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小龙虾是水产界的最强网红,但我大河蟹第一个不服,事实上大闸蟹才是水产界的第一代网红。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材的追求也是越来越高。而河蟹作为高端食材的一种,也是大家最喜爱的食物之一,因此河蟹也是一种经济产值较高的品种。大家都知道河蟹越大越好吃,也越值钱,那我们作为河蟹产业链的上游(养殖端),要如何才能把河蟹养得更大获取更高的回报呢?笔者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总结了几个关键点,希望能够帮一线养殖老板解答心中的疑惑。 六月已经过半,河蟹养殖也进入一年中最为关键的时期,每年这个时候,河蟹的肝脏就容易出现问题。而肝脏是河蟹重要的组织器官,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河蟹的发病及生长! 为什么说肝脏如此重要?因为肝脏不仅是河蟹的消化腺,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同时还担任着解毒的功能,也是防御病毒感染的主要免疫器官。河蟹的肝脏一旦出现问题,其它器官也会随之出现问题,产生一些并发症。所以河蟹肝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河蟹的发病率和生长速度。 (肝脏不健康的河蟹) 肝脏既然如此重要,那我们该如何去判断河蟹的肝脏是否有问题呢?答案如下: 病变的症状:早期时颜色和正常的河蟹并没有太大的差距(正常的颜色是橘黄色),中期肝脏颜色黄白相间,后期颜色灰白、严重时肝脏萎缩或者没有了肝脏的形状。 (肝脏病变分类) 造成河蟹肝脏出现问题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一、水体毒素较多 随着养殖水平的提高,很多池塘的养殖密度越来越大,密度大必然伴随着投喂量也大,再加上很多老板在六七月份水草疏于管理,出现水草腐烂等问题;投喂量大但是疏于底质改良,底部环境变差,会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指标逐渐超标。但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就算指标高了,只要河蟹没有死,都是不要紧的。其实前文讲过,肝脏是主要的解毒器官,当水体毒素过多的时候,河蟹体内的毒素就难以排除,这全靠河蟹的肝脏在苦苦支撑。 二、频繁胡乱用药 比如杀虫杀青苔,有些池塘因为水质清瘦长青苔,反反复复长,反反复复杀,而这些药物残留在水体中,依然是靠河蟹的肝脏来减少水体中毒素对自身的伤害,长久以来,如果没有使用内服产品修复肝脏,日积月累,河蟹中后期必然出现死亡。 三、杀蓝藻或者长期有蓝藻 进入高温期,河蟹池塘发蓝藻的几率升高,在处理蓝藻后,蓝藻产生的藻毒素,导致河蟹中毒,出现肝脏坏死的症状,就算不死,也会影响其生长速度。 很多人鉴定饲料好坏的标准就是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含量高就是好饲料,河蟹是杂食性的动物,后期对于蛋白含量过高的饲料吸收率会降低,同时在消化过高蛋白饲料时也会增加肝脏负荷。其次使用变质发霉的劣质饲料,也会引起肝脏病变,现在的饲料参差不齐,好坏也很难鉴别,在选择饲料时,建议选择大厂家,有口碑有质量保障的。而长期投喂冰鱼也是引起肝脏病变的一个原因,冰鱼在冷冻前,我们不知道其新鲜程度,如果冰鱼在冷冻前已经变质,河蟹吃了肝脏也会产生病变。 从以上几点来看,及时的保健内服是必须的。因为防止肝脏出现问题的方法,只有提前预防保健。 现在的内服保健产品一般有哪些呢? 目前内服产品主要分为几种:一是需要拌饲料的粉剂药物,弊端就是使用麻烦,拌不均匀,浪费性大;二是小包装的颗粒内服,这种产品的弊端就是,数量太少,很难保证每只河蟹都吃到,防治效果差。 针对这样的行业难题,渔美康的肝肠健则应运而生:我们将优质配方的免疫增强剂直接超微粉碎添加到饲料里面,直接做成大包装的功能饲料,既解决了河蟹吃不到的问题,还解决了在水中浪费的问题;以下的图片是我们部分客户使用肝肠健前后的效果对比: (肝肠健使用效果) 而河蟹的内服,一直都是大家忽略掉的工作。不内服的原因无非就是,一怕浪费、怕麻烦,二“我养殖多年,从不搞内服,河蟹依然很好”的传统观念。肝肠健的横空出世,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但是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想分享一个故事:我问卖保险的:“我朋友生病了,他能买保险吗?”卖保险的告诉他“你朋友现在不能买了,但是你可以买啊”。我回答说,“我很健康啊,不需要”,卖保险的又回,“你朋友以前也很健康”。从这个故事来看,搞养殖,我们不是等出现问题了,才来重视内服。 水产养殖一直在不断向前发展,我们今天面对的养殖环境和以往也大不一样,不能总用以前的经验来对待今天的养殖。最后希望各位养殖行业从业者能够与时俱进,把握好关键点,创造更好的养殖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