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池塘中氮的主要来源分三个方面: ⑵肥水的肥料。 ⑶空气中的氮气溶入。 因而,为减少氮循环引起的理化指标不合格,就要从源头入手: ⑴提高饲料的转化利用率,减少浪费。 ⑵选择肥料时,不同的 养殖阶段,用法用量注意区分,不能超出氮循环的代谢能力。 ⑶气体氮的溶入,考虑活菌的作用。举例说明:光合细菌有很强的固氮功能,但在不同的养殖阶段,使用时要考虑氮循环的代谢能力,以免造成氮含量过高,引起理化指标波动。 2.氮循环的过程中活菌的作用必不可少。 ⑴硝化细菌: ①参与从氨态转化到亚硝酸态和硝酸态的转化过程。 ②活性受pH值得影响(9.5<pH<6.0) ③硝化作用过程对水体溶解氧、碱度有较大影响,因而使用硝化细菌的过程中,注意补充氧气、碳源、和碱度。 ⑵反硝化细菌(脱氮菌) ①条件性厌氧菌。 ②溶解氧低于0.15—0.5mg/L脱氮作用才顺利进行。 3.由上图可知的几个关键点: ⑴亚硝酸态→硝酸态,这个过程消耗氧气,因而池塘降解亚硝酸盐超标时,需要增加池塘的溶解氧。 ⑵利用反硝化作用降解池塘的亚硝酸盐,可操作性差,意义不大。 ⑶池塘中降解亚硝酸盐时,氨氮的含量先降低。 ⑷氨氮的毒性主要是抑制水生动物生长。由于在它总是由pH高的一边向pH低的一边渗透,因而水体pH越高,渗入虾体内的可能性就越大,危害也就越大。 ⑸亚硝酸盐的毒性主要是与虾血液中的血蓝蛋白结合,造成运输氧的能力下降,机体生理性缺氧。它也受pH的影响,pH越低,毒性越高。 4.综述: 池塘中处理氨氮、亚硝酸盐数值超标时,先分析氮循环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处理有问题的环节,同时在降低指标的同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因为环境的变化就会引起虾的应激反应,无论是由好变差,还是由差变好,应激反应的产生与变化的方向无关,只与变化的幅度有关,即变化幅度越大,应激反应越明显。而氨氮、亚硝酸盐指标超标绝非一天积累而成,因此在降解的过程中,切勿操之过急,反而欲速则不达。建议流程:增氧→抗应激→解毒→降指标→防反复。 5.氨氮的升高和降低对养殖有什么影响: 氨氮的高低决定了水体营养供给的水平。维持良好水质要注意水体营养的供给,藻类丰富的池塘有氨氮(0~0.4mg/L)说明藻类营养充足,藻类易繁殖、易稳定,溶解氧基础高,没有氨氮的池塘,藻类易因营养供给不足而老化,天气变化时容易出现倒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