有商机”2012.4.30对我技术团队牛蛙无公害养殖技术做了专题报道。
4、湖南怀化地方电视新闻2012.9,8.新闻报道我们的养殖户。
5、本人对媒体、新闻的敏感和擅长,以及与有关记者的交往,在以后的运作营销工作中,可以不断与各媒体开展有偿和免费的营销宣传。
(三)客户资源
1、央视以播出和即将播出的现有意向客户和潜在意向客户
2、今年春夏广告客户
3、全国乡镇领导通信名录
4、部分农民创业培训班学员通信名录
六、可利用的场地设施资源
**湖北嘉鱼牌州镇广佛庵村耿**四十亩自有泥鳅养殖池及本村近2000亩半闲置鱼池
**湖北天门卢氏镇胡**承包的30年600亩农渔场(价格极低,急待合作)
**沙市中华鲟养殖基地四十个标准育苗池和十套水花繁殖设备
**沙市***200亩鳅鳝养殖示范基地
**长江大学农学院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培训基地


七、        发展目标方向
**近期目标(1——2年)
1、        筹建泥鳅繁殖基地,拓展自己的养殖场地
2、        依托地方政府,帮扶当地村民,以口碑和社会影响力带动乡邻参与,发展地方产业,以点带面,星火燎原。(争取村、乡、镇部分村民参与相关产业,如养殖、加工、饲料运输经营、相关用具渔药渔具、生产设备经营、劳动就业等)
3、        借助多年市场运作经验、社会关系资源,推广水产新品种,传播农业新技术,复制养殖新模式。
#向全国推广泥鳅繁殖新技术
#向本区域及周边省域提供泥鳅苗种
#继续探索黄鳝人繁技术,推广鳅鳝立体套养新模式。(由于农民缺乏系统理论,又不敢创新尝试,加之信息闭塞,鳅鳝立体套养技术成熟但没推广,而本地又是黄鳝网箱养殖的集散地,推广实施的空间潜力最大)
**远期目标(2年以后——)
#完善繁养基地基础实施和养殖标准示范场地,吸引更多养殖户学习技术,购种购苗。
#积累养殖经验,提升产品质量,打造产品及企业品牌(无公害、绿色、有机)实施联合养殖,联产联销,产、学、工、销一条龙,育、繁、养、推一体化。保障项目的持续发展和客户利益长久增长。
八、        产业拓展方式
1、        本地及周边乡邻自愿学技术,自主购苗种。
农户自建场地,自定规模
繁殖基地提供苗种(到基地买苗种、基地技术员到农户现场繁殖苗种)
2、        依托基层组织,集中进行技术培训,自主养殖。理论实践学以致用,自繁自养相互学习,个别指导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连成一片。
3、        通过政府政策等方式征召外地农户到本地租赁场地自主养殖。
自带项目,自定品种
基地提供品种,负责技术(泥鳅、黄鳝、黄桑、青蛙、小龙虾。。。。。。)

4、        通过各种营销手段传授水产新技术,推广养殖新模式。
技术培训、供应苗种、联合养殖,联产联销。
九、自有场地基础建设规划

繁殖场地:600——1000平米(温棚)
饲料生产场地:600——1000平米(温棚,生产蝇趋、黄粉虫等)
饵料生产场地:露天,水蚯蚓等培养,面积待定
自养场地:20——30亩(培育鳅苗、养殖亲鳅、成品鳅)
十、乡村区域产业园建设
1、规划大区域,划定大范围(某村百亩以上至更大面积,预留、待定,做好近期和长远规划),在大区域范围内,先点后面逐渐成片。
2、规范升级,向外拓展。
3、实现区域示范,形成产业标杆

十一、实施本项目暂时缺乏的资源
**已经正在养殖泥鳅黄鳝的有市场开拓意识的合作伙伴
**足以施展计划的营运资金

1.jpg (74.85 KB, 下载次数: 96)

1.jpg

2013-04-21 13.03.34.jpg (38.29 KB, 下载次数: 92)

2013-04-21 13.03.34.jpg

GS.jpg (40.03 KB, 下载次数: 81)

GS.jpg

IMG_3897.JPG (78.39 KB, 下载次数: 83)

IMG_3897.JPG

IMG_3897_conew1.jpg (57.1 KB, 下载次数: 92)

IMG_3897_conew1.jpg

IMG_4570_conew1.jpg (92.52 KB, 下载次数: 91)

IMG_4570_conew1.jpg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