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80
- UID
- 16
- 积分
- 1323
- 主题
- 235
- 帖子
- 239
- 精华
- 50
- 经验
- 1323 点
- 金币
- 1309 元
- 注册时间
- 2010-5-26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239
- 精华
- 50
- 经验
- 1323 点
- 金币
- 1309 元
- 注册时间
- 2010-5-26
|
本帖最后由 jeremy 于 2010-10-8 09:42 编辑
华南
南海所“对虾饲料添加剂”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8月19日讯,水科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李卓佳研究员等人完成的“对虾饲料添加剂”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在对虾益生免疫功能添加剂研究和开发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该项发明的主要特征为:由8-12重量份中草药粉剂和12-18重量份地衣芽孢杆菌固体物料复合而成,其中复合中草药粉剂由等重量份的板蓝根、连翘、黄芪、藿香、沙打旺和黄连经烘干粉碎后复合制成。
该项发明在对虾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中草药和地衣芽孢杆菌,通过其协同作用,能明显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对虾的生长和提高对虾成活率。该项技术符合水产饲料的发展战略趋势,已在对虾养殖生产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中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广东水产品开拓新市场助出口大增
据广东检验检疫局24日通报,广东今年水产品出口却逆势飘红,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经广东检验检疫
局检验合格出口的水产品1.5万批次、重量20万吨、货值1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7%、43%、58%。
广东是中国最大的养殖水产品生产和出口省区,目前广东检验检疫局辖区(除深圳、珠海外)有出口水产品备案企业158家,备案原料养殖基地962家、备案渔船299条。
上半年,经检验检疫出口冻虾6.1万吨、4.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和53%,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70%;出口罗非鱼6万吨、1.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27%,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50%;烤鳗出口0.5万吨、0.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和52%,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30%。
广东开展亚运会水产品供给工作调研
为保障广州亚运会等大型活动水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相关人员分别于8月18日前往广州亚运会比赛赛区东莞和汕尾,25日到广州进行调研;调研组分别在三市召开专场会议,听取了各市海洋与渔业局的专项工作报告并考察了当地水产品批发市场。
本次调研主要内容是检查各地贯彻省局关于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通知的落实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进一步改进建议。调研组还与当地相关部门分析讨论了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广东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陈芝梦)
中山首次举办供港澳塘鱼专业论坛
8月27日,由广东中山检验检疫局、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联合主办的中国首个供港澳塘鱼专业论坛——中山供港澳塘鱼质量安全论坛中山举行。论坛围绕沟通、合作与安全这个主题,就供港澳塘鱼的健康养殖、新技术运用、政府监管、行业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等话题进行广泛讨论与交流。
据了解,经过2005年以来的建设,中山现有供港澳塘鱼注册基地30个,中期场27个,面积5.5万多亩,增长了7倍。养殖场环境优美,质量保证健全,塘鱼安全质量稳步提高,五星级养殖场不断出现。5年来,中山向港澳供应优质塘鱼超过12万吨,中山塘鱼占到香港50%,澳门70%的市场份额,中山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供港澳塘鱼基地。
广西“罗非鱼耐寒新品种的选育”通过验收
9月13日讯,由广西水产研究所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罗非鱼耐寒新品种的选育”通过自治区科技厅验收。该课题在国内首次育成耐寒型罗非鱼配套系杂交组合,为实现亚热带罗非鱼全年连续生产提供了科技支撑。
据介绍,该耐寒品种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可提前半个月放苗,推迟半个月收获,意味着每年增加1个月生长周期,对罗非鱼产业产量意义重大。一旦有寒灾来袭,耐寒鱼能扛10天左右,而不是像普通品种两三天就全死,有充足时间上市,减少损失。
该项目正争取进入“十二五”项目规划,有望使广西罗非鱼产业抵御十年、二十年一遇的寒灾。
福建召开第二季度水产养殖病害分析会
9月9日,今年第二次水产养殖病害季度分析会在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召开。
会议讨论了福建省5-8月份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总体情况,重点分析了灾后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情况以及主要海水网箱养殖区刺激隐核虫病流行情况,并对下阶段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防范措施。会议还对近几年海水鱼发病率较高、危害性较大的“白鳃病”和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防控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专家分析认为,今年福建省海水养殖刺激隐核虫病与往年有明显不同,虫体对高温耐受力提高,流行季节长。同时,专家呼吁应尽快开展“白鳃病”的病因研究和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防控技术研究。
7月份海南罗非鱼出口下滑
8月24日讯,1-7月,海南省检验检疫局完成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共计6.93万吨、2.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3%、4.4%。
其中7月出口8336.3吨、3116.2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9.7%、16.8%,单月出口呈现较大降幅,主要体现在罗非鱼、南美白对虾该两种主打品种出口下滑较大(出口货值降幅分别达16.4%、24.8%)以及美国、日本等主要出口市场出口量减少(两大出口市场出口重量降幅分别达11.8%、49%)。
据了解分析,7月水产品出口降幅较大主要因国内饲料价格上涨导致水产养殖成本增加(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原料收购价同比上涨二至三成)、近期国际市场水产品成品价格较往年偏低。
国内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办法》或将出台
9月3日讯,为规范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设立和管理,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农业部组织起草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于9月12日前通过公布电子邮箱、传真、信件等方式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该办法共二十五条,分为四章。其中第二章明确规定了应当设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区域范围,并同时指出了申报保护区的相关程序及所要提交材料的详细说明。文件中还对保护区的命名方式、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中国对虾“黄海2号”示范推广成果通过专家验收
9月2-5日,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子课题“中国对虾高产、抗病品种的培育”项目的中国对虾示范养殖结果通过了专家现场验收。
验收专家通过审查放苗记录,现场测量、称重等方式对中国对虾“黄海2号”的示范养殖情况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结果表明,今年又是“黄海2号”的一个丰收年。在即墨的示范养殖点,虽然离收获季节还有一段时间,但“黄海2号”对虾平均体长已达13.9cm,平均体重达33.7g,最大个体体长达16cm。据养殖户预测,到今年10月的收获季节,部分养殖对虾可望达到20cm左右,将赶超春捕海虾的规格。“黄海2号”中国对虾历经7年的封闭选种,课题组拟定的“大虾计划”已经展露曙光。
输智水产品即日起可办理合法来源证明
8月24日讯,农业部办公厅发出通知,宣布农业部自即日起,为输智水产品办理合法来源证明,并明确了办理程序及注意事项。
根据通知要求,农业部渔业局将具体承担输智水产品合法来源证明的办理工作。该局根据工作程序及适用的我国和国际渔业养护和管理措施,在收到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进行审核。
智利渔业局于近期开始对进口水产品(不含观赏鱼、活体产品、保健品、饲料及用于继续养殖的产品)查验由原产国渔业主管部门签发的合法来源证明,用以证明该批次水产品的捕捞、养殖或加工过程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全国水产青年学术年会湖州举行
8月27-29日,由中国水产学会主办的全国水产青年学术年会在湖州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包括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在内的20余所高校及研究院所的160余名青年学者参加会议。
此次年会,共设4场专题的学术报告和一场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围绕环境生态、渔业经济与信息、渔业管理、生物技术、遗传育种、水产养殖、营养与饲料、水产加工等议题,展开学术性交流与讨论。
会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显良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麦康森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解绶启研究员还分别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长江野生鱼含激素引争论
8月25日讯,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在最新水污染调查报告《“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发布会上介绍,在取自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城市的鲤鱼和鲶鱼体内,测出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NP)和辛基酚(OP)。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 以及雄性精子质量下降、数量减少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
针对该调查报告,8月30日,中科院水生所、武汉大学、华科等权威研究机构专家作出正面回应:部分野生鱼确实存在激素情况,但无论是英国检测报告,还是中科院水生所的检测报道,其激素含量都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市民不必过于恐慌。
“牙鲆优良家系选育研究”专题通过验收
8月24日,农业部科教司组织有关专家,在北戴河对水科院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牙鲆优良家系选育研究”专题进行了验收。
据专题负责人、水科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刘海金研究员介绍,项目组采用两性生殖方法培育家系28个,选育出优良家系2个,比普通牙鲆生长分别快17.3%和21.0%;采用雌核发育方法培育家系14个,选育出比普通牙鲆快29.3%的优良家系1个。采用抑制卵裂雌核发育方法培育双单倍体1071尾,对双单倍体牙鲆诱导雌核发育建立克隆系2个,分别为296尾和174尾;用双单倍体雌鱼与雄鱼交配,建立杂合克隆系12个,每个家系均在150尾以上。
项目组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研究内容,达到了预期的经济技术考核指标,经费使用符合规定,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山东成立渔业协会海参产业分会
9月9日上午,山东省渔业协会海参产业分会成立大会在山东大厦召开。大会通过了分会工作细则、山东省渔业协会“胶东刺参”标准、关于“胶东刺参”注册商标使用意见等三个文件,大会还产生了第一届一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及专职秘书长。
去年山东省海参养殖面积达到4万公顷,产量突破6万吨,产品产值超过100亿元,海参产业已成为拉动沿海渔业增长和渔民增收的主要养殖产业之一。
据了解,海参分会的57家会员,涵盖了海参的育苗、增养殖、捕捞、加工、流通等方面的生产、科研、经营单位,会员单位的海参产量超过全省产量的一半。
新一代杂交参种获国家专利
9月9日讯,由中国海洋大学与山东海益宝水产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水产项目“日本红刺参与胶东深海海参杂交的第二代参种”试点成功,取得国家专利权。这一专利的诞生,有望解决近两年出现的养殖环境恶化、管理技术滞后、苗种质量下降的问题,尤其是突破种群老化、抗病力弱等制约海参发展的瓶颈。
据介绍,此次项目选育的品种为日本红刺参与胶东深海海参杂交的第二代参种,它具备生长快、刺情好、抗病强、皮子厚等本质特点以及营养价值高、符合人们健康需求等外在价值。
天津滨海新区建成国内最大循环水养殖基地
9月7日讯,记者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工委获悉,经过津门科学家3年多的攻关,列入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的“海水鱼工厂化养殖成套设备与无公害养殖技术”现已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国内最大循环水养殖基地在塘沽建成,今后每年将有60万公斤高档热带海水鱼走上市民餐桌。
据了解,按照传统的养殖方式每天需要换8-12遍水,而全封闭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则利用生物降解、臭氧与紫外线灭菌等高新技术,对封闭养殖系统中的海水进行灭菌、泡沫分离去除有机质、调温、调盐等处理,再让这些处理过的海水返回养殖系统中,并循环流动,每天只需补水10%左右,不仅大大节约了水资源,还减少了污染。最关键的是,使鲆碟类、石斑鱼等高档海水鱼的养殖成活率从不足50%提高到90%以上。
湖北荆州成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
8月12日,中国渔业协会正式发文,授予湖北省荆州市“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称号,称号有效期为五年,自颁布之日算起。
中国渔业协会专家组认为,荆州市地理环境独特,水产资源丰富,是我国淡水渔业发源地。2009年,荆州市水产养殖面积211万亩,水产品产量100万吨,渔业产值116亿元,分别占湖北全省的21.6%、29.6%和27.5%。淡水水产品产量连续15年位居全国地市州第一位。
湖南规划河蟹产业未来发展
8月23日讯,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出台《湖南省河蟹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计划到2013年,全省河蟹养殖面积达到75万亩,产量8000吨,产值8亿元,打响洞庭湖大闸蟹品牌。
为加快河蟹产业发展,省畜牧水产局制订的《规划》提出,今后几年,全省将从三大方面着力扶持河蟹产业发展。一是建设良种供应体系,突破制约河蟹产业发展的种苗“瓶颈”。二是创办健康养殖示范区,以带动全省河蟹健康养殖。三是培育3个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品牌整合,主打洞庭湖大闸蟹品牌。
2009年,湖南全省河蟹养殖面积达到52万亩,产量5800多吨,总产值突破5亿元。
国外
美国修改对中国等5国暖水虾反倾销终裁
2010年9月2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根据美国国际贸易法庭的裁决,决定修改对原产于巴西、印度、中国、泰国、越南的冷冻和罐装暖水虾的反倾销终裁。
2004年1月27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冷冻和罐装暖水虾进行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12种。2004年12月8日,美国商务部对该案作出反倾销终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的倾销幅度为0.07%-112.81%。2005年、2006年美国商务部对终裁结果先后进行了两次修改,此次修改后中国企业的倾销幅度为27.89%-112.81%。
另据了解,9月7日下午中国商务部发布预警提示称,日前,美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将於近日对暖水虾案第四次行政复审终裁结果进行调整,将原产自中国、越南等六国的裹粉虾一并列入暖水虾案反倾销税征税范围。
一种转基因鲑鱼获美药管局初步认可
9月3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初步分析报告称,马萨诸塞州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培育的一种转基因鲑鱼与普通鲑鱼一样可安全食用,该局目前正审议这家公司的上市销售申请。
Aqua Bounty公司培育的这种转基因鲑鱼生长速度是普通鲑鱼的两倍。美国药管局计划自本月19日起连开3天会议讨论其利弊,该局顾问委员会将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向药管局提交倾向性意见。
在为会议准备的初步分析报告中,药管局表示,这种转基因鲑鱼“与其他大西洋鲑鱼一样可以安全食用”,其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脂肪酸含量与普通鲑鱼没有差异。此外,这种转基因鲑鱼已有效绝育,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智利:地震导致上半年鱼粉产量显著下降
8月30日讯,根据智利最新的《渔业发展研究所月报》消息,今年上半年智利鱼粉产量由2009年同期的226905吨减少为今年的145707吨,下降45.41%,鱼油产品由去年同期的69477吨降低为今年的35421吨,减少49%。
今年上半年,比奥比奥(受灾最严重地区)用于生产鱼粉的原料投入降低了42.8%,到目前为止,仅投入74.95万吨,比2009年同期减少56.10万吨。而智利全国用于鱼粉生产的原料也从去年的189.77万吨减少为今年的14.18万吨,降低25%。
GAA完成了越南鲶鱼BAP标准制定
9月1日讯,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表示,已经完成了针对越南鲶鱼养殖场的最佳水产养殖规范(BAP)标准的制定。
准的制定过程包括广泛的听证,采纳了环境保护人士和水产养殖专家的建议,并且与越南鲶鱼的主要生产者——当地的水产养殖业者进行了多次会谈。标准在经过BAP监督委员会的审核后,最终确定下来。
BAP标准要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进行有效的水和土壤管理以及药物和化学品的管理。标准还要求进行定期的水质和排放监测。越南鲶鱼的池塘养殖中普遍存在着密度较高的问题,所以新的标准要求养殖场修建沉降池,并且标准中也有专门的要求,保护在池塘底清除淤泥的潜水员的安全。
日本水产新科技降低冷藏成本
8月21日讯,海外媒体报道称,日本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商Nissui通过改良水产品的冷冻方式,能够减少冷冻产品的重量,从而节省多达100万美元的费用支出。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改变水产品的冷藏方式,产品中的含冰量仅为以前的十分之一,从而为水产贸易节省了5.45万美元,冷冻产品节省了101万美元。
Nissui公司的新式冷藏法正在向同行业内推广,并鼓励大家采用新方法降低生产成本。然而,新冷藏方法就需要缩短产品的保质期,从以往的三年期减少至一年半,因此,一些企业表示无法接受。但是Nissui公司负责人表示,经济效应和环境保护要比产品保质期的长短显得更为重要。
公司
新希望公布重大资产重组方案 农牧资产整体上市
9月12日晚,新希望公布本次重组方案,公司拟以“定向增发+资产置换+资产出售”的方式,注入山东六和集团100%股权,六和股份24%股权,新希望农牧100%股权,以及枫澜科技75%股权,预估值分别为52.7亿元、9.6亿元、15.3亿元、0.5亿元,注入资产规模合计达78.1亿元。同时置换出售新希望乳业100%股权,预估值为5.5亿元,剥离四川新希望实业51%股权和成都新希望实业51%股权两块地产业务资产,预估值1.9亿元。
至此六和集团、新希望农牧的农牧核心资产将同时整合进入上市公司。预计重组完成后,2010年度上市公司将实现收入约520亿元,同比提高6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65亿元,同比提高145%。公司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覆盖面最广、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农牧类上市公司,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大湖股份联手阳澄湖打造健康产业链
9月6日讯,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京联合举行“从湖面到餐桌,打造安全、健康、诚信产业链”千店启动仪式。
在本次大会上,太湖股份发布经湖南省卫生厅食品安全备案的鳙鱼、鲢鱼、洞庭青鲫、中华鳖、草鱼、翘嘴红鲌、蒙古红鲌、细鳞斜颌鲴等8个水产食品标准。还公布了“鱻”、“大湖”、“大湖鱼”、“大湖股份”、“大湖水殖”等注册商标,宣布建立从湖面到餐桌的鲜活水产品定点专供营销模式和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构建公开、透明、诚信的经营平台,并通过这一平台把 “大湖”鱼、“阳澄湖”大闸蟹等安全、健康的淡水产品以最快捷的方式输送至消费终端。
江苏无锡人工繁殖刀鱼实现规模化养殖
8月23日,从江阴申港长江三鲜养殖基地传出消息,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今年首次利用自主繁育的3万尾刀鱼种鱼实现规模化养殖,为更好保护这一珍稀鱼种奠定基础。据了解,这次繁育成功的刀鱼苗约达16万-22万尾,可养殖水面达到200亩。
据了解,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拥有刀鱼种鱼3万尾,每条刀鱼可以怀卵3万-4万个,存活率在 20%-30%。目前申港三鲜养殖公司的刀鱼养殖规模为30多亩,明年小苗养殖水面将达到200亩。预计经过两年多培育,部分刀鱼不仅有望摆上普通市民餐桌,还将为下一步水产研究创造条件。
数据库
今年上半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332.3万吨,进出口总额89.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6%和26.8%。贸易顺差29.15亿美元。
一般贸易出口量95.9万吨、出口额3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8%和34.3%,其中对虾出口量8.12万吨,出口金额5.56亿美元;贝类出口量12.31万吨,出口金额5.03万吨;鳗鱼出口量2.52万吨,出口金额4.16亿美元;罗非鱼出口量13.73万吨,出口金额3.93亿美元;大黄鱼出口量2.90万吨,出口金额1.13亿美元;斑点叉尾鮰0.57万吨,出口金额0.23亿美元。
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量50.17万吨、出口额19.6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76%和10.3%。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33.1%,比上年同期减少4.5个百分点。
水产品进口量186.30万吨、进口额30.2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3%和29.73%。其中,来进料加工原料进口量62.55万吨,进口额10.8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92%和16.21%。鱼粉进口量52.98万吨,同比下降18.62%;进口额8.38亿美元,同比增长35.86%,进口单价同比涨幅近七成。供国内食用水产品进口持续增加,进口量70.77万吨、进口额11.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34.5%和41.0%。(农业部)
会讯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
会议时间:11月2-4日
会议地点:大连世博广场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
联系人:孙长光、李鸥
联系电话:010-59194628
第七届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
会议时间:11月8-9日
会议地点:广西南宁市明园新都酒店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
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
联系人:邹林林、孙雅玲
联系电话:010-65025697/65031381
(本刊综合报道)(本刊原创稿件,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