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少数派 于 2017-8-29 15:06 编辑
2016年,环保风暴开始,就 水产行业而言,涉及的不仅仅是 饲料生产商、水产 养殖用品商,受到最大影响的是养殖业,这两条禁令出台:严禁养殖场所污水污泥排放、禁止煤炭锅炉使用。单单这两条禁令,如果严格执行,无数养殖场、 种苗繁殖场就会被迫停产。严酷环保风暴还在后头,今天水产前沿的重要消息是海南文昌将海岸线200米之内禁止任何方式养殖。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地市将出台类似更多的环保措施,矛头针对 水产养殖。 2017年下半年,继环保风暴之后,海洋督查风暴继续来袭。海洋督查风暴是环保风暴的延续,海洋督查风暴重点督查的领域是填海占海,包括城市扩建填海、水产养殖填海池塘。涉及到的水产养殖的,是类似文昌市的海岸线整治活动。如果严格执行,水产养殖处境更加困难。 很多养殖人口出怨言,觉得政府现在开始无视民生了,没有了这个池塘,我怎么养家糊口?但国家宏观角度,无论是环保风暴还是将要开始的海洋督查风暴,都是必须的、紧迫的,何况有些地方的污染或海岸线破坏,已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大局之下,逆天而行,只能自取其败。就像前几天孤单推车抗台风的画面,明明不可抗拒,偏要力战,结局让人心酸洒泪。此情之下,水产养殖必须转型,而且是越快越好。按我个人判断,未来十年,水产养殖将成为稀缺资源,越来越少的地方能够从事水产养殖了。而然,在中国这样消费庞大的国家,水产养殖依然有巨大的生存空间。抢占资源,是养殖户的当然首选。养殖户要占资源就都面临如何转型、向何处转的问题。本派的意见如下: 1、必须了解当地的海洋、水产规划,把养殖池塘、网箱建设在规划区内,取得合法的养殖许可,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也是能够避免被强制淘汰的唯一出路与前提。 2、改变单门独户的个体养殖方式,改变为农业合作社、公司形式养殖,也就是尽量以规模养殖方式出现。事实上,政府对这种养殖方式是欢迎的。去年,我叫一个朋友注册了一个农业合作社,今年就获得了200多万元的扶贫贷款扶持----注意,这是政府主动提出给予货款合作的。政府很多工作需要团体机构来支持,反过来,政府也愿意扶持更大规模、运作更规范的团体机构。 3、提高自己的养殖设施固件技术水平,满足国家对环保要求。目前,环保要求不排污水,污水要先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才可以排放。这就需要有归起码蛋白分离设施、污水处理池等。很多人说,这得多少钱啊?实际上,只要达到前面的两个条件,再投入资金来做污水处理系统时,往往能得到国家的一些资助,减少自己成本压力。 4、规范养殖,树立食品安全环保意识。为什么我们到西餐厅吃三文鱼,从没有心怀疑是养殖产品,并抱怨说:唔,这个养殖鱼,不好吃!因为多年来,我们从三文鱼身上得到的印象是好吃、品味、高档、安全,是不是养殖产品,无人在意。我们的水产养殖产品也应该如此了,规范养殖,拒绝非法药品,只要坚持,就能创出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