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海鲜指南(seafood-guide)陈磊 这是一次河豚鱼产业链从业者的聚会。中国渔业协会河豚鱼分会成立至今已有10年7个月,养殖河豚鱼“有条件”开放经营也有2年了。南北协调,产业协同,做深做精河豚鱼消费市场成为此次会议的重点。 中国渔业协会河豚鱼分会会员代表合影 昨日(10月29日),2018大连国际河豚鱼产业高峰论坛暨河豚鱼名菜展演与品鉴活动在大连香洲花园酒店盛大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的主题为“河豚梦,中国鲜”,是一次汇集了全国各地河豚鱼产业链企业代表、政府协会代表、专家学者等重要嘉宾的大型河豚鱼主题活动。同期举办了中国渔业协会河豚鱼分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会议现场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李书民、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张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邓伟、中国渔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林毅、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晓明、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孟雪松、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永祥、大连富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永军、山东荣成市泓泰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爱娣、广州市金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淦等河豚鱼产业重要代表出席了会议。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李书民 中国渔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林毅 借助此次大连国际河豚鱼产业高峰论坛,全国河豚鱼产业链各方人士汇聚一堂。在2016年9月,我国有条件开放养殖河豚鱼加工经营后,深入探讨河豚鱼产业的苗种、饲料、养殖、加工、市场消费等热点问题,为产业长远健康发展谋出路。 河豚鱼分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产生,全面规划河豚鱼产业壮大发展 10月29日上午,中国渔业协会河豚鱼分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河豚鱼分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晓明为河豚鱼分会会长,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孟雪松为河豚鱼分会副会长,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王玉堂研究员为河豚鱼分会秘书长。审议通过了提名的专家组成员名单,审议通过专家组组长、副秘书长名单,审议通过分会成立河豚鱼餐饮文化委员会的议案。 颁发分会新一届领导班子聘书 中国渔业协会会长赵兴武特别为此次会议发来贺信,中国渔业协会河豚鱼分会会长钱晓明在讲话中表示:目前,河豚鱼国内加工品消费量在2万多吨左右,主要集中在江苏和北方地区。河豚鱼有条件开放后,从灰色地带走向了阳光地带。未来河豚鱼产业将会是一个全国范围的产业,我们要把精力放在市场,放在消费者的需求上。立足中国做好内销市场,只有做好了内销市场才有核心竞争力。河豚鱼企业需要多品种,多元化发展,手里要有多张牌,才有市场的看风险能力。B端和C端等销售渠道相结合,提供稳定的产业链提供服务。 中国渔业协会河豚鱼分会会长 钱晓明 上午的会议全程由河豚鱼分会常务副会长孟雪松主持,孟雪松在工作规划中指出:河豚鱼的加工企业和当地的养殖规模要匹配,现在南方的养殖户很多,但是匹配的河豚鱼加工企业不多。未来还要在南方多布局河豚鱼加工工厂,计划是10家左右的加工企业。同时,促进日韩河豚鱼加工进口产品,虽然现在国内有条件开放了养殖河豚鱼的经营,但加工技术和产品类型并不完善,需要出口和进口双方面一起发展。 中国渔业协会河豚鱼分会常务副会长 孟雪松 同时,中国渔业协会河豚鱼分会正式宣布发起筹备中国渔业协会河豚鱼分会餐饮文化委员会。河豚鱼分会餐饮文化委员会旨在促进全国河豚鱼消费,推动河豚餐饮美食文化深入餐饮市场,走向百姓餐桌。目前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已有近三十多家餐饮单位、近百余名厨师积极响应。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永祥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 参会嘉宾 “有条件”开放经营后,河豚鱼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2016年9月,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农业部办公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农办渔[2016]53号的文件标志着我国河豚鱼产业有条件开放养殖经营加工迎来重大契机,河豚鱼产业链各方蓄势待发。 中国河鲀人工养殖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国内开始规模化养殖。养殖主要分布在沿海12个省、市,以广东、山东、辽宁、江苏和河北为主要的养殖省份,养殖品种主要以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河鲀为主。 河豚鱼刺身 红鳍东方鲀的主要养殖区为辽宁、山东、天津等;暗纹东方鲀的主要养殖区为江苏、广东等省市。其它养殖鱼种包括菊黄东方鲀和黄鳍东方鲀,主要养殖区域在福建、山东等地,约占全国产量的10%。目前,全国河豚鱼加工产品国内市场的年消费量在2万多吨左右,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在29日下午的大连国际河豚鱼产业高峰论坛上,河豚鱼产业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分享产业发展经验,对话产业一线发展痛点难点。大会特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标准处处长董洪岩、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关长涛、日本下关河豚联盟理事长見原宏、下关唐户渔市场仲卸协同组合理事长森田彻等嘉宾参加活动,并作报告分享。 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学者对我国河豚鱼产业的分享: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标准处处长 董洪岩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标准处处长 董洪岩《中国河豚鱼产业政策现状及趋势》:从1990年到2016年,再到现在,养殖河豚鱼开放经营是经历了国内众多河豚鱼养殖加工企业争取而来的结果,行业的企业家们感动了政府。政府部门也考虑到我国养殖河豚产业的发展历史和各地对河豚鱼食用的风俗习惯,逐渐放开了养殖河豚鱼经营。福建地区养殖的菊黄东方河鲀每年有8000吨左右的产量,但目前暂时还没有开放加工经营。同时,河豚鱼的鱼肝和精巢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需要有计划的逐渐的开发利用。 日本下关河豚联盟理事长 見原宏 日本下关河豚联盟理事长 見原宏《日本河豚鱼产业概况、美食文化及法律法规》:早在1500-2300年前,日本人就开始使用河豚鱼。1592年,日本军队远征朝鲜的时候,士兵吃了河豚而中毒,政府发出了河豚鱼禁食令。但是普通百姓任然会因为河豚鱼的美味而尝试食用河豚鱼。1888年,日本山口县解除了河豚鱼禁食令。二战后,河豚鱼产业在日本逐渐发展起来,主要集中在日本的下关地区。在日本,河豚鱼的食用菜式也很多,有各种各样的菜式和深加工产品,消费者很便捷就可以买到河豚鱼。以大城市为中心,经济发展带动了河豚鱼消费。从12月到2月,河豚鱼是日本宴会的热门菜肴。1990年,红鳍东方豚的价格就高达3000元人民币/公斤。河豚料理在节假日也是日本人送礼的佳品。 但日本河豚鱼产业也遇到了问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河豚鱼的消费量呈现下降趋势。我们需要找到吸引年轻人和游客食用河豚鱼的新方法。养殖河豚鱼的价格也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呈现不稳定,这也带来了河豚鱼消费的不稳定性。在日本的近海有约100种河豚鱼,但是法律允许食用的河豚鱼却只有22种,法律明确规定了河豚鱼可以食用的部位。如果销售未经允许的河豚鱼部位,将会违法。 下关唐户渔市场仲卸协同组合理事长 森田彻 下关唐户渔市场仲卸协同组合理事长 森田彻《日本河豚鱼产地的历史由来及河豚鱼料理技术》:下关市是日本最早开始合法食用河豚鱼的地方。下关就是因为河豚鱼而在日本驰名,这是全市人民一起打造的水产名片。据传,1888年,时任日本首先的伊藤博文在下关市考察,但是天气不好,渔民出海没有捕到新鲜的鱼,饭店的老板娘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为伊藤博文端上了河豚鱼,首相吃过河豚鱼之后就被味道征服。就在第二年,山口县就开放了经营食用河豚鱼。日本有悠久的河豚鱼食用历史,也就积累了丰富的河豚鱼处理经验。人们之所以喜欢吃河豚鱼,一方面是好奇心理的驱动,第二方面就是河豚鱼特别适合日料中对口感和香味的要求。 河豚鱼在进化的过程中,肋骨消失,进而发展出精致厚实的肌肉。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喜欢食用河豚鱼刺身薄片。需要厨师有足够高超的技术,配合上河豚鱼专用的刺身刀,刀刃非常长和锋利,才可以将刺身做成像艺术品一样的美食。摆放的样式也很有讲究,可以像菊花和牡丹花一样,体现了河豚鱼美食文化的深厚。 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关长涛 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关长涛《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海水鱼养殖近年来突破了多种海水鱼类的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形成了海水网箱,工厂化和池塘养殖三大模式。2017年,河豚鱼养殖产量在2万多吨左右,海洋强国战略将会在政策和资金上对海水鱼养殖提供支持。 海水鱼体系质量安全岗位 林洪 海水鱼体系质量安全岗位 林洪《河豚鱼食品质量啊全保障》:河豚鱼毒素的检测方法可以使用生物法、免疫法和仪器分析法来检测河豚鱼的毒素含量。河豚鱼除了可以作为传统食材外,还具有药用价值,可以制作面膜、鱼精蛋白和精氨酸等高附加值产品。河豚鱼加工之后的内脏如何处理是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规范科学的养殖体系是河豚鱼发展的基石。 大连海洋大学教授 王秀利《河豚鱼养殖和研究现状》:河豚鱼的养殖模式有工厂化养殖、抗风浪网箱和土塘三种模式。红鳍东方鲀“海陆接力”高效养殖模式在北方也逐渐推广开。10月17日,暗纹东方鲀“中洋1号”也经过了专家组验收,其主要的特征就是耐低温。在广东和江苏养殖越冬的“中洋1号”河鲀鱼存活率高达91.8%。 河豚鱼名菜展演与品鉴活动 论坛的同期,河豚鱼名菜展演与品鉴活动现场邀请日本下关河豚资深厨师现场制作河豚鱼菜式。众多河豚鱼名菜纷纷亮相,全国餐饮连锁企业代表出席活动,产销对接。河豚鱼深加工产品,菜式菜谱书籍,手工艺术品等产品也在现场亮相。 经典河豚鱼加工品和菜式: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