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殖环境的恶化,近几年对虾弧菌疾病爆发频率越来越密,流行的范围越来越广,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已然成为目前对虾养殖中造成对虾损失的头号疾病。 如何更好有效的防控和减少弧菌疾病造成的对虾损耗,是我们水产从业者和对虾养殖者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 本文分享目前常见的对虾弧菌疾病处理方式及这些处理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介绍我们礼蓝关于对虾弧菌疾病处理方案及使用效果。
首先,我们分享下目前市场常见对虾弧菌疾病处理方式及其存在不足之处: 01|杀菌消毒 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只是暂时清除水体中的弧菌,并未从根本解决弧菌爆发的主要原因——水质问题,因此这种处理方式,很容易出现弧菌数量反弹现象,一般在消毒后第2、3天弧菌数量很大可能出现反弹,并使对虾弧菌疾病症状更加严重。 02|消毒配合菌制剂 这种相对单一的消毒方式,效果好但不稳定。 03|降酸碱度 这种处理方式是利用弧菌的嗜碱性特点,弧菌在碱性或偏碱性的环境下,生长繁殖的速度会加快,在酸性或偏酸性的水质环境下,生长繁殖的速度受到抑制。因此用酸性较强的物质(如有机酸、无机酸)来快速降低水体pH值,从而达到控制水体弧菌繁殖的目的。但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小水体比如孵化场和标粗场,且由于pH值变化幅度过大,也易造成对虾应激、损耗。 04|乳酸菌 这种处理方式的原理和不足之处跟降酸碱度类似,只是这种处理方式相对直接降酸碱度来的缓且对虾应激相对较小。 05|淡水 利用弧菌的嗜盐性特点,弧菌在盐度较高的水体,能更好的生长繁殖,而在淡水环境下,生长繁殖速度明显受限。这种处理方式也有一个明显的制约因素,海水虾的养殖区域一般靠近海区,淡水资源相对匮乏,一般要通过打深水井方式来获得淡水,这种方式操作难度大、成本高且处理的范围也很有限。 06|杀菌消毒 利用蛭弧菌裂解细菌的特点来控制和处理水体弧菌,但是蛭弧菌农业部在几年前已经明令禁止其在养殖端使用,同时笔者收到很多反馈,蛭弧菌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仅裂解弧菌,对其他细菌也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从而影响水体微生态系统和水质的稳定性,给已感染弧菌疾病的对虾造成更大的伤害和损失。 总之,总结以上几种对虾弧菌疾病处理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要么效果不好,要么效果不稳定,要么使用起来不安全,对虾体和水体有影响;同时还有一个共同点——对对虾体内的弧菌处理和控制效果不好 而对虾弧菌疾病处理,不仅要处理和控制水体的弧菌,关键还要处理对虾体内的弧菌,这样才能使对虾弧菌疾病得到控制,使对虾更好、更快的恢复健康。 弧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在对虾脱壳期体质下降时最容易感染,因此,在对虾脱壳期更应重视弧菌问题。对于对虾体内弧菌的防控,可同时内服乐畅和活力多,活力多可游离出甲酸,在细胞质中解离并干扰细菌细胞的功能,同时可增加乐畅对于细菌细胞膜的穿透性,使乐畅抑制弧菌的作用更强大 想要了解更多乐畅桉树精油,请加微信15505417562,期待与您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