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瘟、擦皮瘟。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P. fluorescens)。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鳍的末端腐烂,鳍条呈扫帚状,形成“蛀鳍”。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鳃盖中部表皮有时烂去一块,呈小圆窗状。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衰弱地独游于水面、在鳞片脱落和鳍条腐烂处往往出现水霉菌寄生,加重病情。发病几天就会死亡。
赤皮病是草鱼、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的主要疾病之一。鲤、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等多种淡水鱼均可患此病。在我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尤其是在捕捞、运输后,及北方越冬后最易暴发流行。
转自新编渔药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