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鳗鲡人工繁殖实现产业化还需要10年

[复制链接]
kook    

904

主题

14

听众

5324

积分

五级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死哪去了
    2013-6-9 11:01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2049
    精华
    220
    经验
    5324 点
    金币
    1698 元
    注册时间
    2010-6-13

    社区QQ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09:52: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日本的鳗苗渔获量在六十年代前达到200吨,在21世纪后暴跌至20吨左右,鳗苗的捕获量对各国养殖鳗鱼的产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目前人类对日本鳗鱼特别是鳗苗的生态尚未完全了解,未能对鳗苗的产量进行预报,第二代鳗鲡全人工孵化成功仅仅是在实验室阶段,由于成本、存活率、养殖周期、饲料等问题尚未很好解决,鳗鲡人工繁殖实现产业化还需要10年左右,原因是:①目前,鳗鲡的全人工孵化尚处于实验室阶段。②从卵孵化至鳗苗的成活率只有0-5%。③从孵化的幼鱼至白仔鳗苗养殖周期约需半年。④第一代全人工孵化的鳗苗每尾成本达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5000元);第二代的鳗苗成本也需要几千日元(人民币百元以上)。⑤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每尾成鳗的养殖成本达1万日元,折合人民币810元。
        2005年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的塚本胜巳教授等发现了日本鳗苗的产卵场是在马里亚纳海沟一带海域,2006-2009年持续对鳗苗洄游路线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今年,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邀请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学者合作开展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捕获的稚鱼的肥满度,耳石的年轮,孵化的日期,在什么水域生息等,同时收集各地鳗苗产量数据,目的是为今后预报鳗苗的产量,保护鳗苗的洄游路线,增加鳗苗的产量。据悉,韩国忠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台湾大学也开展了对几条河流捕获量的调查。(中国鳗鱼网)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