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90
- UID
- 955
- 积分
- 4231
- 主题
- 379
- 帖子
- 533
- 精华
- 2
- 经验
- 4231 点
- 金币
- 4740 元
- 注册时间
- 2010-12-29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533
- 精华
- 2
- 经验
- 4231 点
- 金币
- 4740 元
- 注册时间
- 2010-12-29
|
本帖最后由 泷川 于 2011-3-18 15:38 编辑
[病例1]:河北芦台一客户来电,鱼虾混养,今天早晨发现鲫鱼几十条在水面一窜一窜的,窜起的头部超过水面2厘米以上,肯定不是缺氧“浮头”,后了解昨日曾用“三氯制剂”,正常用量,泼药多池,仅一池发现这种情况,并用“碧水安”无效。问什么原因?
分析:本病例为“三氯制剂”中毒,可能是本池鲫鱼驯化较好或临近喂料时间,泼药时鲫鱼误认为喂料,瞬间接触或吞食药液所致,为氯制剂“瞬间中毒”特例。后用“碧水安”解毒,又给搞错。实际“碧水安”不能解氯制剂的毒,应用“水中宝”(硫代硫酸钠)解毒才对。“碧水安”能解农药、重金属、季铵盐消毒剂等的毒,对氯制剂无效,反而因呈酸性,还会加重氯制剂的作用。
(2007.6.18)
备注;近今天接到很多电话,有很多好的病例,但因时间紧张,还是不能一一写出,但还是认为和大家分享是一种乐趣,所以想以这种“每周一例”的形式对自己施加压力,将好的病例介绍给大家。也希望大家多介绍好的病例。
网友发言:
yujie:感谢楼主的病例!个人见解:既然驯化的鲫鱼把三氯制剂误认为是饵料,那么很多片剂的产品在使用的时候是不是都要考虑这种问题??
马老师:含氯片剂药物很少引起“瞬间中毒”,反而粉剂才会出现。所谓“瞬间中毒”指泼洒药物后,由于局部药物浓度很高,鱼鳃部迅速接触药液或吞食药液引起,前者更多。驯化越好鱼越易发生,常见于池塘精养或网箱养殖鲤鱼、草鱼、鲫鱼等,投喂片剂未见中毒病例。另一种“颗粒中毒”,常见于使用漂白粉时将药渣倒入池塘后被鱼类误食引起。
chinesehugh我觉得是“鳃部迅速接触药液的可能性”大,两个现象能够证明这点:一、片剂不容易瞬间中毒;二、驯化的鱼容易瞬间中毒。
chinesehugh:应该是。所以泼药时尽量稀释倍数大一些,不然很容易使药液浓度在局部范围超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