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 长久以来亚洲人将海参(sea cucumber)或干海参视为具疗效的佳肴,由于邻近亚洲市场的传统海参采捕渔场资源耗尽,近来新渔场扩张到太平洋偏远地区、加拉巴哥群岛(Galapagos Islands)、智利及俄罗斯联邦等地。由于海参对沿岸地区人民的经济及生计极具贡献,而成为许多国家渔获出口品中最重要的经济性非鳍鱼产品(nonfinfish);此造成全球许多地区的海参资源遭受强大的渔获压力,亟需有效的保育措施,然而单一管理措施并无法完善管理海参渔业,因此如何在保育及社经需求间取得平衡即成为一件具挑战的工作,特别是对管理能力有限的国家。
本报告将海参渔业分成五大区域,由专家就各区域内的重点国家或渔业进行个案研究,以检视全球海参的数量状态、渔业、贸易、管理及社经重要性等,五大区域所进行的个案研究国家或渔业分别如下:
(1)北半球温带地区-加拿大、纽芬兰、冰岛刺参(Cucumaria frondosa)渔业;
(2)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加拉巴哥群岛;
(3)非洲及印度洋地区-塞舌尔;
(4)亚洲地区-菲律宾;
(5)中西太平洋地区-巴布亚新几内亚。
全球已有许多海参物种被开发,当贵重的海参物种数量减少寻找不易时,市场就引进新物种。前述五个区域开发的商业物种各不相同,其中以亚洲地区开发的物种数量居冠(52种),其次是太平洋地区(36种)。由于人们对许多商业物种的生态生物学和数量状态认知过少,使得许多商业物种的分类并无法明确辨识,加上海参渔业多作业于偏远地区,可取得的渔获数据相当稀少,因此常利用干海参的国际贸易及进出口统计数值作为量化海参渔获量的重要基础资料,根据干海参最新的渔获及贸易数据显示亚太地区仍是主要产区,如还原干海参的重量,估计亚太地区年渔获总产量20000至40000吨,北半球温带地区年渔获产量9000吨(主要是冰岛刺参),非洲及印度洋地区每年生产2000至2500吨,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每年产量低于1000吨。海参多数是制成干海参出口,少数海参卖到水族馆,而医药、保健及化妆产业则是未来的潜力市场。
海参捕捞渔业一般以种类繁多的物种为主,使得渔业管理及贸易回报的复杂度增加,而本报告研究显示高单价鱼种大多已完全开发或过度开发,致使海参渔业从量少单价高转变成量多单价低的趋势,其中加拉巴哥群岛、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索罗门群岛等地甚至大幅增加待开发的商业鱼种数量,迫使更多鱼种遭受渔获压力,以掩饰特定鱼种过度开发和减产的事实。本报告指出多数地区仍缺乏有效的海参渔业管理计划;虽然采用一些渔获压力管制措施,包括订立休渔期、渔获最小尺寸及总可捕量(TAC)、限制渔具、设立禁渔区及临时性关闭渔区,以及建立海洋保护区等,但在缺乏执法能力的情况下使得上述管理措施效力不彰,并导致IUU渔业及贸易猖獗。
全球许多地区,包括名列世界遗产的澳洲大堡礁海洋公园,及加拉巴哥群岛国家公园等地的海参数量纪录显示过渔资源并无复育迹象。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海参渔业资料虽然有限,但却可看出高价商业鱼种已遭耗尽的事实。渔业资源规模小且未受管制,加上市场力量强,提高了海参渔业资源崩溃的风险。在17个非洲及印度洋地区的国家中,至少有12个国家的海参渔业有过渔的迹象,而西太平洋区最受市场喜好的物种亦被大量耗尽,使得亚太地区的其它鱼种也遭受强大的渔获压力。
了解国际贸易对海参渔业保育的重大威胁性后,华盛顿公约(CITES)便成为海参渔业的可能补救措施,本报告采用厄瓜多尔将墨西哥刺参(Isostichopus fuscus) 列入CITES附录三的经验,来分析加拉巴哥群岛、塞舌尔、巴布亚新几内亚及菲律宾等地列入CITES的优缺点,包括对海参数量的可能益处、对社经的可能影响,以及对能力有限的机关造成的行政负担等等。
本报告显示许多国家将海参及其器官视为富含蛋白质成分的传统美食,而亚洲的干海参市场即是多数国家采捕海参的主因。其中,印度尼西亚是主要的海参捕捞渔业出口国,香港是全球最重要的产品集散地,而印度洋地区的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等国则是中介市场。由于海参价格高昂及消费者需求增加的预期心态,已造成渔场范围扩张、渔捞能力拓展,及对新物种的持续开发。多数地区对干海参的需求量庞大,造成渔民不断采捕稀少渔获物,严重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并导致渔场消失。而当商业物种耗尽或生态性灭绝时,贸易商为了延续生意,就鼓励渔民寻找新的鱼种或到更深远的地点作业。养殖、海水饲育及鱼苗补充被认为是解决野生海参过度开发的可行方法,澳洲、中国、吉里巴斯、菲律宾、越南及马达加斯加等国都已展开此类生意。目前中国已成功养殖出净重约10000吨的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以供应内需。智利亦开始研究引进刺参作为其它2种野生海参替代品的可行性,而亚太地区的养殖业仍在试验糙海参(holothuriascabra)是否具备商业性养殖的早期发展阶段。
全球暖化、栖地破坏、不持续渔业活动等对全球海参数量造成的威胁已经证实,而对鱼种数据认知稀少、过度开发的鱼种缺乏复育能力,和IUU渔业猖獗亦对海参数量造成间接威胁,列举导致现今全球海参渔业危急状况的主因如下:
.缺乏基础科学数据搜集的经济能力及技术以支持管理措施;
.薄弱的监督及执法能力;
.未对收入高度依赖该渔业的区域人民表明政治决心及施加社经压力。国际对干海参的需求增加导致海参渔业快速发展,已使得多数海参渔业及鱼种面临高度存亡风险。应尽速对普遍的过渔趋势,地区经济的困境,和全球暖化及海洋酸化等问题立即采取措施,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及维持人类从自然资源取得的生态及社经利益。
转自网友:青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