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4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学科简介和建设规划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

听众

4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21
精华
0
经验
48 点
金币
215 元
注册时间
2010-11-29

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12:54: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学科介绍

本学科起源于1935年,经过73年的发展,学科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水产养殖是广东省重点学科,水产养殖学为广东省名牌专业;1998年水产养殖获得硕士授予权,现有水产养殖、渔业资源2个硕士点;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和学缘结构相对合理的高素质学术队伍,建有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部实验室(中心)和2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2000年起,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已毕业硕士生142名,目前有在校硕士生120名,专业学位硕士生99名。

本学科立足南海、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以南海区水产经济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领域涵盖了鱼、虾、贝等种质资源与保护、种苗繁育与增养殖、病害控制、营养与饲料,以及海水珍珠培育与加工等方面,已形成4个稳定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研究方向;承担一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技项目,取得多项标志性科研成果并向社会推广应用,为我国南方水产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学术队伍

学术队伍结构:本 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45人,其中教授及相当职称15人,副教授及相当职称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8人。在全国学术团体中任理事以上职务6人,具有国外研究工作经历9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6人。有国家模范(优秀)教师2人,省优秀教师5人(详见附表Ⅰ-1,附表Ⅰ-2)。

学科带头人:吴灶和,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广东省水产养殖重点学科带头人,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欧洲鱼病学家学会(EAFP)中国区负责人,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水养殖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水产学会副理事长,《水产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等学术期刊编委。曾赴英国威尔士大学海洋学院作访问学者,开展海洋环境生态研究。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水产动物病害控制理论和防治技术以及水产免疫学的研究。在军曹鱼的人工繁育、对虾养殖、海水鱼弧菌病的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和免疫防控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近五年来,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等各类课题40多项,可支配科研经费1300多万元。“华南地区对虾产业高效技术”和“海水鱼免疫机理及其弧菌病的免疫防治技术”分别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申请发明专利10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

学术带头人:

刘楚吾,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水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水产养殖学省级名牌专业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赴比利时作访问学者,开展哺乳动物OTX-2基因的原位杂交研究。从事水产动物种质资源及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0多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发表论文110多篇,出版著作8部。

谭北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水产学会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会常务委员,获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从事水生经济动物的营养生理学、营养免疫学及环境营养学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等13项。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

简纪常,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微生物学会理事、国际鱼类免疫学协会资深会员,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曾赴英国Stirling大学水产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开展鱼类口服疫苗的研究。国际著名水产刊物《Aquaculture》、《Journal of Fish Diseases》、《Journal of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等特约审稿人。主要从事水产动物免疫学及其病害防治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等18项。发表论文40多篇,获科技成果奖3项。

杜晓东,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水珍珠贝生物学及珍珠培育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主持承担国家支撑计划、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5项。获科技成果奖2项,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

刘静,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鱼类学会副理事长。曾赴澳大利亚作访问学者,开展海洋鱼类分类研究。主要从事海洋鱼类的系统分类学、细胞分类学、生物多样性及染色体操作技术研究。主持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B课题、国家海洋863计划、中国科学院重大课题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20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4部。

(2)学科方向

本学科瞄准国际水产科技前沿,围绕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湛江三面临海的地域优势和南海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优势,以热带、亚热带海洋水产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水产动物种苗工程与增养殖、水产动物病害防控、海水珍珠培育与加工、海洋渔业资源等方面开展了创新性研究,研究成果为我国南方沿海海洋水产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凝练,形成了4个特色鲜明、稳定的研究方向。

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针对水产业所面临的良种选育、养殖生态环境等重要问题,以南海水产经济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优良品种培育、高效健康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养殖环境等研究,提升我国南方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理论与技术。近5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广东省重大专项等课题50多项,研究成果总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体现在:①经济养殖动物生物学方面,开展了军曹鱼、梭子蟹、裸体方格星虫(沙虫)等多种海产经济动物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②规模化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方面,突破了斑节对虾、军曹鱼、东风螺等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创建了对虾高位池健康高效养殖模式及养殖环境水质的生物调控技术、海水鱼类及贝类产业化养殖技术等;③营养与饲料方面,完成了对虾、军曹鱼和罗非鱼等水产经济动物对常用饲料原料生物利用率的研究,完善了其营养参数数据库,开发了一系列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力及抗应激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水产经济动物病害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针对危害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大病害,开展病原特性、病原与鱼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流行病学、免疫机理、渔用生物制品等方面的研究,旨在全面提升我国水产动物病害的综合防控水平,促进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5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广东省重大专项等课题30多项,研究成果总体处于国内领先,部分基础理论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体现在:①病原生物学方面,确定了溶藻弧菌的主要保护性抗原,阐明了溶藻弧菌胞外产物的特性及其致病机理,克隆了4种外毒素基因;②流行病学方面,阐明了海水鱼类弧菌病的流行规律;③鱼类免疫机理方面,阐明了红笛鲷主要免疫器官的发育时序和淋巴化时序、母源抗体的垂直转移机理、鱼类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规律;④生物制品方面,开发出了鱼类弧菌病的免疫学和PCR诊断试剂盒,研制了鱼类弧菌联合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海水珍珠贝生物学与珍珠培育技术研究方向:根据海水珍珠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珍珠贝优良品种的培育、增养殖与珍珠培育技术、珍珠形成机制、珍珠高值化加工等方面的研究,打造南珠的品牌。近5年,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广东省重大兴海(渔)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0多项,研究成果总体处于国内领先,部分基础理论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体现在:①珍珠贝的遗传育种方面,系统分析了国内马氏珠母贝两个野生种群的遗传结构和种质特征,建立了马氏珠母贝的黑、红、黄、白4个壳色选育系和马氏珠母贝自交系;②珍珠培育技术方面,改进了马氏珠母贝的插核育珠技术,为培育优质珍珠打下良好基础,首次开发了企鹅珍珠贝游离珍珠培育技术,填补了利用大珠母贝培育出海水黑珍珠的国内空白;③高质化珍珠加工技术方面,开发了珍珠漂白表面活性剂,发明了珍珠厚度无损检测技术(OCT),新型珠核材料的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

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方向:针对热带、亚热带海洋渔业资源的特点,以南海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展海洋经济动物种质资源、海洋生态环境、渔业资源调查、渔业资源评估等研究,促进南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近5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广东省重大专项等课题30多项,研究成果为国家渔业资源的评估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体现在:①遗传多样性方面,研究了笛鲷属主要鱼类、石斑鱼、军曹鱼、凡纳滨对虾等的遗传多样性,建立了种质标准与保存技术,论证了茂名文昌鱼的分类学地位;②海洋生物资源方面,评价了南海北部大陆架及邻近海域生物资源,研究了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变动对食物网生态营养动力学的影响;③资源与生态环境方面,开展了广东海洋资源、养殖海区环境容量及其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和南海区海洋渔具渔法的研究。

(3)科学研究

近5年主持承担课题149项,拥有可支配科研经费约2598万元,其中主持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973计划1项、国家863计划3项、国家支撑计划6项。副高以上人员的人均经费约84万元(详见附表Ⅰ-3)。

近5年获科学技术奖励16项,其中“华南地区对虾产业高效技术”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发表科学研究论文413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2篇。出版著作17部,其中第一作者8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2项,授权4项(详见附表Ⅰ-4,附表Ⅰ-5)。

本学科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与推广的对虾育苗及高位池养殖技术使对虾养殖业成为华南地区的水产支柱产业。海水鱼类与贝类育苗及养殖技术推动了海水养殖产业化。对虾和海水鱼类环保饲料配方的优化促进了水产饲料工业的发展。海水养殖动物的免疫机理、流行病学和免疫防治技术的研究成果,为海水经济动物的健康养殖提供了有力保障。珍珠贝育种、育珠与加工的研究成果打造了南珠的品牌。南海渔业资源调查和渔业评估保障了南海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华南地区对虾产业高效技术”、“军曹鱼人工繁育与规模化育苗技术”、“墨西哥湾扇贝养殖技术研究及推广”、“对虾高效无公害饲料配方优化与产业化”、“海水鱼免疫机理及其弧菌病的免疫防治技术”、“优质海水珍珠的生产技术”等成果在华南地区推广应用,实现产值150多亿元人民币,培训技术人员2万人次,解决50多万人就业、北部湾3000多渔民转产转业和近百万人次临时就业。对徐闻珊瑚礁、茂名文昌鱼、湛江文昌鱼、北部湾渔业资源等调查,为政府部门渔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教学与人才培养

近5年,共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3名,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12名;构建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主编和参编教材12部,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国家级课题(28%)和省部级课题(70%)。在校研究生发表研究论文98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310人次。毕业研究生就业率100%,其中70%以上在科研院所工作或深造。

(5)科研工作条件

本学科建有6个高级实验室(中心)和2个科研基地,包括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方对虾质量安全控制实验室、农业部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广东省教育厅水产经济动物病害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以及占地150亩的海洋生物研究基地、占地14亩的海水养殖试验场等。实验室总面积9200m2,拥有荧光差异蛋白质组学系统、气体同位素质谱仪等仪器设备,总值2758万元。

3、建设目标

(1)本学科建设总体目标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人才培养为根本,队伍建设为关键,条件建设为保障,社会服务为宗旨,立足南海,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通过三年的建设,使本学科学术队伍更加优化,研究特色更加鲜明,科研条件更加完善,综合实力达到国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2)本学科建设具体目标

学术队伍:教学科研人员达到60人左右,其中正高职称增加60%,硕士生导师增加40%,博士生导师增加100%;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65%以上,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0人以上。

科研条件:在现有3个省部级实验室(中心)基础上,新增1个省部级实验室——“省部级南海海洋渔业资源评估与监测中心”,实验室总面积18200m2,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

科学研究:承担国家级课题15项以上,省部级项目30~40项,年均科研经费1200万元以上;争取国家级成果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以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项以上,其中授权6~8项;公开发表论文300篇以上,其中三大索引(SCI、EI、ISTP)收录50篇以上;主编或参编教材和著作12部以上。

人才培养:在校硕士研究生200名以上,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5名以上;在校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100篇以上,其中三大索引收录20篇以上。

4、建设内容

(1)学术队伍

围绕学科建设,以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使本学科学术队伍结构更趋合理。

学术带头人:培育与引进6~8名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精心建设6~8个学术团队。

学术骨干:遴选优秀教师到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深造,培养20名以上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教师。

青年教师:提升青年教师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

年龄结构:优化学术队伍的年龄结构,50~60岁、35~49岁和35岁以下的教师比例分别为15%、60%和25%。

学缘结构:促进学术队伍学缘和专业知识的多元化,来源于外校培养的教师占80%以上。

(2)科研条件

实验室(中心):进一步加强“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教育厅水产经济动物病害控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加快“农业部南方对虾质量安全控制实验室”、“农业部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广东省教育厅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农业部渔业局、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创建“省部级南海海洋渔业资源评估与监测中心”。新建8000m2的海洋科技楼,2009年投入使用。

公共科研平台:充分发挥省重点实验室、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实验室的功能,更新和添置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生态学等研究的大型仪器设备,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公共科研平台。

实验基地:进一步完善150亩的海洋生物研究基地建设;新建40亩的校内淡水养殖实验实习基地(包括1000m2的实验室)。

(3)科学研究

围绕目前水产科学的关键理论与技术,着力解决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旨在全面提升水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拟开展以下研究:

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理论与技术方向:继续开展海水鱼、虾、贝的人工育苗和育种技术、养殖环境的生物控制技术和高效环保型配合饲料的研究,重点突破褐点石斑鱼的规模化人工育苗和凡纳滨对虾、扇贝良种选育技术,建立海水鱼、虾、贝的无公害健康养殖模式,重点开展资源节约型安全优质无公害水产饲料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制约我省乃至全国饲料产业升级换代的重大共性技术瓶颈。

水产经济动物病害控制理论与技术方向:继续开展海水鱼免疫机理、弧菌病及其防治与诊断技术的研究,重点研究海水鱼分子免疫应答机制、弧菌病分子流行病学、环境因子与病害关系研究,建立防控海水鱼弧菌病发生的综合技术体系。

海水珍珠贝生物学与珍珠培育技术方向:继续开展马氏珠母贝、企鹅珍珠贝、珠母贝(黑蝶贝)的育珠研究,重点开展马氏珠母贝良种选育,获得具有优势性状的新品种(系);深入开展珍珠加工技术的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珍珠加工工艺与技术。

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方向:继续开展南海鱼、虾、贝等种质资源与保护、渔业资源评估的研究,重点研究南海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变动对食物网生态营养动力学、基于DEA和PTP的北部湾海域渔业资源评估方法和养殖海区环境容量及生态修复等,提出南海经济生物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人才培养

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双语教学和采用外文原版研究生教材的比例;提高研究生论文选题来源的国家级课题比例;与国外相关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增加联合培养博士生数量,扩大面向东南亚留学生的培养规模;增加研究生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数量,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5)学术交流

聘请University of Stirling (UK)、University of Florida(USA)等国外相关院校知名教授为兼职教授。每年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校讲学10人次,选派2~3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进行合作研究。主办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3~5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500人次以上。

5、建设措施

(1)组织领导与机制

成立学院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学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及岗位责任制;建立检查、监督和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培养基金,资助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设立人才引进专项经费,用于引进优秀的博士与教授;设立成果专项基金,按1:1比例配套国家基金项目,按1:1配套奖励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奖获得者,奖励国家发明专利获得者、发表被SCI收录论文和出版学术专著的作者。通过检查和年度考核,奖励考核优秀的个人,重奖考核优秀的学术团队。

(2)学术队伍与团队建设

以自我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学科队伍;鼓励并资助青年教师到国内外深造;每年设立3~5项青年教师科研启动课题;鼓励正高职称教师兼任外单位博士生导师;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课题研究为纽带,形成稳定的学术团队。

(3)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

组织申报重大项目,联合相关学科申报前沿项目,促进学科间的融合;激励教师在国内外高水平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申报发明专利、申报科技成果奖;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4)条件建设与管理

除学校的正常学科建设经费、申博专款、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经费外,学校增加专项经费2000万元以上,重点用于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和基地管理,实行开放式管理。

(5)学术交流与合作

举办有影响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提升本学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加强与University of Stirling (UK)、University of Florida(USA)、Jams Cook University(AUS)、东京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国内外20多所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建立长期的学术交流机制。

18

主题

4

听众

421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 TA的每日心情
    死哪去了
    2013-9-25 22:53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130
    精华
    1
    经验
    421 点
    金币
    2326 元
    注册时间
    2011-10-13

    版主 社区QQ达人

    沙发
    发表于 2011-10-13 18:57:01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支持海大咯!!!!!
    在线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