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央视报道】渔友乐投料机—岳阳平强水产养殖户评论比传统投料养的鱼要大一斤以上

[复制链接]

1

主题

4

听众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1
精华
0
经验
2 点
金币
24 元
注册时间
2015-10-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16:08: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深圳市渔友乐科技有限公司








                 渔民不安现状 心中怀着“上岸梦”    记者眼前的李正明,皮肤黝黑,身材结实,在湖面上风吹日晒多年,他身上烙上了明显的渔民特征。    从李正明的爷爷那一代起,就是洞庭湖渔民,他们无田无土,长期漂泊在湖上,以船为家,是曾被历史遗忘的特殊群体。    和所有的洞庭湖渔民一样,李正明一家几代人都生活在洞庭湖上。吃饭睡觉,结婚生子,都挤在一艘不到15平米的小木船上。靠湖吃湖,全家人靠打鱼,也能基本维持生活。“从小时候起,我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李正明说,他的爷爷和父亲早已习惯了湖上飘摇的生活,与社会交流少,对于上岸安家,他们并不感兴趣。    在经历了两件事后,李正明彻底下定了上岸的决心。1991年,是李正明结婚的第二年,这一年他有了第一个儿子。一天晚上,一家三口正在船舱里睡觉,湖面上突然起风,风越刮越大,竟然将小船吹翻到湖里。幸好当时船停靠在岸边,李正明和妻子在水里抱起孩子后,站在岸边冻得瑟瑟发抖。    由于长期生活在湖上,渔民们就医困难,头疼脑热的小病也可能拖成恶疾。1993年的一天,李正明的二姐突发心脏病。当时船正在湖中央,李正明用最快的速度将船划到岸后,背着二姐走了40多里路找医院。然而,还没等见到医生,二姐就在他的背上去世了。那一刻,他的脚再也无法挪动一步,将二姐放在地上后,他放声痛哭。    近10年来,洞庭湖水域面积逐渐变小,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使广大专业捕捞渔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受到严峻挑战。“除去禁渔期和枯水期,实际上每年能打鱼的时间只有短短4个月,这4个月的收成要保全家人一年的生活。”李正明说,虽然在禁渔期政府也会给一定补贴,但也只是杯水车薪。2007年,思想前卫的李正明,在众多渔民中率先上岸。   上岸转产转业 与人合伙成立合作社 李正明只读过三年书,没文化、没资金,上岸之后能做什么?起初,李正明也感到迷茫。也许是与洞庭湖打了多年交道,人上岸了,但他的眼睛还是盯着洞庭湖。很快,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对他来说,最熟悉的东西就是鱼,他决定上岸后从贩鱼开始做起。“不是我吹牛,不管什么鱼,我只要看一眼就知道雄雌,就知道价格。”李正明对这点非常自信。他在城关镇中心市场租了个摊位,买了一辆三轮车,每天起早贪黑贩鱼。虽然做生意的过程很辛苦,但一年也有十几万的收入。    就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从事十多年水产销售生意的张平安。张平安看中了李正明踏实、勤劳的人品,希望拉李正明入伙。两人一拍即合,还拉上了另一个合伙人曾会操。    几年间,“三兄弟”合作闯荡市场,在湖南、湖北、广东、北京、青海等全国各地建立了稳定成熟的销售渠道。在多年的水产销售中,他们三人与渔民们打交道、交朋友,做生意非常讲信誉。即使自己垫资,自己亏本,也绝不亏了渔民,渔民们都愿意和他们合作。    在和渔民们合作的过程中,许多渔民都表达过这样的想法:养殖户风险比较大,很多人辛辛苦苦忙碌一年,不仅赚不到钱,还会亏本。原因就是大家不懂技术,不能及时了解行情,销售渠道不畅,鱼价过低等。很多渔民迫切需要一个平台,希望成立一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渔民们“保驾护航”。    2014年4月,由张平安、李正明、曾会操三人牵头的岳阳县平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55户渔民集体入股,其中洞庭湖上岸渔民就有20多户。    55户渔民,2.2万亩精养水面,统一投料机械、统一水产饲料、统一产品销售,所有养殖户都等着在李正明和张平安等人的带领下致富。合作社成立后,所有负责人都感到责任重大,技术推广、科学养殖、市场营运、销售拓展,都要一丝不苟地完成。    把握市场行情 让渔民多赚15万 合作社为55户渔民都建了档,谁家的池塘养了什么鱼?鱼长了多大?什么时候适合出售?李正明和张平安的心里都有一本账,他们对全国各地市场的行情了如指掌,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出货,市场低迷的时候压货,尽量让渔民们多赚钱,达到双赢的目的。    杨柳垸养殖户张细平承包了一个120亩的鱼塘,2014年,他原计划下半年10月份出鱼,不料当时的市场行情低迷,鲫鱼只能卖到4.5元/斤,以这样的价格出售,不仅赚不到钱,还要亏本。“这鱼暂时先压着别出,再等几个月。”李正明建议张细平。鱼没有按时卖掉,资金无法回笼,新购鱼苗和饲料的资金就成了问题。张平安当即表态:“你放心,这些钱合作社帮你先垫付。”    拿到了合作社垫付的20万资金,张细平放心养鱼,今年3月初,合作社帮他将12万斤鱼销售到了桂林和重庆,市场价达到5.8元/斤。比起4.5元/斤的价格,张细平多赚了15万元。“在过去,我们渔民一旦遇到困难,很难走出困境,自从合作社成立以后,处处为我们着想。在中洲垸刘志和承包的600亩水塘上,鱼塘自动投料机在湖面上轰鸣作响。去年,合作社购置了50多台价值1万多元的渔友乐鱼塘自动投料机,赠送给养殖户。机械化作业,大大节省了养殖户喂料的人工成本。    聘请水产专家 为鱼类养殖“坐诊把脉” “杨医生,我们家鱼塘里有十几条鱼翻白肚皮了,能来帮我看看吗?”5月到8月,由于气温高,投饵量大,加之水温高、水质差,是鱼病高发季节。合作社专门聘请的水产专家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一户户上门,指导养殖户定量投放预防性鱼药和杀虫药。水产专家杨彦说,尽量在鱼病高发期前用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预防效果。    很多渔民养殖技术跟不上,机械设备落后,多年养鱼却一直无法产生经济效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正明和张平安深知这个道理,为此,他们在合作社专门成立了湘北水产技术职业学校,聘请水产专家授课,免费传授养殖知识。培训班每个月开课一次,每次开课教室里都座无虚席,渔民们拿着笔记本,认真聆听,仔细记录每一个要点。有时候教室里坐不下,甚至还有很多渔民站在窗户外面听课。    鹿角镇的徐宇奇也是一名上岸渔民,他承包了500亩陶家湖作为养殖基地,合同期为30年。他每年往湖里投放3万斤鱼苗,然而由于没有养殖技术和经验,加之销售渠道不畅,5年时间他没有赚到一分钱。加入合作社后,徐宇奇去听了4次免费培训课,在专家的指导下,他按照配比往湖里投放了15万斤鱼苗。他说,如果顺利的话,今年至少能赚30万元钱。    通过培训讲课,让渔民在养殖技术上得到提升,让渔民们不仅富了“脑袋”也鼓了“口袋”。   合力抱团经营 实现渔民致富梦 如今,合作社已经建立了成熟的销售渠道。4月上旬,合作社承接的广东、华东等地区的160多份水产品销售合同全部兑现,渔民们顺利拿到了自己的辛苦钱。“岳阳县的水产养殖潜力巨大。”张平安告诉记者,在江浙一带,每亩水面产鱼量能达到3000多公斤。而岳阳县由于养殖技术落后,每亩水面只能产鱼500多公斤,通过这两年推广新技术,现在已经提高到了1000多公斤,未来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成立合作社后,对渔民带来的好处,还远远不止这些。目前合作社有55户渔民,共有2.5万亩养殖水面,每年需要饲料2.5万吨左右。曾经饲料在高峰期达到了4000元/吨。渔民养殖成本高,自然不赚钱。合作社成立后,李正明和张平安通过与厂商多次谈判,使厂家作出最大限度让利,降低饲料成本400元左右,算下来,55户渔民每年可节约饲料成本1000万元。    对于合作社未来的发展,张平安还有他的心愿。合作社帮养殖户采购的50多台鱼塘自动投料机,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无法享受农机购置补贴。合作社创办的湘北水产技术职业学校,也没有任何经费补贴。此外,很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较差,通往养殖户鱼塘的道路破烂不堪,不利于运输车辆进出。“我们希望政府能加大对我们的支持力度,让更多的上岸渔民和养殖户在这条产业链上脱贫致富。”张平安说。    在采访中,记者通过洋溢在养殖户脸上的笑容,明显感觉到了大家对水产养殖满怀信心。李正明欣喜地说,未来还将不断有渔民加入合作社,共同实现致富梦。     希望有关农业部门加强对农业的支持!补贴不是嘴上说的;实实在在的能到农户的手上才是“真”。深圳市渔友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总部: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镇李松朗第二工业区国业荣辉大厦四楼惠州分部: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小金口镇青塘一村 财富热线:13357333906陈小姐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