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E管制的对虾病毒疾病之一 —— WSSV 对虾白斑病是种高致死率且发病迅速的疾病,一旦养殖池感染此病,若未立即处理,即会造成重大损失。感染初期的虾只在头胸部表皮上常会出现白色点状的病征,随着病情的发展,白点状的病征会持续扩大或彼此愈合成较大的圆盘状病征。有时发病后期还会伴随全身变红的病征出现。病虾常会出现体表变色、食欲下降、活动力减弱、持续的在水面浮头等现象。 白点病的爆发时间非常的短,一旦在养殖池的周围或池水表面出现游动力缓慢的虾只,不久后即会出现全池发病的现象。 【寄主范围】 白点病毒可以感染所有海水或淡水的甲壳类动物(包括:对虾、蟹、螯虾、淡水虾、龙虾等)。 【传染途径】 自卵期生长至种虾的各个阶段虾只皆容易受到感染。白点病毒种虾产卵时的垂直感染或是虾只互食病虾时的水平感染而传播开来。 【最佳检测时期】 染病的仔虾(post-larval)、幼虾(juveniles)或是成虾都容易检测出病毒的存在。当虾只暴露于养殖逆境中,如眼柄脱落及产卵 期,或是养殖池中的盐度及温度变化大时皆容易检测出病毒量的增加。 【带原性】 感病的虾只若未立即致死,也会终身带原并可继续感染其它健康的虾只。 【传染媒介】 白点病毒可以藉由轮虫、贝壳类、蠕虫、卤虫、桡脚类、海蟑螂及昆虫幼虫传染至健康虾只。 白点病 (WSSV) 的病征介绍
草虾感染白点病毒的病征 A、B两只为白点病急性感染期的病征,病虾的肌肉会呈现粉红色。如果虾只渡过急性感染期,则会呈现C、D的症状,终身都带有白点。
白点病毒的病征 草虾感染白点病毒之后会在头胸甲的部分会出现大小不一、白色原点或是圆盘状的病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