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2# 水调歌头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就开始了有关廉价动植物性蛋白源替代鱼粉的研究工作,如大豆制品、棉籽饼粕、菜粕、玉米蛋白粉,研究表明,水产饲料中约30%~50%的鱼粉可以被植物蛋白替代,但替代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许多研究指出,高含量的植物蛋白会导致养殖动物出现摄食量减少、生长缓慢、饲料效率降低和肠道生理学改变等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植物蛋白源有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不平衡、抗营养因子和适口性较差等问题,这样就极大地限制了廉价的植物蛋白源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在所有的植物蛋白源中,豆粕(soybean meal, SBM)以其高蛋白含量(42%~48%)、高消化率、相对更加平衡的氨基酸、含有磷脂和大豆异黄酮等活性营养因子、合理的价格和稳定的供应特点,而成为水产饲料中较好的鱼粉替代品之一。然而,豆粕在水产饲料的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豆粕的诱食性差;二是豆粕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三是豆粕氨基酸组成不平衡,尤其是缺乏Met, Lys;因此,豆粕在水产动物,尤其是肉食性鱼类饲料中的应用受到限制。豆粕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与豆粕质量、加工方式、水产品种、年龄阶段、生理状态和环境条件等有关。目前,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大豆蛋白制品以替代鱼粉,要求其ANFs含量少且蛋白质含量高,以减少水产饲料中鱼粉的使用量。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水产饲料中鱼粉的使用量将大大降低,甚至被其它的蛋白源完全替代。 大豆蛋白制品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草鱼、鲤鱼、金鲈、欧洲鲈鱼、金头鲷、大西洋鲑、虹鳟、银大马哈鱼、斑点叉尾鮰、军曹鱼、牙鲆、大菱鲆、大西洋庸鲽、眼斑拟石首鱼、尖吻鲈、杂交罗非鱼、南亚野鲮、欧洲鳗、西伯利亚鲟、杂交鲟和南方鲇等水生生物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豆蛋白替代鱼粉的研究工作。研究证明,一定量的大豆蛋白是可以部分替代鱼粉的,但由于大豆蛋白中存在大量的抗营养因子, 当大豆制品替代鱼粉的比例过大时,会降低鱼类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因而限制了大豆蛋白源在水生饲料中的应用。饲料中大豆蛋白替代鱼粉的适宜量因大豆制品种类、加工方式、氨基酸添加与否、饲料蛋白质水平、鱼类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以及养殖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关于大豆蛋白源替代饲料中的鱼粉蛋白对鱼类存活、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已有许多相关报道。大豆蛋白源对水生动物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主要有三种情况:(1) 随着饲料中大豆蛋白源添加量的增加,鱼类的生长显著降低,甚至直线下降;(2)
一般情况下,水生动物能够忍受饲料中一定含量的植物蛋白源,当添加量在适宜范围内时,水生动物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等均未出现显著差异,但当添加量超过该范围时,鱼类的生长逐渐降低,死亡率逐渐上升,尤其是植物蛋白源作为单一蛋白源时,会导致水生动物生长急剧下降,且长期使用植物性蛋白源也会影响养殖动物的风味,大多数有关鱼粉替代性研究符合这一规律;(3)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大豆制品蛋白时,水生动物的生长及饲料转化率达到最佳效果,但当添加量超过该范围时,产生不利影响,以上研究说明,虽然大豆中氨基酸不平衡,且各种大豆蛋白制品的氨基酸组成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添加一合适比例的大豆蛋白后,则会使饲料的氨基酸组成更加合理,使之更能满足水生动物的需求量,从而提高其生长, 过量的添加将导致饲料中的必需氨基酸的不平衡, 对生长产生负面影响。综上所述,大多数的水生动物都能忍受一定量的大豆蛋白源,在其添加量比较低的时候,水生动物的生长差异不显著,但是随着大豆蛋白源加量的增大,会影响水生动物,尤其是肉食性的水生动物的生长。替代水平因饲料组成、蛋白源种类、加工方式、氨基酸添加与否、鱼类种类和大小以及养殖条件差异较大,因而造成各研究者的结果不同。 一些研究表明,随着饲料中大豆蛋白源含量的升高,氮的保留率下降而排泄率上升。Tantikitti等研究发现,饲料中用豆粕替代鱼粉,引起氮排泄增加;王崇等评价了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蛋白对异育银鲫(2.32g)的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氮摄入量、表观氮摄入量、粪氮排出量、非粪氮排泄量、总氮沉积率均随着饲料中豆粕含量的升高呈显著降低的趋势,生产每千克鱼的氮排放量则随着饲料中豆粕含量的升高显著升高;王桂芹等研究了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翘嘴鲌氮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超过40.5%时,氨氮排泄量显著增加,而内源氮则不受大豆蛋白替代的影响;在对虹鳟、舌齿鲈、斑点叉尾鮰和大菱鲆的研究中均发现,随着饲料中植物蛋白源含量的增加,鱼体氮的沉积逐渐减少,氮的排放量逐渐增加。鱼类氮排泄与蛋白质的代谢紧密相关,氮排泄的变化可以反映鱼体动用蛋白质的情况。鱼类摄入的植物蛋白用于生长的量减少了,而用于排泄的部分增加了,这表明鱼类对植物蛋白的利用能力差,同时也反映了氨基酸的不平衡性,植物蛋白源往往缺乏一种或几种氨基酸,当其在饲料中的添加量较高时就会导致饲料中某种氨基酸缺乏或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比例不平衡,从而引起生长性能和氮沉积率降低。 随着饲料中大豆蛋白源含量的升高,磷的利用率升高而排泄率降低。与鱼粉相比,植物蛋白源中磷含量较低,当其在饲料中的添加量较高时就会使饲料中总磷的水平较低,尽管有一部分磷是以植酸磷的状态存在,但鱼类能够较好的利用可利用的磷,使磷的利用率一般较高,而排泄率较低。当脱脂豆粕替代鲈鱼饲料中20~50%的鱼粉蛋白时,磷的排泄率降低。同样,虹鳟饲料中鱼粉蛋白含量较低而植物蛋白源含量较高时,均显著降低磷的排放率,提高磷的保留率。饲料中蛋白源的营养平衡状况即饲料配比,不仅影响水生生物的饲养效果,而且还直接影响其氮磷代谢,因此,提高饲料质量是从源头控制水产养殖污染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