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刊撰稿人 白静

2007年大学毕业的业务员谢锋常常说自己很“苍老”,“晒得黑不溜秋的,去趟广州天河城都觉得跟那现代的坏境不匹配。”谢锋开玩笑地说着。这的确是做业务员的特点,风吹日晒地在鱼塘跑,特别是对从零开始的谢锋来说。
“2007年被派到顺德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一个人都不认识,下着雨,提着两个塑料袋就来到顺德找地方住。”谢锋的开始几乎代表着普通毕业生的典型状态:没钱、没朋友、没有娱乐活动,最初连广东话都听不懂。谢锋提起一次很“奇特”的经历:他在鱼塘边遇到一个当地人,就与对方攀谈起来,不懂广东话的谢锋与听不懂普通话的对方居然越说越投机,最后发展到用字条沟通,对方还让自己幼儿园的小女儿充当“翻译”。也正是带这种不停问、耐心听的干劲,谢锋开始了自己在佛山的市场开拓。2009年佛山三水地区鱼料的销量从2008年的1500吨上升到5000吨。
饲料厂业务员流动大是行业不争的事实,所以才正式工作两年多的谢锋总说自己“工作这么多年……”今年4月份他就开始带公司的新人了,现在手上还有20多名,算是个小“老师”。“做业务的关键就要看你是否敏感,人家说话通常都有隐含意义的。”谢锋说起最近一件事:他们走访当地一位经销商,得知一饲料厂的业务员自己开了一家饲料店,做现金销售,这对经销商的冲击是不小的,当问到经销商觉得如何的时候,经销商只说“没什么影响呀”,但仔细一聊,其实是一肚子气。出来后,“学生”说这个经销商“很好聊”,谢锋就告诉他,要抓住本质,因为这件事是有矛盾的,这也就是自己的机会——善于从谈话中抓住有用的信息是谢锋工作的一大技巧。有学生去找经销商,却套不到任何信息,有的还被赶出来。因为他们都是开门见山,而这是与陌生人打交道的一大忌讳。“我根本不认识你,为什么要告诉你名字、销量?你问销量可以婉转点嘛,一天拉几次货呀?每次多少呀?自己再算一下,心里也有底了。”
每年10月就进入了找客户的旺季,“一年就10、11、12这么几个月的时间,因为年底开始总结了,赚钱没有?没有的话,我们就有机会了。”谢锋说,这时候饲料业务员还在休息的是最笨的,明年的量就靠现在的工作。好在经过这两年的磨合,谢锋也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三水南海两个他负责的区域自不必说,还会到其它地区学习,骑着摩托车,有时候一骑就是100多公里,“不过现在和他们都成为朋友了,走到哪里都问题不大,工作也不会像最开始的时候那么苦闷了。”谢锋笑着说。
伍礼谷,见证广东生鱼产业20年
□文/图 本刊撰稿人 陈立法
“要了解顺德生鱼的养殖和销售情况,你一定要找伍礼谷”,几位从事生鱼饲料、收鱼的同行这样介绍说。夏天的一个下午,笔者随朋友来到了伍礼谷位于顺德杏坛镇古朗的生鱼苗场。见惯了一些罗非鱼苗场的气派和一些珠三角淡水鱼苗场的简单,这个生鱼苗场的面积、连片的大棚,停在苗场旁边几辆长长的水车(拉鱼的载重卡车),还是让笔者有些惊讶。
50多岁的伍礼谷是杏坛本地人,1990年开始搞杂交生鱼育种试验。“以前的本地生鱼(香港种)很容易死,产量又低,后来我从黄沙市场鱼贩周星辉那里以当时10元/斤的价格买来湖南生鱼作亲鱼,搞杂交生鱼。”买来亲鱼后,通过自己的摸索,也得到当时珠江所邬国民老师的建议,伍礼谷搞了几十次试验才成功孵化出杂交生鱼苗。当时黑芝麻大小的杂交生鱼苗每条能卖到0.1元,现在不过3分多,“做苗的人多了,但亲鱼质量却退化了。”
“可以说,我是广东最早搞杂交生鱼的”,谈起往事,伍礼谷兴致勃勃,却又流露出一些失落:“现在没多少人知道这些事了。”他是个低调的人,除了做好自己的鱼苗、收鱼生意外,不喜欢社会活动,也不擅长与政府部门打交道,“顺德水产部门曾经让我参与组建水产方面的协会,我没有做”。事实上,在珠三角乃至全国生鱼行业内,很多人都是知道伍礼谷并佩服他的,去年珠三角某大型养殖企业老板有意大规模养殖生鱼,还专程来找伍老板请教并商谈合作。
现在做苗已经不是伍礼谷的主业了,每年做的生鱼苗除自己养一部分外,其余的就卖给周围以及多年的老客户,“做了这么多年,大家跟我要苗,我多少也要做些”。现在的主业便是收鱼,从顺德等地收鱼,卖到全国各地,苗场外那几辆水车便是他自己购置的。对全国各地生鱼主产区和主要消费区域的行情和人物,他如数家珍:“西南的鱼价最高,因为当地养生鱼少。这几年浙江生鱼养殖、消费量很大,杭州每天批发量有10万斤以上,辐射江浙地区。杭州萧山有个陈老板(隐去全名——本刊注),是全国劳模,以前曾经有2000多亩的生鱼养殖规模,现在也有1000多亩。广西桂林有个刘老板,也养1000多亩生鱼。”说起做生鱼流通的体会,他说,做外省生意最担心的便是收款,“杭州的生意好做,杭州人有钱,也不怎么压价。两湖那边收款就难些,压价也厉害。不过我也卖不少生鱼到两湖,那边也有很多老朋友。”
上了年纪,伍老板也开始考虑接班人的事了。谈起两个儿子,伍礼谷显得很自豪:“老大去年跟着我一起收鱼做饲料,老二大学毕业,现在在本地企业做管理,不用我操心。”不过,让他遗憾的是,大儿子今年不再做水产生意了,他还向笔者和朋友问起:“认不认识要找工作的大学生啊?我要找一个帮我收鱼时记账的人,工资我可以出很高。”他报了一个在笔者看来如果只是记账就高得惊人的数字,或许,他要找的是既能做事又让人放心的人吧。
我在扬州的营销工作体会
□文/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扬州通威水产专家高和俊
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和渔业技术推广工作,其中也曾从事过渔药销售、扣蟹培育和鱼虾蟹养殖,并从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2006年底,我被通威集团聘请为专家成员之一,并在扬州通威市场部从事市场营销和服务工作,负责高邮临泽、川青、兴化李中三个乡镇。三地共有精养水面19000亩,颗粒饲料市场流通量14800吨。通威现有用料水面11300亩,占59.5%;预计今年底销售9500吨,占64%,与2007年底我刚接管时相比,分别增长了4500亩和3800吨。我也在2007、2008年连续两年被扬州通威评为优秀员工,并在2007-2009年的销售工作中多次当选为销售之星。
团结当地经销商
临泽、川青、李中三地2007年共有一级商7位,现在到公司直接开户的一级商发展到11位,二级商3位。由于三地紧靠一起,交叉的塘口也较多,每个经销商都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人际关系,有时难免为争送塘口产生误解和冲突。为了减少内部之间的矛盾,我加大了对通威经销商的走访和管理力度,并设法让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让他们针对市场情况谈谈自已的观念和看法、交流心得和体会;对个别争议较大的塘口大家坐下来冷静协商、和平解决。通过这些工作,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互信。目前我们市场的经销商是相互团结、共同发展的。
用心做好7大点
饲料经销商基本都是农村人员,文化水平并不太高。为了更好地开展服务工作,我们更多的时间用在下塘口直接面对养殖户上。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交流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得有些饲料营销员感到工作单调、琐碎。但我觉得,只要我们用心工作,加上有公司的品牌、质量作为有力保障,就一定能寻找到销量的增长点。
总结我的心得和体会主要有几点,也希望和广大饲料营销人员一起共勉!
1、坚持做事原则。把公司当作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奋斗的最好发展平台,把维护公司利益放在首位。2、牢固树立个人品牌和诚信为本的思想意识。3、敬业精神。4、认真学习营销理论和水产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和增强工作经验及服务技能。5、收集资料。收集与工作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料,包括竞争对手的信息资料。6、认真写好日记,妥善安排工作日程。由于我所辖市场广、经销商和养殖户多,如果有些事不预先做好计划和安排,难免有时会想不起来,遭到别人的误解。因此妥善安排好工作日程非常重要。另外在完成当天工作的同时,不管有多忙,我也会挤出点时间把当天所做的事,工作开展的情况,以及所发生的一些问题记录下来,以便今后更好地分析和解决。7、善于思考和总结。一个市场能否做得好,除了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外,更要善于开动脑筋去想问题,用智慧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