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晕倒!竟这样使用显微镜检测鱼肉是否有寄生虫!

2018-5-28 00:23|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80551| 评论: 0|来自: 新华社、中新网

摘要: 近日,关于青海龙羊峡水库养殖“三文鱼”能否生吃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详情点击:此三文鱼非彼三文鱼!水产里有哪些容易被坑的“名号”】,昨天,一台显微镜又成功吸引众多眼球……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近日,关于青海龙羊峡水库养殖“三文鱼”能否生吃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详情点击:此三文鱼非彼三文鱼!水产里有哪些容易被坑的“名号”】,昨天,一台显微镜又成功吸引众多眼球……
  


  事情是这样的,有媒体25日赶赴当地一家养殖企业,试图直播展示当地养殖环境以及捕捞、加工、检测全过程。
  
  但可能制作方和被采访者没有想到,在这段长达46分钟的直播中,一则10秒钟的片段被截取出来在网上热传。
  
  在这则片段中,工作人员声称要用显微镜检测鱼肉切片中是否有寄生虫……

  
  然而,他的具体操作却极不规范,并引发广大网友更深层次的不信任……
  

  截图:微博网友@瘦驼
  
  首先,“检测者”并未将鱼肉切成足够薄的薄片,也并未用载玻片和盖玻片做成标本;
  
  其次,“检测者”将样本放在显微镜的光源位置,而非载物台上;
  


  在这种操作下,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检测结果”。
  
  更尴尬的是,记者也跟着看了看显微镜,在画外音传来“这样可以看得很清楚”时,他也并没有对“检测”提出任何质疑。
  


  科普博主@萨尔茨堡的鱼 还指出,正确的观测样本制作步骤应该是,将三文鱼组织打碎,与人工消化液搅拌后沉淀,再吸去上清液,反复清洗几次,直至上清液透明为止:
  


  示范一下操作显微镜的正确姿势:
  


  生物老师忍不住发出悲鸣……
  


  记者查询发现,视频中的公司叫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自2009年开始正式养殖冷水鱼。该公司在库区共有六个养殖基地,去共产虹鳟鱼约9000吨,产值4.5亿元。
  
  记者完整地参观了养殖、捕捞、宰杀等环节……
  


  最后,记者随工作人员来到了化验室,检测鱼肉。
  


  工作人员先介绍了鱼肉检测的三个步骤:
  
  首先肉眼检测,看有无寄生虫、虫卵。
  
  然后用显微镜检测。
  
  最后是第三方检测,由权威机构确认产品没问题后,才会送往市场。
  

  工作人员用色卡检测鱼肉
  
  聊到显微镜检测时,一名工作人员进行了演示,并同步解说“我们会用刀切成很薄的片儿,放到盖玻片上,然后放到显微镜下面……”
  
  于是就出现了开篇视频里“令人窒息”的操作。
  


  不过,记者注意到,负责在显微镜上操作的并非一开始等候在实验室的人员,而是负责接待记者的“赵厂长”。
  
  介绍完显微镜检测环节,“赵厂长”还介绍了第三方检测,并拿出了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报告,展示了一些具体项目,比如线虫病等。
  
  他还提到,销售前,要停止使用药物1个月以上。
  


  记者试图联系该公司求证更多细节,但截至发稿,电话均无人接听。
  
  这并不是三文鱼事件的唯一争议。今天早些时候,还有一场“真假中科院”之争。
  
  原来,在各方质疑青海虹鳟安全性之初,有青海地方网站官博曾“很及时地”请到“中科院青海生物研究所”等单位专家来回应网友关切。
  


  但很快,@中科院之声 就多次发微博澄清,无此研究所!也没人采访过旗下名字相似的机构。
  


  最后,该网站也只好悄悄地把微博内容重新编辑为“相关机构及生物研究所”。
  
  看完这篇文章后,网友留言是这样的:
  


  附文:
  
  青海三文鱼食用存安全风险?
  
  实地探访青海最大“三文鱼”鱼厂
  

  图为青海龙羊峡库区养殖场。张添福摄
  
  青藏高原盛产三文鱼?当地养殖的虹鳟鱼在冒充正宗三文鱼?淡水养殖的虹鳟鱼切片生吃,会被感染寄生虫?
  
  连日来,青海高原黄河库区养殖的三文鱼(虹鳟鱼)成为网民热议话题。
  
  22日,媒体报道了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黄河库区龙羊峡三文鱼(虹鳟鱼)养殖情况。报道称,中国国内市场三分之一的三文鱼产自青藏高原。
  
  紧接着,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发文质疑,青海省养殖的虹鳟鱼不能称为三文鱼,且淡水养殖的虹鳟鱼切片生吃,或能感染寄生虫,重则致命。
  

  图为捕捞的三文鱼(虹鳟鱼)。张添福摄
  
  上述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舆论哗然。有青海网民称“自己以前吃过三文鱼,没想到竟能感染寄生虫。以后再也不敢吃了。”
  
  24日至25日,中新网记者实地探访了龙羊峡“三文鱼”养殖企业,并采访了官方机构及相关科研院所。
  

  图为已捕杀的三文鱼(虹鳟鱼)。张添福摄
  
  探访青海黄河库区最大“三文鱼”鱼厂
  
  在黄河上游海拔(约2600米)最高的大型库区龙羊峡,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自2009年开始正式养殖冷水鱼。
  
  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旭介绍,该公司在库区共有六个养殖基地,200个周长为100米的网箱,在2017年共产虹鳟鱼约9000吨,实现产值4.5亿元。
  
  杨旭介绍,目前,鱼厂从鱼卵进口,到鱼苗培育,直至商品鱼养殖,都拥有一套成熟的操作流程及技术体系,“只需24小时,产自青藏高原的三文鱼,就会送抵沿海城市餐桌。”
  
  而据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数据,2017年,青海省二十余家相关企业,共产虹鳟鱼13800吨,主要销往北、上、广、深等大中型城市,部分出口海外。
  

  图为捕捞的三文鱼(虹鳟鱼)。张添福摄
  
  虹鳟鱼和三文鱼是什么关系
  
  “理不辩不明,这次是有人借机在博眼球,赚流量。”杨旭称,“这次争论,反而能普及三文鱼知识。”
  
  “三文鱼是一种商品名,不是分类学名称。在不同国家,三文鱼的养殖品种不一样。”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王振吉介绍。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李长忠介绍,鲑科鲑属、鳟属鱼类当达到一定体重后统称三文鱼,挪威三文鱼主要为大西洋鲑,芬兰三文鱼主要是大规格红肉虹鳟,美国三文鱼主要是阿拉斯加鲑鱼。
  

  图为捕捞的三文鱼(虹鳟鱼)。张添福摄
  
  根据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出具的一份《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显示,备案品种“三文鱼”之后被备注为“虹鳟鱼、高白鲑”。
  
  “虹鳟鱼、大西洋鲑读起来比较拗口,而三文鱼是一种商品推广名,读起来顺口。”杨旭说。
  
  王振吉介绍,青海省养殖的三文鱼都是虹鳟鱼,鱼苗肉质为白色,饲养时加虾青素,“这相当于一种保健品,促进生长,提高鱼的免疫力,肉质也会变红。”
  

  图为捕捞的三文鱼(虹鳟鱼)。张添福摄
  
  吃虹鳟鱼能否感染寄生虫
  
  “我们(青海)省上养殖的三文鱼绝对安全。”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工程师李柯懋表示,“根据我们检测,(青海)三文鱼没有发现明显的寄生虫,冷血动物的寄生虫对人类等温血动物没有害。”
  
  “到目前为止,青海生产的虹鳟鱼病理、生理检查,应该符合三文鱼刺生的食用标准。”李长忠表示,“我们团队的实验基地就在龙羊峡,我们自己检查,海关出口也检查。”
  
  杨旭说,该公司每年有600吨虹鳟鱼出口俄罗斯,“出口时,青海省相关机构和进口国都会抽检,如重金属含量、药物残留及细菌等,我们还没有一次出现过问题。”
  
  杨旭介绍,青海高原的水温及水质,加之养殖模式,如网箱养殖加之颗粒饲料,都杜绝了感染寄生虫的途径。
  
  青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处处长侯保宁表示,消费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害怕重金属和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而对人体造成伤害,“但龙羊峡库区地理位置特殊,属于无污染地区,所产的鱼经过多年持续检测,没有发现过有害物质。”
  
  转载声明
  
  本文转自【新华社、中新网】。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   显微镜 检测 鱼肉 寄生虫   水产养殖网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