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
- UID
- 54604
- 积分
- 12
- 主题
- 1
- 帖子
- 1
- 精华
- 0
- 经验
- 12 点
- 金币
- 42 元
- 注册时间
- 2013-4-9

TA的每日心情 | 死哪去了 2013-7-8 15:41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帖子
- 1
- 精华
- 0
- 经验
- 12 点
- 金币
- 42 元
- 注册时间
- 2013-4-9
|
秋风乍起,温一壶酒,蒸上几只大闸蟹,是江南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细节。不同时节,需要吃不同的食物,这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称为“岁时”。其中不仅包含着一些朴素的科学道理,更直观的体现了中国特有的食材养生之道。据《明史·礼志五》记述:九月——小红豆、粟、柿、橙、蟹、鳊鱼。所谓礼志,是指史书中记载有关礼仪制度的篇章。上述的诸多食材,就是在农历的九月推荐给皇帝的岁时之用,其中就有蟹。由此可见,秋季品尝大闸蟹不仅仅是一个民间习俗,也被皇室所推崇,形成”无蟹无欢“的普遍认知。 秋风乍起,温一壶黄酒,蒸一对大闸蟹,边吃边听,大闸蟹与秋天的那些故事……
“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的品蟹文化,从魏晋时的毕卓开始,影响着古人的品蟹观。此种吃蟹,被文人雅士视为高雅闲适的情趣。这种情趣,后来发展到吃蟹、饮酒、赏菊、赋诗四位一体,成为金秋的风流韵事。秋深,菊瘦,蟹肥,于是,持螯赏菊,饮酒作乐,成了别的季节所没有的一种人生优雅享受。”无酒不欢,无蟹不宴“”无蟹不成席“不仅被江南民众所熟知,如今已经成为社会上普遍流行的风俗,大闸蟹也成为中秋餐桌上必备的珍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