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UID
- 247
- 积分
- 302
- 主题
- 43
- 帖子
- 48
- 精华
- 2
- 经验
- 302 点
- 金币
- 300 元
- 注册时间
- 2010-7-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48
- 精华
- 2
- 经验
- 302 点
- 金币
- 300 元
- 注册时间
- 2010-7-12
|
江苏省吴江市的震泽镇是全国龟鳖的主产区,这里几乎家家都养殖龟鳖。而在镇的西北角,一户人家的养龟场明显与众不同。每一块池塘都用高墙围起,墙上扎着铁丝网,墙角处还安着摄像头。让记者感到奇怪的是,池塘防范得如此严密,主人却不是怕被偷,而是因这些池塘里养了一种行动迅速,且十分凶猛的龟,若它跑出来,咬着人的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测试它的撕咬程度,记者特意摘了根树枝去逗它。
张青青:“牙齿看到了吗?”
记者:“我还没来得及看牙齿。”
张青青:“你再逗它一下,它就来了。”
记者:“要不你来试试。”
张青青:“你的手不要伸得太近要咬掉的。看到牙齿了,看到了吗?”
记者:“怎么那么凶猛,太可怕了。”
这种四肢粗壮有力,尾巴有些像鳄鱼,能比普通乌龟大上两圈的龟,学名叫拟鳄龟,俗称小鳄龟,原产于美洲。据说它们的咬合力在900斤左右,可以轻易咬掉人的手指。
张青青:“把这些美女、帅哥都集中一下。”
记者:“这个很凶的,你看它嘴张的。”
张青青:“你要不要让它咬一下?”
记者:“我不要让它咬。”
张青青:“它这个嘴巴上有血你给它擦一下,用纸巾擦一下。”
记者:“你就这么几只?”
张青青:“没有,那池塘里多呢,但是不能捞起来,捞起来影响明年的下蛋。你们是从北京来的,大老远来的,总要让你们看一下。”
这个年轻人叫张青青,就是这些小鳄龟的主人。在吴江市,他可是个传奇人物。白手起家,只用五年时间,靠着200只小鳄龟,在全国龟鳖的主产区,做到了个人养龟的第一名,年销售额达到4000万。
而当记者开始正式采访张青青时,一个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张青青:“不行了。”
记者:“我还光着腿呢。”
张青青:“酸了。我累了,我要坐在这里采访。不行了,我一定要坐在这里采访的。受不了了,你采吧。”
怕被蚊子咬,怕太阳晒,怕小雨淋,面对记者,张青青娇气,调皮甚至到有些不着调的举动不断暴露。
这让我们始终无法把他和人们传言中那个白手起家,敢闯敢干,五年时间成就亿万财富的传奇人物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个看上去有些不着调的人是如何白手起家,仅仅靠着200只小鳄龟,成就财富梦想的呢?
张青青是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镇人,是当地大家族中的独苗。为了让他从小有出息,安心读书,家人不惜学孟母三迁,然而张青青一直对读书不是很感兴趣,在学校里还净做些调皮捣蛋的事儿。
女同学1:“反正还是老样子,跟小时候一样,嘻嘻哈哈的,很调皮的。”
女同学2:“打了架,他妈妈一直拉着他的手就过来,好笑得不得了,就这样过来了,谁打我的儿子了,就是这个样子的。”
1998年,张青青高考落榜,这让家里人觉得他就是一个不成器的人。落榜后,张青青想到了承继祖业养殖龟鳖。
在震泽这个全国的龟鳖住产区,张青青的爷爷是第一批从事龟鳖养殖的人,养殖技术更是无人能及。张青青是家里的独孙,从小爷爷最疼他,可当他向爷爷提出想养龟鳖时,没想到遭到了爷爷的强烈反对。
爷爷:“养殖方面,它有个周转太慢,第二个他的心情稳定不下来。他最好是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照这个性格,我是不赞成他养的。”
在朋友眼里,张青青不管多大的事,都是嘻哈面对,在家人看来,张青青是个心不定的人,做不成大事。1998年,不被人看好的张青青只好听从家人的安排,进了一家企业做技术员。可他却憋着一股劲,不甘心只做一个技术员,他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是能够成事的人。
2000年5月,张青青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沈留荣,跟他商量开一家龟鳖药店。
沈留荣:“开始来问我的时候,来开个药店。开个药店,我说好啊,你反正也没什么事情做。”
在震泽,养殖龟鳖才被看作是大生意,那时的龟鳖药不过几分钱,多则几毛钱一包,是没人看得上眼的小生意,很少有人做。张青青一提开药店,家人朋友这回没有反对,在他们看来,开龟鳖药店只需几千元的投入,是个小生意,就随他的性子折腾去吧,谁都没当回事。可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张青青却铆足了劲。一次着急为了送药还从摩托上摔了下来。
沈留荣:“开得快了,结果摔了一跤,然后红药水、蓝药水涂得满身都是。我记得还是夏天。然后穿得很少。”
张青青骑着摩托到处跑。很快,这个爱动爱闹不着调的小伙子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大家都说有了他就不寂寞。
沈佰林:“千家万户地跑,这个那积少成多。”
记者:“他有这个耐心?”
沈佰林:“有这个耐心,很辛苦。当时他就是开了一个摩托车,每一个养殖场,哪怕你最少的也帮你送。”
用四千元起家,靠着自己的辛苦和执着,2003年时,仅用三年的时间张青青就垄断了当地八成的龟鳖药市场,一举从这个谁都不看好的小生意中赚了几百万。就在2003年,张青青买了这辆价值一百万的越野车犒劳自己。
2004年,张青青也曾像今天这样开着车骄傲地跑过震泽的街道,但是那时的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一场危机正在向他走来。
2004年,江浙一带的龟鳖产量多到4亿只,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直接导致价格迅速滑落。这一年,最糟糕的就是巴西龟,根本没人要。
沈佰林:“疯抢这个苗炒到了十几块钱一个苗。我们进的是十一二块钱一个苗。当时的时候,你苗抢得大家疯抢的。一下子这个市场又卖不出去了。”
张青青是当时最大的龟鳖药经销商,各家龟鳖养殖场欠他的药款达到600多万,而他自己欠银行贷款和加工厂又有300来万。龟鳖行情不好,养殖户们还不上药款,张青青无奈地掉进了一个近千万的三角债。更让他郁闷的是,很多养殖户还不上药款,干脆拿着卖不出去的巴西龟来抵债。很快,在张青青租下的40亩池塘里,放满了养殖户拿来抵债的大大小小巴西龟。
张青青:“那个水面上全部是龟脑袋,全部是龟脑袋,不像这种甲鱼一样,突出一点点,他脑袋全部在上面,吓死人,张着嘴巴向你要吃的,那很恐怖的。那不是好玩的。”
一般池塘每平米最多养10只巴西龟,张青青却达到了三四十只,而且每天还有人继续送龟过来。在这个紧要关头,很多人发现,他不去忙着收拾乱摊子,还每天着急上网,四处约会网友。出人意料的是,就是在这段不着调的日子里,张青青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商机,正是这个商机让他在随后短短五年里做成了当地龟鳖领域的领头人。这个商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财富玄机?
2004年5月,张青青对大量积压在池塘里的龟不管不问,却每天忙着出去和网友聚会,家人都觉得他破罐子破摔,很不成器。然而让家人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在和网友聚会中找到了巴西龟的出路。
卢斌煜:“我们附近的网友,就是杭州、上海、苏州的,就是玩龟的人,他们都自发的组织了一个团队,到他的养殖场参观,参观之后都很惊叹他这里的养殖规模。”
在上海江阴路的花鸟市场,网友谢益光开了家观赏龟小店,生意很火爆。2004年5月,通过网友聚会,谢益光认识了张青青,他告诉张青青,其实巴西龟在观赏龟市场上很抢手。
谢益光:“2004年的话,这样的小巴西龟零售的话可以卖到10来元左右吧。”
记者:“这个呢?”
谢益光:“这个大的就比较贵一点了。”
记者:“那卖多少钱?”
谢益光:“可以卖到400元左右吧,因为这个龟比较大。”
记者:“当时巴西龟比较缺少是吗?”
谢益光:“不太有,很难见到。”
当时震泽当地的巴西龟都是卖给龟苓膏加工厂做原料,多年来形成了固定的供求关系。大家看巴西龟卖价好,销售稳定,都蜂拥去养,导致一时间供大于求。张青青生性活泼好动喜欢四处联络,这让他更有机会找到客户。通过谢益光,张青青大大小小的巴西龟仅四个月就销售一空,还清300万欠款,他还能纯赚160万,可最后他却没有拿回一分钱。
因为2005年初,在上海的花鸟市场上,他被一个价格高而且长相奇特的龟吸引了。
张青青:“市场上这么大的鳄鱼龟,138一个。我们这个最贵的,就是那些巴西龟、草龟,什么龟。最贵的就卖二三十一个,我想这个东西不得了,一定要搞这个东西。”
2005年3月,从没有养过龟的张青青,花160万元从美国引进了800多只小鳄龟的种龟。就在他为自己的壮举洋洋得意时,很多人却都觉得他又做了一件不着调的事。
村民:“人家都没有养过,它这个咬人的,咬的指头也被咬下去了,我都怕,怕得不得了。”
女同学:“这个东西就是可以在中国养什么的,反正我们那时候当时不看好,大家都很吃惊,为他捏了一把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