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18级超强台风飞燕对我国无直接影响,它肯就此善罢甘休?冷空气发威强势入侵我国,就拜它所赐!当然,秋台风旺季还在后面...... 蝴蝶效应!飞燕诱发强冷空气入侵我国 这两天,飞燕在超强台风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8月31日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7级以上(65米/秒)。正如我们上篇文章所说,飞燕已经超越玛莉亚,成为2018年1-8月的“风王”。高清云图动画可见,飞燕的风眼像一个巨大的洗衣机滚筒,在日夜不停地高速旋转。 8月31日上午飞燕台风高清动图,来自rammb,中气爱制作 8月31日下午飞燕高清动图,来自rammb,中气爱制作 强大的飞燕已经锁定日本。超级计算机的计算结果显示,9月3日之前飞燕还是匀速北上,略带点偏西分量;然而9月3日开始,飞燕开始跨过副高中心线,在副热带急流驱动下高速撞向日本列岛,最大可能于9月4日白天在四国岛室户岬、本州岛潮岬附近沿海登陆。 ECMWF对飞燕的集合分析叠加海温图,中气爱根据ECMWF数据制作 在日本以南较凉的海水影响下,飞燕已经开始减弱。但由于飞燕底子厚、且登陆日本前会受到西风槽激发,它登陆时的强度仍然不容小觑,台风上限或强台风都有可能。并且,由于飞燕水汽非常丰富,登陆时速度飞快,日本大阪、名古屋、东京三大都市圈都会有狂风,大阪和名古屋还有大暴雨-特大暴雨,以及沿海风暴潮,请在日华人同胞注意防范。 9月1日下午的飞燕已经开始减弱,但仍有清晰台风眼。来自向日葵8号卫星 飞燕的风场扫描显示,它拥有巨大的暴风圈。来自FNMOC 飞燕离我国实在太远,因此它不会直接影响我国。但飞燕的巨大能量将注入西风带,引发蝴蝶效应,诱发西伯利亚冷空气深入南下我国。这也将是我国2018年下半年首场大规模冷空气活动。 具体说来,9月3日飞燕移动到日本附近时,蒙古高原的弱冷空气将会受其吸引,南下京津冀、山东、江苏和上海。这股冷空气的主要任务,是让上述省市吹吹北风,降降湿度,但温度下降不明显。等到飞燕快速北上进入西风带后,另一股实力强大的9.5冷空气将大举南下,这股冷空气将暂时扑灭包括重庆在内的整个南方的高温,势力直达福建-广东北部和广西,并且令北方入秋进程加快。 飞燕台风和两股冷空气动向示意图,中气爱制作 秋台风旺季远未结束 不过,9.5冷空气过后,副热带高压还将强势反弹,今年的台风旺季还远远没有结束。有关9.3冷空气、9.5冷空气的相关信息,我们将继续分析。 华南雨势减弱,东北内蒙大到暴雨 预计,今(2日)明天南方强降雨范围大幅缩减,北方雨势则增强,内蒙古东部、东北、黄淮等地将有较明显降水,东北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暴雨。此外,未来几天两股冷空气将接踵而至影响中东部大部,重庆高温天和江南、江淮一带闷热感将被终结。 雨水南消北长,昨天华南、西南等地雨势开始减弱,北方的甘肃、内蒙古雨势则非常凶猛。像是内蒙古乌海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大暴雨天气,14个小时降雨量超过133毫米,暴雨倾盆。 昨天,广西持续强降雨导致贺州官扶桥村街道积水严重 今明天,南方强降雨范围还将进一步缩减。中央气象台预计,9月2日08时至3日08时,江苏北部和南部、江南东北部、华南大部、四川盆地西北部和南部、贵州南部和西部、云南大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 而北方受冷空气东移影响,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中西部、山东东南部、青海东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明天上述地区雨势有所减弱,但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中西部、吉林中东部、辽宁中东部、山东东南部、青海中东部、甘肃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气象专家提醒,需注意防范西北地区中东部至华北较强降雨可能引发山洪、地质灾害,此外云南、广西等地未来几天雨水不断,也需加强防范。 两股冷空气将影响全国 进入9月以后,冷空气将“重出江湖”霸占天气舞台。预计,未来几天相继有两轮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大部地区,其中后者强度更强,南下程度更深。两股冷空气在带来降雨的同时,还将终结重庆高温天以及江南、江淮等地的闷热感,北方秋意也将愈发明显。 中央气象台预计,5-7日将有一股中等强度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有4~6级偏北风,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其中内蒙古中部、华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气温下降幅度可达10℃。 降温过后,江南、江淮等地闷热感将好转,凉爽许多,而长期“傲居”全国高温榜首的重庆,6日最高温甚至跌破30℃;北方的东北、西北等秋天势力继续扩张,省会城市中,像是长春、呼和浩特6-7日最高气温或不足20℃。 气温突降水产养殖会怎么变化? 环境突变 1、水温剧烈变化表层水温低于底层水温,相差2-3℃,部分地区差别更大。水产动物是变温动物,对水温的变化尤为敏感。此时的水温变化使水体形成热分层,加剧上、下水体对流,底层大量未分解的有机质(粪便、死藻、浮游动物尸体等)和有害物质(氨氮、亚硝酸盐等)会进入水体,在不同程度上引起水产动物的应激反应。 2、打破生态平衡降温天气会破坏浮游植物(藻类)、浮游动物、微生物菌群等的平衡,同时水体中各种理化因子及水生生物指标发生变化,水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阻,加剧水体的不稳定性。稳定决定存活,水体不稳定是水产动物发病的主要诱因。 溶氧不足 充足的溶氧是保证水体稳定和水产动物正常生长、生理代谢的必要条件。降温天气造成的“翻底”,使池塘底部大量有机质进入水体,增加耗氧,同时降低水体自净能力和产氧能力,水体中碳酸盐等缓冲体系稳定性降低,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水中还原性物质增多,毒素积累,会诱发及加重病害。 应激反应 降温天气给水产动物带来各种应激反应,如摄食减少或停食等,严重者出现死亡。因此,增强水产动物抗应激能力和抗低氧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工作。 预防措施 保持水质稳定,提高水体净化能力——防“水变” 1、及时补充碳源,稳定水体。碳是保持水体藻相、菌相平衡,并维持细胞营养代谢的重要物质,及时补充可溶性、易利用的小分子碳源,对净化水质、稳定水体作用大。 2、正确使用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可以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可以分解有机质,促进藻类繁殖;能加快水体净化速度,促进物质循环,稳定水质。 3、勤改底,用降解性底改代替吸附性底改。 多增氧,提高水体氧化能力——防缺氧 1、加大增氧力度,特别是底层增氧。 2、提高增氧物质浓度,特别是高密度养殖池塘。 加强人工防控,减少病害发生——防病害 1、控料,及时减料或停料。 2、正确诊断,合理用药,减少损失。部分鱼体冻伤后感染水霉,处理时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同时注意改良水质,加大增氧,防细菌感染。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