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当今转型升级,起步早的福建水产饲料行业有何变化

2018-6-27 21:26|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89355|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在全国水产料市场处于转型升级的大势当前,起步早、基础扎实的福建水产饲料行业有何变化?作为国内排名前五的水产料市场之一,福建目前的市场容量在90万吨左右,参与者除了本土优秀饲料企业外 ...
  文/图 水产前沿 唐东东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在全国水产料市场处于转型升级的大势当前,起步早、基础扎实的福建水产饲料行业有何变化?

  作为国内排名前五的水产料市场之一,福建目前的市场容量在90万吨左右,参与者除了本土优秀饲料企业外,不乏由外省进驻的集团型饲料企业,并最终形成了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小企业为特色的产业格局。

  在全国水产料市场处于转型升级的大势当前,起步早、基础扎实的福建水产饲料行业有何变化?饲料企业又有何思考与改变?

  天马科技

  计划开拓虾料和冷水性鱼料市场

  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建天马”)是福建本土水产料企业中的佼佼者,聚焦细分领域并取得技术上的领先从而脱颖而出,于2017年成功上市,为中小饲料企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下一步,福建天马在饲料板块有无新的计划?笔者采访了福建天马副总裁何腾飞。

“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何腾飞

  水产前沿:福建天马之前一直专注在小众品种上,目前有无新的计划?

  何腾飞:我们还是会以聚焦细分领域为主,这是天马的企业特色,但也要往外走。现在我们想重点做一下虾料和冷水性鱼料市场。

  虾料我们发力比较晚,但对天马来说是一个机会,个人判断行业正处于拐点,各方面资源需要重新调配,毕竟白虾也养了那么多年,需要有新品种轮换一下,而且由于这几年养殖不成功,很多从业人员的资金被耗得差不多了。目前,罗氏沼虾、日本对虾、石斑鱼都是替养品种。

  罗氏沼虾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市场一般只要20尾/斤左右规格的虾,如果养到五六十尾或三四十尾时发病,没人收虾就比较麻烦,因此小规格虾市场还需要培养。也有一个比较好的趋势,罗氏沼虾经过多代的人工选育后,会越来越适应人为提供的养殖环境,尽管不能跟白虾一样有那么高的精养密度,但适当把密度提高还是可以的。日本对虾主要是没有人工保种,没办法做选育,这个品种的售价很高,年底100头规格的都能卖到100元/斤。

  水产前沿:您如何看待所面临的市场竞争?

  何腾飞:杀价没什么意思,最终变成靠体量、靠资金来碾轧对手,我们还是走价值营销的路线。低价策略走到最后,就没办法储备人,也没办法开展服务,对行业来说不是件好事。打个比方,以前卖300吨料就可以养活一个业务员,那他服务300吨料的市场时工作可以做得很细致。随着竞争加剧后,需要1000吨料才可以养活一个业务员,这样市场范围更大,更为分散,业务员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精力投入才能维系过来,那他如何能做好服务?

  福州航盛

  重点开发大黄鱼料和草鱼膨化料市场

  成立于1994年的福州航盛饲料有限公司(简称“福州航盛”)是福州老牌的本土企业,以畜禽料起家,八九年前开始涉足水产料,并顺利完成了二代接班。作为年轻一代,福州航盛总经理陈诗潮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定位?

“福州航盛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福州航盛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诗潮

  水产前沿:福州航盛目前水产料的销量情况如何?

  陈诗潮:福州航盛从1994年开始做饲料,八九年前涉足水产料,海水鱼料、淡水鱼料、虾料都有做,现在水产料一年的销量在3万吨左右,其中以草鱼料为主的淡水鱼料占了一半。

  水产前沿:福建的水产料市场基本上大的集团企业都过来了,您怎么看待航盛的发展机会?

  陈诗潮:虾料市场这几年整体养殖情况不好,集团企业有服务上的优势,包括团队和配套产品支撑,要直接去竞争还比较难。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机会,如果把虾料工艺做好,开发一些有特色的差异化产品还是可以去参与竞争。

  就我们自己来说,重点放在海水鱼膨化料和淡水鱼膨化料上。像大黄鱼料,现在养殖户对饲料的认可度不是太高,处于培养阶段,市场上也还没有非常强势的品牌出来。而养殖户出于对商品料质量的担忧以及需求档次定位较高的饲料,因此较倾向于找饲料厂做代加工料,这样所用原料的多少、好坏他们自己心里有底。另外,在宁德养大黄鱼的多数是福州人,所以这两年来找福州饲料企业做代加工料的客户越来越多,不过我们受限于产能,暂时还以商品料为主,但是未来可以朝代加工料方向走。

  同时,海水养殖的品种比较多,比较容易做出一些差异化,比如鲍鱼苗料。国内的鲍鱼养殖主要在福建,成鲍虽然还比较少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但苗期还是比较多用,一年的市场容量有2万吨左右。因为市场基数小,现在基本上是一些小企业在专注做。

  福州本地还有一些水库网箱养殖草鱼,一般养至3斤以上才销售,用膨化料投喂时经常出现大肚子现象,而体型不好的草鱼在福州很难销售,以前集团企业也来推过膨化草鱼料,没有成功,目前养殖户还是习惯用颗粒料。现在福州做膨化草鱼料的本地企业很少,大多是从漳州过来的饲料,但是加上运输费用的话不是特别有优势,我们打算引导养殖户投喂膨化料。

  水产前沿:是否会有扩增产能的计划?

  陈诗潮:我们现在就4条水产料线,包括1条膨化料线、1条虾料线和2条颗粒料线,主要是膨化料线的产能跟不上。我们规划上3条膨化料线,第一期先上一条时产5-6吨线,这样一年可以新增一万多吨的产能,如果全部释放用于生产大黄鱼料,也是适用了。要是草鱼颗粒料市场能顺利转为膨化料,再考虑上大产能的设备。

  福建大昌

  找准自身定位,不盲目做市场

  福建大昌生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贞胜是技术出身,2010年开始负责公司经营管理。他认为对于中小饲料企业而言,拼命上规模不一定适合企业发展,做精、做小而美的企业或许更合适。

“福建大昌生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福建大昌生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贞胜

  水产前沿:福建大昌目前水产料的销售情况怎样?

  黄贞胜:我们是2001年建厂,目前水产料销量不多,一年就1.6万-1.7万吨,主打品种有大黄鱼料、鲍鱼料、石斑鱼料、虾料等,其中成鲍料我们在市场上的销量应该是最多的。

  水产前沿:福州饲料企业起步很早,但走出去做成规模的很少,您认为是什么原因?

  黄贞胜:国内水产饲料最早是在福州起步,1988年时就有水产料企业投建,不过主要是有台资背景企业。因为本土市场容量较小,那时候基本上要往广东、海南等省外市场销售。但这样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当外省的本土企业做起来后,如果企业没有在当地设厂,跨省经营就存在短板,以致省外市场受冲击后越做越少,最终需要退守福建本土市场。说实话,还好福建的水产养殖市场比较有特色,养殖品种相对较多又分散,才让很多本土企业有生存的空间。另外,福州本土企业彼此间不喜欢交流,喜欢关起门来做事,也是发展受限的原因之一。

  水产前沿:那您如何看待公司的发展机会?

  黄贞胜:对于中小饲料企业而言,我认为首先要把人才放在第一位,让公司和员工一同发展。拿业务员来说,很多企业担心他们偷懒或者在一个市场呆久了失去控制,要经常查岗或调动,虽然我们以前也走过弯路,但后来发现让业务员本土化更好一些,这样能让他们安心工作,也更有归属感。而且我们也不怕业务员在一个市场做久了,反而经常跟他们说要把这个市场当事业来经营,以此来增强目标感,尽量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正因为相互信任,公司建厂17年以来工龄超过10年的占了6-7成,还有很多人干了15年以上。

  其次是根据自身的条件,确定什么市场该做,什么市场不该做。我们现在只有2条膨化料线和2条虾料线,因为上线比较早,产能比较低。这种配置就限制了我们去追求规模,只能盯着相对小众的市场去做,并且发挥出我们的灵活性去更贴近客户的需求。以前我们也尝试过做草鱼料,而且是用虾料线做,当时还把这个当作卖点,说熟化度高。虽然养殖效果不错,但生产成本太高,且需要具备规模优势才行。另外,做草鱼料的原料需求跟我们做特种料的差太多。最终我们还是放弃做草鱼料。做了这么多年后,我们很清楚知道哪些是能做的,不能做的就不去碰。

  再者,通过合作研发,争取在技术上更灵活一些,更先进一点。大企业虽然在研发上更具实力,但一般会优先考虑能带来最大回报的研发,那么在一些小众品种上,我们或许能更为专注和领先。

  水产前沿:接下来有些什么计划?

  黄贞胜:我们刚建厂的时候,拐进来的这条大路两旁有十几家饲料企业,到现在没剩下几家了。以前这个地方叫福州的西伯利亚,意思很偏,但现在马尾周边房价有些地方达到每平3万元左右,已经不适合做饲料厂了,只是看政府什么时候叫你搬走。如果政府另外有安置地可以建厂,我们就可以对厂房进行重新规划,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但我们一定是先做精做强再考虑做大,不会一味去冲规模。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