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文/图 水产前沿 李钒 植银素 前 言 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大发展,始于40年前的改革开放。也正是在这40年,中国水产动保产业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从初创到现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发展成为产学研日臻完善,产值近100亿的产业,累计为中国水产养殖业挽回的损失数以千亿计,大大小小数千家企业参与其中,已然成为中国水产养殖业创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但我们又不得不同时说,这也可能是中国水产养殖业水最深的领域之一。进入门槛低、参与企业多、平均规模小、研发能力弱,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概念炒作、假冒伪劣、打擦边球的现像依旧存在,养殖用药事故时有发生。繁荣与混乱并存,是中国水产动保行业的现状。 当下,极端天气日益增多,整体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老病害继续施虐,新病害不断出现,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监控的推行越来越严。作为为中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中国水产动保业,也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压力之下,近几年,中国的水产动保业也开始发生大变革,一些传统老牌的水产动保企业,借助互联网、渠道变革、服务升级与产品研发,萌发了新的活力,实现了华丽变身;一些新生的水产动保企业,以全新的颠覆式的姿态不断涌现;近年来,作为塘头服务的延伸,以海大集团为代表的大型水产饲料集团开始进入水产动保业,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与业绩,受此鼓舞,越来越多的饲料企业开始进入这一市场。这些水产饲料企业有更强的资金实力与基层服务能力,也有更强的研发潜力。 毫无疑问,当下正是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内忧外患,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中国水产动保产业接下来将如何发展?传统水产动保企业的出路何在?在环保、食品安全的双重压力之下,政府监管机构这两年也在频频行动。如何加强行业企业与监管部门的顺畅沟通,避免出现一刀切的极端情况,共同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水产前沿杂志、中国水产频道将在2018年9月17日-18日,携手水产动保监管部门、国内外权威专家、全国顶级水产动保企业,举办全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共同探讨以上议题。会议筹备期间,我们拜访了广东上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方根。 广东上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方根(右二)、旗下有江西九正药业有限公司 水产前沿:近年来,各大饲料企业都在加快动保板块的布局,您是做动保起家的,再进军饲料板块,可以说对这两个行业都非常熟悉,您怎么看待当下动保行业的竞争态势? 李方根:近几年动保行业发展的很快,产值已经远远超过了100亿。这两年饲料集团进军动保被行业解读为“狼来了”,其实无论是大型饲料企业的进军,还是连锁药店的持续发力,都起到了开发潜在客户、挖掘市场潜力的作用。我觉得这个动保市场在行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把这块蛋糕做得越来越大。 目前中国的动保市场还没有出现垄断或占主体地位的寡头企业,整个市场还是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现在市面上出现的动保厂家、产品、经销商比比皆是,不同的企业服务和营销模式都能赢取相对应的市场和客户,一些有特色的小企业在部分市场占有率很高,所以我觉得用“百花齐放,万家争鸣”来形容当下动保行业的竞争态势也不为过。 有些企业觉得动保市场在萎缩,我觉得有可能是由于发展模式跟不上市场的变化造成的。现在动保市场上产品多如牛毛,同质化非常严重,如果没有好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技术服务形式加持,仍停留在只是单纯的发货收款,那市场肯定会逐步被瓜分掉。但是总体来说,动保市场是在变大的,从这么多企业的加入就可以体现出来。同时,养殖品种增多,也会带来一部分新的市场。所以,不管用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只要客户认可你的产品,就有市场,就是成功。 水产前沿:面对百花齐放的动保市场,您怎么走出自己的特色,公司如何定位? 李方根:我们属于从动保走向饲料板块的企业,对动保行业有持续多年的的知识积累和认识。基于我们对动保、对服务的理解,我们会坚持在自己专注的品种上打造“饲料+动保”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走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市场很大,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此我们更多是在关注的市场深耕沉淀,切实解决行业问题,为养殖户创造价值,在细分市场做到专业、专注。 我始终都觉得水产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但动保在未来几年会从“百花齐放、万家争鸣”转向“百舸争流、奋勇争先”的状态,逐步会筛选出一批优秀的龙头企业。我们做“饲料+动保”的过程中,可以整合技术服务和饲料业务,在服务客户的同时也可以得到比较大的市场认可。我们的动保板块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可以涉足更多的养殖品种和更广的市场,饲料方面还没有开发到的产品,动保方面可以提前布局开拓市场;而动保也可以通过饲料板块的优势渠道进入,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无论如何,只有专业、专注才能提高我们公司“饲料+动保”发展模式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关键字】:中国水产动保年会 调研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