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61013
 - 积分
 - 3639
 - 主题
 - 1628
 - 帖子
 - 2005
 - 精华
 - 1
 - 经验
 - 3639 点
 - 金币
 - 12893 元
 - 注册时间
 - 2014-11-11
  
 
 
 
    
TA的每日心情  | 财源享通 2020-1-13 10:45 | 
|---|
 
  签到天数: 96 天 [LV.6]常住居民II - 帖子
 - 2005
 - 精华
 - 1
 - 经验
 - 3639 点
 - 金币
 - 12893 元
 - 注册时间
 - 2014-11-11
  
 | 
2~3月份气温开始回升,但仍不稳定,昼夜温差较大,除了低温引起的冻害之外,鱼类主要病害是真菌和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因此,养殖者应根据季节发病规律,结合本地生产实际,积极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下面介绍两种细菌常见病的防治: 
 
一、烂鳃病: 
 
病原体为柱状屈挠杆菌,一般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而引起。病鱼体色发黑,鳃盖内表面皮肤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透明的小窗。鳃丝肿胀,粘液增多,末端缺损。 
 
防治方法: 
 
1、在操作时要轻快小心,避免鱼体受伤; 
 
2、苗种放养时要用药物浸泡消毒; 
 
3、发病后及时采用二溴海因0.3克/立方米或强克101(超碘季胺盐)0.25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二、赤皮病: 
 
病原菌为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鱼体因捕捞、运输、放养等人工操作或机械损伤、冻伤或被寄生虫寄生而受伤时被病菌侵入引起发病。病鱼表现为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鳍的基部充血,鳍条充血或糜烂呈扫帚状。 
 
防治方法基本与烂鳃病一致,主要做好预防,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本文来自中国水产养殖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