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80
- UID
- 496
- 积分
- 1292
- 主题
- 57
- 帖子
- 100
- 精华
- 0
- 经验
- 1292 点
- 金币
- 1324 元
- 注册时间
- 2010-10-7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100
- 精华
- 0
- 经验
- 1292 点
- 金币
- 1324 元
- 注册时间
- 2010-10-7
|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2-10-16 11:35 编辑
封闭养殖能隔绝病毒吗??
还是本人所作,农村免费培训内容之一.
所谓封闭养殖,就是在养殖过程中,将虾池与外界隔绝开来,以求得养殖成功。
研究表明,病毒的感染包括以下几个渠道:
(一)虾苗自身携带病毒。据检测,潜伏在白对虾体内的病毒大多数具有二重性传播能力,即既能使虾体之间相互进行水平传播,又能通过繁殖传染后代进行垂直传播。近年来,在对进口的南美白对虾亲虾的检测中,发现病毒感染率高达60%,而且这些亲虾照常可以产卵、孵化,由此证明亲虾所携带的病毒可以传染给仔虾。一旦养殖环境急剧变化,或仔虾抵抗力减弱,这些潜伏的病毒就会引起病害。
(二)通过水体传播。许多虾塘在进水时未采取相应的消毒净化措施,所加注的水体中含有对虾病毒,有的是上一年或前一期虾塘里已经受病毒污染的水,里面隐藏着卤虫、桡足类或其他虾蟹等媒介携带的病毒,经过繁殖而造成整个水域受污染;也有的是其他受病毒污染的虾塘水排放出来后,污染了整个水域。
(三)通过外界传播。人类或者飞鸟、老鼠等动物在摄食了患病对虾后,其排泄物中就有可能携带着病毒,这种排泄物一旦进入虾塘,就会使健康虾受感染。
(四)塘泥中隐藏病毒。如果在养殖前对虾塘的消毒不彻底,这些隐藏的病毒就会扩散遍整个池塘,使对虾受到感染。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隔离养殖只是切断了水体传播这一个病毒感染途径,病毒还可从另外三个渠道进行感染。所以不能过份夸大隔离养殖的作用,而忽略了其他几个传播渠道——换而言之,隔离养殖不是万能的。事实上,水源中的病毒数量不是很多,当池塘水质恶化时,我们可以从外界引进一定量的新水,就可以解决水质持续恶化的危险了。病毒是不太可能从旁边的池塘,比如打氧激起的泡沫中传播到另一个塘的。我们要注意的是,最危险的病毒是来自对虾的亲体传播,当恶劣天气来临时,水的理化因子急剧改变而引起对虾的非正常脱壳,就是病毒得到大量复制的机会。
所以我们防止对虾感染病毒,除了要提倡封闭养殖外,更需要提高对虾的抗病能力,要做到长期投喂VC聚磷酸脂和抗毒应激促长素,提高对虾的应激能力。另外,选购健康的虾苗也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网友声音:
fishdis:
环境中各种病毒很多,但是引起虾病的只有那几种,封闭养殖主要是为了防止各养殖区域中那几种虾病毒的交叉感染,而不是隔绝所有的病毒,那是不可能的。
一旦一个养殖虾塘发病后,如果将养殖废水排入水源地后,水源被污染,带来大量的病毒,而另外一个健康的虾塘引入了这种水后,极有可能引发疾病。水是连接各虾塘最重要的纽带,当然还有楼主涉及的那些因子。
潇湘竹:
然不能百分百地隔绝,但能最大限度地隔绝。
jay:
防止对虾感染病毒,不太现实。防止对虾病毒发作才是现实。
从业水产:
楼上说的对,所以现在养虾都提倡防应激,其实就是防止诱发因素使虾体内隐藏的病毒爆发
南海鱼医:
这话说的对,现在不大可能找到不带毒的虾了,水质调控的好,营养跟上,带毒也能生长,想隔绝病毒是不现实的。
来源:中国水产论坛 少数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