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Undercurrentnews 作者:Neil Ramsden 水产养殖在发展中国家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简称粮农组织)最新的《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指出,根据其计算模型,鱼类价格将全面上涨。 十年后进入高价时代 FAO表示,水产养殖业预计将在十年后进入高价时代,推动这一趋势的因素包括水产品需求方面的增加、人口增长和肉类价格上涨;由于中国的环保政策措施,水产养殖产量增长放缓,渔业捕捞量可能略有下降,一些关键投入(例如饲料、能源和原油)的压力导致养殖成本升高。 此外,中国渔业和水产养殖产量的放缓将刺激中国的鱼价上涨,并对世界鱼价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养殖鱼类平均价格的上涨(预测期间为19%)将高于捕捞鱼类(不包括非食用鱼类)的17%。”FAO方面表示。“以上因素再加上对人类消费的鱼类需求量很大,将促使到2030年国际贸易鱼类的平均价格比2016年提高25%。” 此外,由于全球需求强劲,预计鱼粉和鱼油价格在预测期内将继续呈上升趋势,到2030年价格将分别增长20%和16%。 高饲料成本可能对水产养殖中的品种选择产生影响,养殖户转向养殖需要较低饲料成本和或较少数量饲料或无饲料的品种。 粮农组织方面继续表示,实际上,根据通货膨胀调整后,假设所有价格在预测期内将略有下降,但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对于个别渔业产品,由于供需波动,价格波动可能更加明显。 由于水产养殖预计占世界鱼类供应的比例较高,水产养殖可能对整个行业(包括生产和贸易)的价格形成产生更大的影响。 中国的地位举足轻重 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明确制定了渔业和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和政策。政策目标是解决了当前渔业面临的挑战,例如农业空间稀缺、小规模生产者对水产养殖产量的分配、资源基础退化和捕捞渔业部门的产能过剩等。 规划一改过去对单纯增加产量的重视,而是使渔业更具可持续性和市场导向,重点是提高水产品质量和优化产业结构,其中也包括加工部门的调整。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政府政策旨在实现与环境更好地融合的可持续、更健康的生产方式。对于捕捞渔业,该政策旨在通过许可,产量控制和减少渔民和渔船数量来限制产能。 “如果计划和其他改革得到全面实施并实现目标,预计中国水产养殖产量的增长速度将放缓,捕捞渔业产量将大幅减少。”粮农组织指出。 根据FAO的模型,如果该政策全面实施,中国的捕捞渔业产量将减少29%,水产养殖在中国鱼产品供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FAO预计中国旺盛的需求将对水产品价格的提升产生重要的推动力。总体而言,中国人年均食用鱼消费量将在48公斤和50.2公斤之间。 FAO同时预测中国的高价格可能也会推动全球价格走高。粮农组织称,这种情况也会刺激其他国家的产量增加,这将部分产量将抵消中国的减产,特别是水产养殖产量的减少。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