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粤海、海大、通威、大北农、澳华……你们苦心想经营的这片海鲈市场有了新制高点

2018-8-15 19:05|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66129| 评论: 1|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海鲈良种的出现,或将改变原有的种苗产销及饲料市场格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海鲈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年养殖产量突破10万吨的海水养殖品种,在“十二五”期间便作为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的主 ...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海鲈良种的出现,或将改变原有的种苗产销及饲料市场格局。

  文/ 水产前沿 唐东东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海鲈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年养殖产量突破10万吨的海水养殖品种,在“十二五”期间便作为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也是“十三五”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的重要品种。

  尽管国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对海鲈进行较为系统研究,包括海鲈形态、分布、生态特性、生长发育、繁殖特性等,从80年代开始进行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营养与饲料等研究,但育种方面鲜有成果。而良种作为养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并不能回避。

  为了解海鲈育种现状,笔者采访了国家“十三五”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海鲈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中国海洋大学鱼类繁殖生理与苗种工程实验室温海深教授。

  国家“十三五”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海鲈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中国海洋大学鱼类繁殖生理与苗种工程实验室 温海深 教授

  产业发展正面临挑战

  水产前沿:目前国内海鲈行业的现状如何,您认为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温海深:目前海鲈养殖区域相对集中,除上海市外,我国10个沿海省区均有养殖,但是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福建省、山东省、浙江省等沿海地区。海鲈在养殖海水鱼类产量中始终名列前茅,2010年以来每年养殖产量均超过10万吨,2017年养殖产量达到13.94万吨,在海水鱼类中仅次于大黄鱼、鲆鲽类,排在第三位,年总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

  目前,我国海鲈主要养殖区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首先,种质退化、病害增多、养殖成本上升等。其次,北部海区作为海鲈种质资源最好的地区,野生海鲈亲鱼种群数量年际波动较大,亲鱼繁殖性能与野生苗种数量降低,缺乏大型苗种繁育企业整合零散市场,严重影响了海鲈南北接力繁育与养殖模式的运行。再者,海鲈生殖调控与遗传育种等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技术未得到国家科技部门的应有重视,影响了海鲈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最后,海鲈养殖产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流通与加工领域存在着瓶颈问题,而且海鲈苗种流通规模较小,与强大的养殖产能不协调,阻碍了养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解决对策。1、拓宽苗种销路:以打通产品通流渠道,扩大消费市场为根本,优化市场销售模式,加强活鱼冷链物流研究,扩大海鲈出口渠道和内陆水产品市场;2、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加强海鲈生殖调控与育种理论及技术研发,确保海鲈苗种成活率、品种抗病抗逆性和肌肉品质显著提升;3、优化苗种培育模式:通过养殖品种的调整或养殖时间规划,与内陆淡水养殖优良品种进行混养,维持相对稳定苗种养殖量或调整不同上市时间,保证合理流通量,实现较高的养殖利润,保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海鲈苗种、养殖模式、饲料、流通等关键环节逐步完善,预计我国鲈鱼养殖产业将向着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从流通、加工发力,开拓新的海鲈产品市场,通过组成协会,以集体的力量在流通、加工方面着力,形成一个以市场为导向,养殖、加工并举的海鲈产业。

  温海深教授指导研究生

  选育方向:耐高温、耐盐碱

  水产前沿:您目前主要负责海鲈育种工作,国内海鲈育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选育思路及方向定位?

  温海深:国内最早进行海鲈育种的是福建闽威实业有限公司,他们从2003年开始进行海鲈杂交育种。2011年以来,我们实验室在黄海和渤海海域采集野生海捕海鲈成鱼2000余尾,经过人工挑选后,培养后备亲鱼1000余尾,规格为1.0-3.5公斤,主要进行耐温育种;2017年引进150余尾福建群体海鲈后备亲鱼,饲养在利津县双瀛水产苗种责任有限公司。另外,与广东珠海河口渔业研究所合作进行亲鱼培育,培育100余北部湾海鲈群体,这些后备亲鱼已经达到性成熟规格。

  目前我们掌握的海鲈相关特性包括以下几方面。1、耐温育种:广温性鱼类,冬季可在表层水温-1℃条件下存活,夏季在38℃的河口浅滩亦有发现。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北方(黄渤海区)海鲈更耐寒冷,南方海鲈更耐高温;2、耐盐育种:海鲈属于广盐性鱼类,通常生活在河口地区,也有直接进入淡水湖泊的。因此可进行淡水池塘养殖。高盐度方面,水深20米以上、盐度高达34的海域也可捕到海鲈;3、耐盐碱育种:我们的实验发现,相对于南方海鲈,北方海鲈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的盐碱水域中正常生长,选育后适应中等盐碱水域养殖;4、生长性状育种:相较于南方海鲈,北方海鲈生长更为迅速,这个特点已经在生产中获得广泛共识。

  针对上述特性,结合海鲈生长快速的特性,我们的选育思路及方向定位主要有两个。其一,通过南北方海鲈杂交,获得更耐高温的品种,从而更加适应南方温度较高地区养殖,进而可以在更短的养殖时间内上市;其二,通过从北方海鲈中筛选更耐盐碱的海鲈个体,将其作为亲本,进而获得耐盐碱子代海鲈,从而进一步推广到我国广泛的盐碱水域。

  预计4年后会出现新品种

  水产前沿:开展海鲈育种工作,您认为难点有哪些?

  温海深:第一,育种周期长,雄性海鲈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3年时间,而雌性海鲈则需要4年才能达到性成熟,致使海鲈的育种工作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第二,海鲈具有锋利的背鳍等防卫生理结构,南方亲鱼北运的成活率始终很低,致使南北海鲈苗种运输难度大,影响育种进程。第三,我国疆域广阔,南北方纬度相差较大,致使不同地理位置的海鲈繁殖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这就给我们进行南北方海鲈的杂交制造了很大麻烦。虽然人工激素诱导可以获得成熟配子,但依然无法达到南北方海鲈自然受精的程度,一般通过超低温冷冻海鲈精子,进行人工授精。但这种方法始终无法达到鲜精繁殖的的受精率、孵化率及成活率。

  水产前沿:目前育种工作整体进展情况如何,有哪些阶段性的成果?预计什么时候能产生新品种?

  温海深:2011年以来,在海鲈繁育与品种改良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作为科技支撑团队,2017年协助利津县双瀛苗种有限公司获得山东省海鲈良种场,2016年获得“利北海鲈”地理标志成品;我因在海鲈育种方面的贡献,获得2017年度东营市科技合作奖,2018年获得利津县“凤凰学者”荣誉称号;获得授权海鲈相关专利1项,实审海鲈相关专利2项,受理海鲈相关专利1项;发表海鲈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期刊论文5篇;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后2名,技术骨干5名。已经完成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池塘高效清洁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BAD13B03),我负责海鲈繁育与养殖模式研究;主持完成山东省东营市支农资金渔业科技研发项目“海鲈全人工繁育与养殖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海鲈渗透调节关键基因的筛选及非编码RNA调控机制”(31602147)。

  通过这些课题实施,初步形成了北部海区海鲈全人工繁育技术模式,探索了海鲈亲鱼驯养技术、苗种培育技术等,具体包括:第一,我们通过多年海鲈生殖生理学研究,已经掌握了海鲈精子冷冻保存,人工催熟,人工授精及仔鱼孵化;第二,结合海鲈耐温性状、耐盐碱性状等,建立20余个全同胞家系,为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必要条件;第三,开展遗传育种基础研究:通过第二代转录组测序,第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批量开发海鲈耐盐/盐碱相关的功能基因等研究,深入探讨种质资源特征,区分不同地理种群,为海鲈遗传育种奠定基础。并与山东省部分企业及广东珠海地区、福建海鲈苗种繁育公司进行密切配合。

  海鲈完成每个世代需要4年时间,按照目前新品种申报要求,至少连续完成4个世代选育,才能申报新品种。本团队2012年进行海鲈育种工作,自利津县双瀛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1个世代苗种培育,根据传统选育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还需要10年时间选育或杂交育种,才能进行新品种申报。另外,福建闽威实业有限公司(福鼎)从2003年开始进行海鲈繁育与品种选育工作,并创建福建省海鲈育种重点实验室,具有较好海鲈繁育基础,该公司与本团队已经进行密切合作并进行海鲈新品种选育工作,可望在海鲈南方群体育种领域获得首先突破,该公司已经进行了3个世代育种,4年后考虑申报新品种。

  苗种现有产销格局或将打破

  水产前沿:当前国内海鲈苗种行业的产销格局如何,如果选育出新品种,是否会改变这种产销格局?

  温海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每年的苗种需求量达7亿-8亿尾,以及每年我国出口到日本和韩国等地的海鲈苗种约2000多万尾。

  由于我国黄渤海海域海鲈种质优良,浙江、福建等地养殖户采扑野黄渤海来源的海鲈,经过人工驯化和育肥,作为后备亲鱼进行促产。福建省漳州市是鲈鱼繁育集散地,该地区有许多个体水产养殖企业从事海鲈人工繁殖、苗种培育与销售。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家庭式海鲈鱼苗孵化场近100家,年孵化海鲈受精卵可达1500kg左右,数量15亿粒左右,全国则总计有约2000kg左右的受精卵。浙江奉化市宏泰养殖场有限公司是目前宁波地区最大出口活鱼企业,是目前我国海鲈受精卵主要供应地,受精卵运输到福建漳州等地进行孵化。山东省拥有海鲈国家级原种场(山东威海裕隆水产开发有限公司),2017年东营市利津县双瀛水产苗种有限公司获批海鲈省级良种场,是目前北方地区海鲈育种和繁育的主要基地,供应北部海区以及内陆水产养殖区所需要的海鲈苗种。

  因此,从海鲈养殖产业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优良的种质资源来自于黄渤海区,福建和浙江繁育所需要的海鲈亲鱼均是北方群体,它们在浙江宁波等地进行人工繁殖,受精卵销往福建漳州等,在此进行孵化与仔鱼培育,苗种销往广东珠海地区进行中间体培育和养成,成鱼销往山东省等全国各地。形成了种质资源、繁育、养成、销售与加工的全国大循环链条,也是目前海鲈种业格局。如果选育出适合不同地区养殖需求的海鲈新品种,这种产销格局将可能会发生重组,其中有些地区会出现育种+孵化+标粗的一体化大型企业。

  根据目前海鲈产业发展格局及地域特点,珠海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最有条件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优先建立大型综合企业,解决育种、苗种培育、成鱼饲养、加工与贸易等一体化的产业模式,做强淡水海鲈养殖产业布局。福建闽威实业公司可以与漳州地区苗种培育相互衔接,在南部海区深远海海水网箱养殖模式与海鲈出口贸易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发挥上市公司的独特作用,在高附加值海鲈产业领域进行市场开拓。浙江宁波奉化是目前海鲈繁育的主要产区,是北方群体海鲈受精卵供应基地,该地区可以与福建漳州、广东珠海、山东东营等苗种培育地区进行密切合作,优化海鲈北方亲鱼群体选育力度,保障优质受精卵供应。黄渤海地区必须建立大型的海鲈良种繁育基地,充分发挥北部海区海鲈优良种质资源特色,苗种主要供应北部海区、内陆地区、日本和韩国海鲈苗种需求。

  水产前沿:现阶段国内的海鲈苗种市场容量不到10亿尾,这个量是否值得花大精力去做育种?

  温海深:与淡水鱼类养殖产业不同,我国海水养殖鱼类总产量不超过150万吨,其中海鲈养殖产业13万吨,居于第三位,属于大宗海水养殖鱼类。苗种市场容量尽管不超过10亿尾,但是如果能够解决苗种运输问题,内陆市场容量有待进一步开发,对韩国和日本的苗种销售也会大幅度提高。

  “十二五”期间,海鲈作为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它是我国优质蛋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三五”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的重要品种,更是水产种业的重要开发对象,因此海鲈育种工作值得花费大的精力进行基础理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研究。

  另外,海水鱼类育种工作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长期积累,生殖世代间隔长,亲鱼培育难度大,生殖调控与全人工繁殖技术复杂等,限制海鲈产业进一步发展。目前部分海鲈养殖区已经出现种质退化、生长性能下降、病害增多等问题,今后的育种目标应重点解决海鲈种质资源混杂、耐温、耐盐碱等性质选育,重点及其基于全基因组信息的分子辅助育种与传统育种技术的有机融合,针对不同的性状筛选出具有不同特性的海鲈以满足不同养殖条件的需求。

  温海深团队合影

  团队介绍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繁殖生理与苗种工程实验室,隶属于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该团队建于2002年,由1名教授和5名副教授组成,温海深教授是团队负责人。近10年来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教育部新教师基金等20余项。

  该团队主要进行鱼类生殖调控、遗传育种、繁育理论与技术等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鱼类内分泌与生殖调控、鱼类养殖生物学、鱼类分子生理与表观遗传学、鱼类基因组与育种等。近10年来,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技奖近5项;近10年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60余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余名。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连长小号 2018-8-16 14:35
苗种饲料养殖管理缺一不可!!

查看全部评论(1)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