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海鲈运输添加丁香酚,安全or危险,明规则or潜规则?这个联盟告诉你答案

2018-9-21 20:21|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59055|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广东的海鲈产业更强大了!9月20日,广东省海鲈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会议暨海鲈产业绿色发展论坛在珠海市香洲区成功举办。会议伊始,广东水产学会吴灶和理事长宣读了《关于 ...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广东的海鲈产业更强大了!

  文/ 水产前沿实习编辑 沈君
  图/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明俊超


  9月20日,广东省海鲈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会议暨海鲈产业绿色发展论坛在珠海市香洲区成功举办。会议伊始,广东水产学会吴灶和理事长宣读了《关于申请成立广东省海鲈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的复函》,随后,大家表决通过联盟章程,宣布联盟正式成立。

  吴灶和理事长宣读《关于申请成立广东省海鲈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的复函》

  会议邀请了各相关政府、科研院所以及联盟首届理事单位与会员、专家委员会成员等50多人莅临现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纯厚研究员主持会议。

  联盟成立会议人员合影

  据首届联盟理事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所长江世贵研究员介绍,联盟成立后,将坚持以绿色兴渔、质量兴渔、品牌强渔为导向,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重点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1、制订海鲈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相关技术标准,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筛选、凝练和攻克海鲈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2、通过引入国家和省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资源,组建海鲈产业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等,逐步建立海鲈产业公共创新平台。3、构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努力打破科技创新和产业“两张皮”现象,以科技提升海鲈品牌影响力、增加养殖户效益、促进产业绿色发展。4、建立海鲈产业信息技术共享数据库,在联盟成员内实现信息快速共享和交流。5、通过举办专题论坛、技术研讨、科技成果发布、技术培训、企业需求对接和国际交流等活动,加强联盟成员间的科技交流、科研协作和成果转化转移。

  首届联盟理事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所长江世贵致辞

  珠海市海洋农业和水务局党组成员、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王爱民指出,珠海市是水产大市,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70%,海鲈的养殖产量占全国总量的50%,尤其是白蕉海鲈彰显珠海特色,斗门区被誉为“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海鲈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中国海鲈之乡”。他希望联盟各成员单位共同研究解决海鲈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为发展海鲈产业这一伟大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珠海市海洋农业和水务局党组成员/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王爱民致辞

  最后,刘英杰副院长代表水科院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联盟和产业发展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进一步加强科研力量的投入。要做好海鲈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鉴定,遗传和良种选育,规范化苗种繁育等基础性研究工作,确保拥有稳定的种质资源和苗种供应。二是养殖环节要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要求。要在转变思路、改变模式、调整结构、提升品质等方面的下功夫。三是强化联盟的整体经营与管理。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与主体,要大胆探索,充分借鉴其他行业在现代产业发展经营机制体制方面的经验。四是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超前谋划海鲈产业未来发展。以海鲈养殖业为核心,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致辞

  首届联盟成员单位(部分)授牌仪式

  成立大会结束后,联盟4位专家分别作了以海鲈产业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内容:我国海鲈养殖状况及种业发展前景分析

  报告嘉宾:温海深(中国海洋大学副院长/教授)


  中国目前人工养殖的海鲈主要有花鲈和尖吻鲈2种。2017年,我国海鲈养殖产量达到13.94万吨,年总产值超过30亿元。珠海市斗门区海鲈养殖面积2.5万亩,从业农户1600多户,加工厂6家,上市总产量近10万吨,产值近20亿,形成了初步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是我国海鲈养殖的主产区。

  目前,我国花鲈养殖区面临着种质退化、病害增多、活鱼价格偏低等挑战。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花鲈苗种市场需求量为3-4亿尾。目前,苗种生产面临供不应求,种质资源混乱的局面。发展花鲈产业,应提高科技含量,加强海鲈遗传育种研究,加快新品种培育进程,合理调整养殖品种与时间,提高养殖效益,面向深远海养殖,逐步实现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

  报告内容:鲈鱼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嘉宾:吴燕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目前,我国养殖的鲈鱼基本处在活产活销的传统产销格局,部分进行冷冻初加工,深加工报道较少。鲈鱼丰富的资源与极低的加工转化率和落后的加工方式之间矛盾十分突出,大量集中收捕的时候,销不出去,价格猛跌,渔民经济损失大,成为制约鲈鱼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酶溶液脱脂和脱腥抑菌是鲈鱼片加工中的关键技术。利用栅栏技术控制淡腌鲈鱼半干制品加工各关键控制工序和条件,能使产品具有较好的品质和风味。茶香鲈鱼是采用以茶液为主的低温快速腌制鲈鱼,并采用低温干燥,使产品水分含量达50%的食品加工技术生产的一款产品,它具有营养、少盐、健康等新型预烹饪即食食品的特点。

  报告内容:尖吻鲈繁育及养殖技术

  报告嘉宾:周胜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博士)


  尖吻鲈具有环境耐受力强、生长速度快、繁育技术成熟等养殖优势。构建“温-光-盐”三维生殖调控技术体系,可实现全年产卵。采用尖吻鲈循环水养殖技术体系,配合使用循环水养殖专用饲料,可实现在可控条件下6个月400g的生长速度。同时,使用中草药为基础的功能性饲料,可有效降低养殖过程中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陆基室内养殖相比,外海深水网箱养殖尖吻鲈生长速度可提高近1倍,且形态更加饱满,色泽更加亮丽。

  报告内容:海鲈活体运输现状及质量安全评价

  报告嘉宾:柯常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


  目前,在活鱼流通运输过程中,经常使用丁香酚对鱼进行麻醉,从而减少鱼的伤亡,提高成活率,该方法成本低、操作便利。丁香酚是一种低毒害、弱致敏物质,普遍用于食品添加剂、药品、日用品、水产等方面。从对丁香酚麻醉对活鱼的食用安全性评估研究中看,丁香酚在活鱼中具有残留低、消除快的特点,在运输途中及市场暂养过程中其含量迅速下降,经烹饪后丁香酚的平均去除率更是达到71.4%,最后的残留量远低于可接受日摄入量2.5mg/kgb.w。

  人们对丁香酚作为人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药物不质疑,而对鱼用麻醉剂备受关注,主要是大家对其不了解,相关单位应加强鱼用麻醉剂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增进风险交流,允许其合法使用,使潜规则变明规则,以消除消费者的疑虑。

  据了解,广东海鲈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是由广东水产学会倡仪成立,由从事广东省海鲈产业相关研发与生产的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和其他组织机构共同搭建、自愿组成,开展海鲈产业科技创新的开放型合作组织。首届联盟成员单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负责召集组织。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