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季鱼不吃料、吃料差!这是怎么回事?原因很简单

[复制链接]

1042

主题

13

听众

2086

积分

四级会员

Rank: 6Rank: 6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1044
精华
0
经验
2086 点
金币
650 元
注册时间
202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14 14:03: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人是做水产养殖技术服务的,想要了解更多水产养殖技术可以联系我:18660779672(微信号与手机号同步)

正常来说,入秋后水温逐渐下降,鱼类吃料旺盛,是催肥长膘的大好时机。但是很多塘口却反应,鱼不爱吃料,不上来吃食,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原因很简单,总结有以下两点:

鱼不吃料,大多是和溶氧有关

一般来说,温度造成的鱼不爱吃料比较容易察觉,但溶氧影响鱼的吃料相对就不易察觉,尤其是早上一餐吃料差或不上料台的状况非常明显。这时保持高溶氧、促消化建议采取这几个方法:

1、持续检测溶氧。建议在池塘或者投料区加装检测溶氧的设备,保持早上溶氧不低于2.5-3mg/L,每次投料后,溶氧不低于3mg/L;

2、加大增氧力度。降温后,虽然缺氧问题得到缓解,但是依然建议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晚上提前开增氧机,投料前后加开增氧机,料台附近加装增氧机,这些都是提高溶氧的好办法;

如果是条件有限的鱼塘,建议在投料时泼洒增氧片,吃料状况也会得到改善。

鱼不吃料,可能是生理性缺氧

最常见的是,鱼塘溶氧很充足,水质相对也正常,但鱼吃料就是不好,这时可能就是生理性缺氧。所谓生理性缺氧,就是当鱼体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出现损伤时,虽然水中溶氧不低,但鱼自身却利用不了,就会发生缺氧现象。这时就要关注鱼体恢复,建议采取这几个方法:

1、先检查鳃丝。鳃是鱼进行水体交换的重要器官,如果鳃丝有炎症、寄生虫感染,鳃丝变得肿胀,黏液增多,会失去和水体交换溶氧的功能;

确认鳃丝有病变,则需要有针对的解决。单纯的细菌性感染,可用温和的聚维酮碘消毒,内服抗生素来控制;有寄生虫感染,则需要先杀虫,可以使用杀虫药,但要注意用量。也可以使用生姜与辣椒泡水,同时内服驱虫产品的处理方法,相对更为安全;

2、如果鳃丝没有问题,那就顺着鱼的消化系统,检查肠道、胆囊、肝脏等重要器官。特别是现在肝胆综合征,鱼容易出现吃料差、浮头等现象,解剖都会发现花白肝、胆肿大;

确定是肝胆、肠道等内脏器官的问题,这时就建议内服保健,内服多维和乳酸菌,调节肠道菌群,提高体质。再搭配修复肝胆损伤,护理肝肠的产品,调节肝脏和肠道。

除了以上两个最主要因素,还要关注鱼塘的肥度,水质太瘦或太肥,也会引起鱼吃料变差。特别是现在容易出现藻类结构单一,倒藻的情况多发。平时就建议多补充藻种和发酵碳源,保持藻类的多样性,也是提高水质稳定性和保证溶氧的方法。

如果您遇到上述情况,请及时与小编私信,留言!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