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养殖环境日益恶化,鱼病频繁的暴发和流行,从而出现了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新的鱼类疾病,即鱼类肝胆综合症。肝胆综合症一直是困扰水产养殖的鱼病之一,流行季节主要从6月份开始一直到10月份都有发生,已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尤其是鱼苗、鱼种发病率高,危害的对象主要是鲤、鲫、草鱼、斑点叉尾鮰、云斑鮰、乌鳢、虹鳟、裂腹鱼、团头鲂、青鱼、罗非鱼,也常见于鳖。由于普遍误诊为其它鱼病,用药不对症,死亡率可达50%-60%,甚至可达 60%-90%。 引发鱼类肝胆综合症的主要原因: 1 饲料配方。随着气温的升高,鱼类开始进入生长旺季,食欲旺盛。但 3高饲料(高蛋白高油脂高碳水化合物)的投喂,鱼类难以消化加重了肝胆的负担。与此同时,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而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因此,出现了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即鱼类肝胆综合症。 2 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大量抗生素的使用造成药物残留累积了大量的内毒素,而在高密度养殖的模式下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