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湖北作为小龙虾主养区之一,其养殖产量占据全国的55%左右。这几年,小龙虾消费火爆,全国多地在开展小龙虾养殖,但产量似乎还跟不上市场的消费需求,江苏、江西、安徽等地也在加大火力开展小龙虾养殖。但由于亩产量难有提高,小龙虾养殖只能以横向发展为主,即通过扩大面积来提高总产量。5月5日,小编继续走访湖北小龙虾产业,拜访了两家湖北小龙虾相关单位,了解小龙虾内销与出口情况。 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山科技”)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小龙虾加工。目前在加工产品方面也有较多成就,比如说从甲壳中提取虾青素、甲壳素、壳聚糖等高附加值产物。在华山科技,整只虾都能得到利用。 据华山科技刘时旋介绍,2015年之前,小龙虾加工产品主要出售往欧洲国家,大概占了90%。但目前,出口量只占到30%。“虾仁主要出口美国跟欧洲、茴香味虾(一整只)主要是在北欧出售,只要加热放入喜欢的口味即可直接食用,大概是4-5欧元。还有其他针对国外消费需求的加工产品,只要按照国外标准执行,一般都能被外国友人接受。不过,从2015年之后,情况则发生了较大变化。” 原来,由于小龙虾出塘高峰期是在4月至7月,加工量也会根据当天收购量做调整。华山科技有9条生产线用于生产虾仁、虾尾以及调味虾,加工能力是6万吨。但小龙虾的生产受到天气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无法固定,每天的起捕量也无法确定,去年只加工了1万吨虾产品。其中,70%是销往国内市场,国外市场去年只出口了4000万美元左右,而往年高峰期能达到1亿美元。因而,华山科技也依据国内市场的情况,对加工产品进行调整。 “国内东北和西北青睐于虾尾,也就是去掉虾头的虾;全虾出售的不能有黑腹,在感官上也会有所要求,去年我们根据国内消费需求投资了一个亿,调整了设备和厂房。”刘时旋告诉小编,目前小龙虾主要销售往餐饮链,也就是说,快餐店、酒店、大排档等居多,家庭消费还比较少。 除此之外,由于小龙虾肉只占了整体的19%,壳的占比高,但市场上还较少有提取甲壳有效物质的企业,华山科技则是其中一家。“我们提取甲壳素、壳聚糖、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物质做成相应的保健品,销售往日本、欧洲等国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制作成粉剂后,一年出口3000吨,占据全球保健品的20%的比例。而原料的获取只从本地的加工厂收购,一般在2小时内就能到达加工厂。” 那么,华山科技每天的加工量这么高,他们的加工原料又是从哪里来?答案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华山科技养殖水面视频,2万亩 这2万亩水面统一规划为40亩一口塘或20亩一口,由绿途虾稻专业合作社和服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6月份左右,农机合作社开始犁田、插秧、施肥、收割,机械化一条龙服务。绿途合作社则为养殖户提供饲料、动保等养殖过程需要的物资,到成虾出塘阶段,企业直接对接合作社收购小龙虾,养殖户可依据市场价格决定是否出售给华山科技。 无人机喷药、传送带送秧……从播种到收割,基本都是机械化。收割完水稻,新一造的小龙虾又继续进行。 小龙虾加工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小编已经做了举例。那么,不经过加工的小龙虾消费市场又如何?听闻荆州市虾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虾宝公司”)主要从事养殖与销售,小编遂奔往虾宝公司了解情况。 据虾宝公司员工介绍,目前,公司的养殖基地在3千亩左右,在上海、浙江等地设有销售档口。 虾宝公司其中一个1千多亩水面视频 “我们从自己的基地起捕小龙虾,也从外部收购小龙虾再输送到上海、浙江等地。在这些地区,收购商的价格会根据当天市场情况做调整,一天的差价甚至达到10元/斤,犹如过山车。小龙虾的销量受天气和节假日的影响,因而,我们需要对市场有个基础的判断,决定送往这些地区的量。假设,上海明天是阴雨天气,消费量就会减少。那么,今天发过去的货就需要比正常的略低,保障凌晨的供应量不会过高而引起‘滞销’。又比如说,隔天是星期五,星期四的出货量就会相应增加以保证节假日的供应。养殖一斤小龙虾的成本包括水电、人力、投入品等,在12元/斤左右。如果跌破12元/斤,将会有许多人养殖亏本。而当前的价格一直都在十几元以上,说明市场的消费力还是不错的。”虾宝公司员工表示。 这两天走访下来,小编了解到的情况是:小龙虾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大、产业面临许多问题,但并不妨碍小龙虾产业的旺盛活力。明天,小编将继续走访,欢迎大家提供小龙虾产业的相关信息。 (本次采访衷心感谢武汉益康明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潘志平先生的协助!)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未获书面许可,一律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关键字】:湖北 小龙虾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