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80
- UID
- 124271
- 积分
- 2086
- 主题
- 1042
- 帖子
- 1044
- 精华
- 0
- 经验
- 2086 点
- 金币
- 650 元
- 注册时间
- 2021-2-26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1044
- 精华
- 0
- 经验
- 2086 点
- 金币
- 650 元
- 注册时间
- 2021-2-26
|
本人是做水产养殖技术服务与产品销售的,想要了解更多水产养殖技术可以联系我:18660779672(微信号与手机号同步)
“杀虫”源于寄生在养殖动物体表或体内各种组织器官上的寄生虫,吸收养殖动物的营养,造成机械损伤,导致养殖动物呼吸困难、烂身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死亡、不吃料或诱发其它疾病。
水产养殖水体中浮游动物过多,容易造成缺氧、肥水困难、亚硝酸盐飙升等问题,当养殖朋友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他们无法忍受便杀掉,殊不知另一场灾难可能正在酝酿中。。。
01
杀虫有何“罪”?
1、药物毒性,造成养殖动物体质弱,不吃料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杀虫药物主要是有机磷、菊酯类、重金属和抗生素等,这些药物会导致寄生虫神经兴奋麻痹,导致死亡,或使蛋白质变性失去致病力,或通过接触杀灭和胃毒性使寄生虫丧失活力。
在杀死寄生虫的同时,药物对养殖动物本身也具有潜在毒性,这可能会导致动物肝脏功能障碍。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广泛使用杀虫药物,导致许多动物的肝脏会变黄,胆汁分泌减少,养殖动物体质变弱。
2、药物刺激,诱发病害、加重死亡
一些杀虫药物具有高度的刺激性,不同养殖动物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不当使用会导致养殖动物产生应激,不进食,诱发其他疾病(如病毒性疾病),加重死亡。尤其是在养殖动物体质虚弱的情况下使用,得不偿失。
3、杀藻杀菌,引起水变缺氧
大多数杀虫药物对水体中的藻类和菌类都有灭杀作用,使用后会引起倒藻水变,破坏水体的稳定性,加剧倒藻后水体的缺氧。
4、药物残留,虫体耐药性增强
使用杀虫药时,剂量控制不准确,或盲目使用药物(如孢子虫形成囊肿后,药物不能直接杀死),导致杀虫剂无效,或因剂量和药物残留过多而影响养殖动物的存活率,频繁使用杀虫剂,导致抗药性的产生,导致一波又一波的反复杀戮。
02
有虫不杀,怎么办?
杀虫药的滥用对水产养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养殖过程中,除非虫害问题已对养殖产生重大影响,不得不杀控制损失,否则应尽可能减少使用杀虫药物。此外,杀虫并不能治愈疾病,追根溯源还是没有根治池塘底质问题,虫卵在池塘底部肆意繁殖,养殖动物反复受到感染而发病。不杀虫,但要解决问题,可以通过防虫、驱虫进行控制,减少危害。
1、在养殖水体浮游动物繁殖高峰期,应避免使用大量肥料,尤其是有机质丰富的农用肥或化肥,以避免助长浮游动物或超过不良水质指标。
2、平时,多抛网查看养殖动物,如果在体表或鳃上发现寄生虫,及时使用乐畅,抑制寄生虫的繁殖,不伤鱼,不坏水。
3、体质弱的养殖动物通常更容易感染寄生虫,加强日常内服多维和胆汁酸,有助于增强动物体质,减少寄生虫的危害。
小编建议:杀虫并不是一劳永逸,植物驱虫才是未来新趋势!!!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和水产抗虫联盟一起探讨寄生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