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海鲜指南(seafood-guide)沈基文、陈磊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16.987万吨!中国、南非、澳洲、新西兰、韩国、墨西哥…全球鲍鱼养殖产量统计全在这里了 2018年5月9日,以“世界之鲍 和而不同”为主题的第十届国际鲍鱼研讨会在福建厦门盛大开幕,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位世界鲍鱼产业代表参与了本届研讨会,该研讨会由国际鲍鱼协会(IAS)主办,厦门大学、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鲍鱼分会承办,集美大学和连江县人民政府协办,还得到了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和晋江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据海鲜指南了解,国际鲍鱼研讨会由国际鲍鱼协会(IAS)每三年举办一次,自1989年于墨西哥召开第一届会议以来,已在澳大利亚、南非、智利、美国、泰国、中国、韩国等国连续举办了九届,是与鲍鱼研究及产业相关最重要的会议,本届国际鲍鱼研讨会也是继2003年之后相隔15年再次回到中国举办。 全球鲍鱼养殖产量占比中,中国养殖产量占比超过85%,远超第二养殖国韩国产量,是全球鲍鱼养殖产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中国之于世界鲍鱼的地位可见一斑。 开幕式当天,来自澳大利亚、南非、智利、美国、韩国、中国、新西兰等国鲍鱼产业代表分享了各自国家的鲍鱼产量和养殖情况。 厦门大学副教授 游伟伟 第十届国际鲍鱼研讨会组委会主席 柯才焕教授 中国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处长 王雪光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总工程师 叶建平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总工程师 林怀远 国际鲍鱼协会主席 Ricardo Searcy-Berna 2017年,全球鲍鱼养殖总产量16.987万吨,中国占比86.78% 西澳大利亚大学教授、现任ASC监事会主席Peter Cook先生分享了世界鲍鱼总产量。 西澳大利亚大学教授、现任ASC监事会主席Peter Cook先生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下降,捕获量开始下降,养殖量上升。全球主要养殖国家中,中国、韩国排名全球第一、第二,但二者的养殖产量有着巨大的差异,2012年韩国养殖量下降,2015年上升,到2017年有1.6万吨的产量。 各国的养殖产量如下: 2015年中国产量是韩国的10倍还不止。 2015年养殖总产量129287吨,中国115397吨、韩国10000吨、南非1400吨。 2017年养殖总产量160987吨,中国139697吨、韩国16042吨、南非1685吨。 全球总产量(养殖+捕捞+非法捕捞)统计如下: 2013年为135378吨; 2015年为140587吨; 2016年为174368吨。 1、中国 第十届国际鲍鱼研讨会组委会主席 柯才焕教授 来自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柯才焕教授同时也是本届国际鲍鱼研讨会组委会的主席,他分享了鲍鱼全球第一养殖大国——中国的主要情况:2016年中国鲍鱼养殖产量139697吨,养殖大省依次排名是:福建、广东、山东、辽宁。 时下流行的养殖模式:南北接力。 因为水温和气候的原因,采用“南北接力”养殖方式,即冬天在南方养殖(福建),夏天在北方养殖(山东、辽宁),可有效提高鲍鱼存活率,增加养殖效益。 2016年采用南北接力方式养殖的鲍鱼产量约9000吨,2017年翻番。 在北方,养殖户更愿意选择混养模式,与海参、海带混养在一起,可增加养殖户养殖利润。 养殖鲍鱼大国里,鲍鱼产业上的业者也为鲍鱼开发了多种多样的菜式和产品形式,如今,中国养殖鲍鱼不仅局限在活鲜流通,加工品、周边副产品也正在市场推广。 2、南非 南非罗德斯大学鱼类学与渔业科学系、南非水产养殖协会主席Peter Britz教授 来自南非罗德斯大学鱼类学与渔业科学系、南非水产养殖协会主席Peter Britz教授分享了南非鲍鱼产量统计: 南非1999年非法捕捞开始出现,合法捕捞量开始下降: 养殖产量逐年上涨,2017年因为赤潮稍有下降,去年增加了很多鲍鱼养殖场,预计今年会上涨,目前年产量16-18万吨之间。南非有11家成型的养殖场,大多数养殖场产量在300-400吨。 “从1951年到2013年间,南非的可繁殖鲍鱼亲体数量不断下降,非法捕捞应该停止,因为这不仅仅导致鲍鱼在自然界中的存量下降,也容易导致鲍鱼可捕量无法可持续,现在鲍鱼密度非常低。”Peter Britz教授说。 Peter Britz教授说,南非政府为南非鲍鱼产业提供了很好的支持。WWF和当地政府部门已经采取行动,包括建立海洋牧场、伊丽莎白港鲍鱼修复计划。 3、美国、加拿大 美国加州渔猎局的环境科学家、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国际鲍鱼协会副主席Laura Rogers-Bennett女士 来自美国加州渔猎局的环境科学家、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国际鲍鱼协会副主席Laura Rogers-Bennett女士分享了美国和加拿大的鲍鱼产量情况: 阿拉斯加东南部和夏威夷,最主要的养殖种类是北方鲍鱼,在英属哥伦比亚。 北美地区的鲍鱼养殖环境也在下降,赤潮,红海胆数量不断上升,2018年北部的养殖场全部关闭,华盛顿州鲍鱼种群下降了96%,目前她们也在尝试成立项目用以种群恢复、苗种培育、生产幼鲍。 4、欧洲 PPT作者:Gercende Courtois de Vicose 欧洲的鲍鱼养殖主要集中在法国、爱尔兰、西班牙,欧洲大陆养殖,最主要的地区是法国,养殖场的面积是200平-5公顷之间不等,采用陆基循环水和流水养殖,鲍鱼使用人工配合饲料。 欧洲的鲍鱼活鲜出售,很少出口欧盟以外的国家,大部分销往法国。西班牙主要是出口亚洲,50-60万欧价值。“明年产量不会超过20吨,鲍鱼苗难获得。”Peter 代介绍。 5、韩国 韩国代表Duk Hyum Yoon 韩国养殖产量不断上升,目前韩国不允许继续扩大养殖场,因为随着产量的上升,价格也在下降。韩国鲍鱼养殖主要集中在半岛养和湾区养殖,湾区是核心养殖区。 6、新西兰 Tom McCowan 来自新西兰的科学家Tom McCowan分享了新西兰鲍鱼产量: 新西兰的鲍鱼品种主要是黑金鲍,年产705吨,野生捕捞,目前有7个可捕区域在新西兰南部。新西兰还有小规模养殖蓝鲍,在新西兰北部,产量60吨。 新西兰有严格的捕捞配额管理制度,捕捞的最小规格是125毫米,预计鲍鱼存量40%左右。 2016年11月地震,KAIKOURA地震,许多野生鲍鱼爬出海岸线上,鱿鱼的幼苗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两个捕捞区域不得不被关闭。 2016年,鲍鱼经济捕捞第7区产量下降了50%,过去3年捕捞量从893吨下降到705吨。 “其他区域有所上升,2000年存量最低,那时起出台政策控制捕捞规格。政策越来越严格,网箱大小进行规定,效果还是挺好,存量和补充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尝试增加可繁殖鲍鱼个体的数量。我们未来不仅要限制捕捞,也要让渔业可持续发展,让捕捞工具升级。”Tom McCowan说。 7、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代表 Nicholas Savva 澳大利亚的鲍鱼产量1999年开始上升,预计2025年可以达到4000吨。 主要养殖绿唇鲍和虎鲍: 除了水泥池塘养殖之外,澳大利亚也在更新养殖设施,用流水养殖和海洋牧场来养殖,使用人工配合饲料。 8、墨西哥 PPT作者:Ricardo Searcy-Bernal Peter Cook先生代分享,墨西哥的鲍鱼产量2015年达到新高,因为极端气候又下降了,墨西哥北方有两个养殖场,出口到智利、西班牙、法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地区。 9、智利 2017年非法捕捞7000吨,占比大规格鲍鱼数量60% Peter Cook先生在演讲中尤其说明了会上提到的全球总产量是由捕获量、养殖产量和非法捕获量的总和组成。 “非法捕获量非常大,不得不考虑这一因素。尽管很难获得这一准确数字,导致这些数字有一些偏差,2004年非法捕捞3696吨,2015年已经有4800吨。目前各国已经开始采取相关措施来遏制非法捕捞,以及尝试一些新的模式和手段来恢复鲍鱼种群。” 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范围内鲍鱼非法贸易量约7000吨。 以下是海鲜指南现场摘录的Peter Cook先生演讲PPT部分内容: 南非情况似乎很严重。 2015年,南非野生鲍鱼合法捕捞量为105吨,但有人称“同年,我们估计偷捕的鲍鱼有3477吨”,这一非法捕捞数据是合法捕捞数据的30倍之多。 据Peter Cook先生统计的新闻报道称,在南非,近2/3运往香港的干鲍鱼是非法捕捞的。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情况也不乐观。 据估计,仅在澳大利亚南部,每年就有40吨价值超过300万美金的鲍鱼被偷捕。 亚洲国家进口澳大利亚鲍鱼的数量是澳大利亚合法捕捞和养殖数量的2倍。 幸运的是,近些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打击非法捕捞措施控制得比较好,有2/3是合法捕捞的。 加利福利亚、加拿大、墨西哥同样也有非法捕捞的现象: “通常非法捕捞都是捕捞大规格的鲍鱼,目前7000吨非法捕捞量占比大鲍鱼的60%产量,非常猖獗。这些非法捕捞的鲍鱼被运往市场跟合法捕捞大鲍鱼竞争,低价已经冲击着市场。”Peter Cook先生提到。 精彩花絮: Tomohiko Kawamura先生作题为“2011年巨型地震和大规模海啸后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岸的鲍鱼种群”的演讲 Choul-Ji Park先生作题为“韩国鲍鱼养殖产业现状”的演讲 鲍鱼是韩国水产品的主要养殖品种,其中皱纹盘鲍是韩国鲍鱼主要的养殖品种。 一般来讲,棕色的鲍鱼壳是野生的,灰色的鲍鱼壳是养殖的。现在韩国的鲍鱼养殖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路基养殖到海上养殖,引进机械化设备协助开展工作,育苗的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近年来,韩国鲍鱼的养殖产量有一些下降,遇到了养殖水温问题和鲍鱼近亲繁殖问题,为此韩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选育工作,在确保优质种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养殖。鲍鱼刺身和人参鲍鱼汤在韩国消费得很多。 现场提问环节 【关键字】: 厦门 鲍鱼 数据 水产养殖网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