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iphone :陈老师对当前华南罗非鱼的病害怎么看?有何建议? 陈昌福:关于罗非鱼的链球菌病,近几年的研究已经有了明显的进展:(1)确定了致病病原——是一种致病的细菌;(2)实验室和野外的治疗试验结果已经证明,如果能做到选择正确的药物、确定适宜的剂量、利用合理的给药方法,是完全可以治疗这种疾病;(3)免疫预防是有效的。
在生产中之所以会出现链球菌病难以治疗的问题,虽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原因似乎只有一个:没有做到对症用药。
这里所说的“对症用药”,是需要根据对致病菌对药物敏感性的测定结果筛选出最有效的药物,按照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确定适宜用药量,以正确的给药途径,让患病的鱼得到能杀灭体内或者抑制体内致病菌的药物剂量,就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
为了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针对致病菌完成药物敏感性试验后,筛选出对致病菌具有良好抑制和杀灭效果的药物,这是在选择药物之前就要完成的工作。可惜,我们国家的大多数地区现在没 有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没有做到这一点,不知道致病菌对什么药物敏感,也不知道多大的剂量是能够显效的,即使养殖业者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规定使用了药物,因为各地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致病菌会因为接触药物的次数不同而对药物现实不同的敏感性),其结果在本质上是与滥用药物没有区别的!
因此,不知道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就胡乱用药,治疗效果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
珠江所小廖:目前的小瓜虫和水霉病,能治好吗?
陈昌福:这两种疾病时水产养殖动物疾病中比较难以治疗的,很多学者还在探讨这两只疾病的治疗方法。
首先,关于水霉病,我和我的学生们做过一些试验:利用二氧化氯或者硫醚沙星(大蒜素)浸泡受伤的鱼并且消毒池水,可以有效地预防受伤的鱼患水霉病,但是,当受伤的鱼已经感染水霉菌后,就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所以,预防水霉病是有办法的,治疗水霉病的办法尚需要探索。国外(加拿大的资料)有利用免疫的手段预防水霉病,结论是有效果。国内尚未见有类似的研究。
其次,关于小瓜虫,我们对网箱养鱼中用硫酸铜治疗,即浸泡一定时间后,用水泵将已经从鱼体上脱落的胞囊冲离网箱,效果很好。可惜这种方法不能在静水池塘中应用。国外(日本、美国)对淡水鱼用福尔马林、对海水鱼用淡水,日本还采用双氧水浸泡鱼体,据说都是有一定效果的,就是可以导致胞囊从鱼体上脱落下来。国外已经有这种虫体的疫苗应市,国内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利用免疫手段预防小瓜虫病是有效的。
浪漫小子 :想听听龟鳖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陈昌福:针对您提出的问题,我谈一点龟鳖病害的认识。
从病原学的角度看问题,龟鳖的病害与其他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没有很大的差异。迄今为止,发现的疾病主要有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害。
人工养殖的龟鳖出现疾病后,人们之所以觉得难以治疗,大致是因为存在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龟鳖是生活在水里的,在疾病的发生初期难以被及时发现,当患病后的龟鳖被养殖业者发现时,往往已经是整个养殖群体都已经发展到了病入膏肓的危重阶段,此时即使采取了正确的治疗措施也可能已经为时过晚,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了。
其次,因为现在的龟鳖的养殖方式大多是实施集约化养殖,而对大量的养殖动物同时给药是比较困难的,既不能做到像对待陆生饲养动物猪、牛一样逐尾口灌给药,也难以做到逐尾注射给药,患病后的龟鳖往往因为丧失食欲而不能摄食拌有治疗药物的饵料。
其三,将拌有治疗疾病的药物饵料投放在养殖食台上以后,每只龟鳖摄入的药物剂量就只能依靠龟鳖自由摄食饵料的多少决定了。通常的结果是不该摄食药物饵料的健康龟鳖因为食欲旺盛而摄食了大量药物饵料,而需要药物治疗的患病龟鳖则因为丧失了食欲反而没有摄食或者摄食量过少,未能摄如能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药物量。
其四,采用药物治疗龟鳖的疾病时,难以避免因药物在水体中的扩散而导致对水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因为我国的水产养殖水体大多是开放式的,药物污染的危害可能因为养殖用水的随意排放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其五,当龟鳖患病后不仅会影响其生长,而且还会影响其商品价值。
除上面的一些因素之外,由于基础研究工作尚非常有限,科学工作者对龟鳖类水产动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等资料掌握的非常有限,这无疑对人们在治疗龟鳖的疾病时,为科学选择药物和应用药物都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因此,与对对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是一样的,对于龟鳖的疾病预防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