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90
- UID
- 955
- 积分
- 4231
- 主题
- 379
- 帖子
- 533
- 精华
- 2
- 经验
- 4231 点
- 金币
- 4740 元
- 注册时间
- 2010-12-29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533
- 精华
- 2
- 经验
- 4231 点
- 金币
- 4740 元
- 注册时间
- 2010-12-29
|
本帖最后由 泷川 于 2011-3-18 15:47 编辑
[病例136] 广州番禺一南美白对虾冬棚养殖塘,面积10.2亩,水深1.5米。2010年10月初标苗,为湛江土苗,11月26日过塘,存塘对虾约6万尾,套养0.5~1公斤的草鱼约50尾。过塘后对虾生长速度很慢,吃料少,至2011年3月4日规格仍在150只/500克左右。而与其同一时间放苗的其它养殖场的虾,在2月3日(春节时)就已经达到40~50只/500克,出售了。
3月6日检查该塘对虾,规格十分不整齐,大小悬殊,虾体明显“老身”(见图1)。在虾罾中随机取4只虾经公司研究所PCR检测,其中2只虾带有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分析:1、继去年公司研究所在生长缓慢的南美白对虾体内检测到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之后([每周一例]病例97),今年又在相同症状的对虾中检测到该病毒,而且今年发病的虾场另外两口生长缓慢的虾塘,虾体内也检测到了该病毒。该病又称“矮小残缺综合症”,据有关资料报道患有该病的养殖对虾群体中,有30%以上是生长缓慢的小虾,虾的规格参差不齐、产量严重下降。
2、杨冰等2001~2004年对我国部分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携带该病毒的情况进行检测,阳性率达 54.8%。当养殖环境恶化时会激发低水平感染的对虾表现出症状,并传染给健康虾,导致疾病的流行。从近两年发病增多的情况看,今后应对该病引起足够的重视。
(利洋公司 技术部 唐绍林 提供 2011.3.14)
网友发言:
一家之言:学习了 问题有二:一:除了长的小,有没有其他的明显特征?二:有没有比较好的处理建议,或者处理过的方案能否分享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