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京报 据媒体报道,每年约有20万吨“阳澄湖大闸蟹”出售,但事实上,以2017年为例,阳澄湖大闸蟹的实际产量仅为1200吨,真正产自阳澄湖的大闸蟹不足市场销量的1%。 其实,国内的大闸蟹市场上,大部分螃蟹来自于江苏的兴化、高淳等以及湖北、安徽等地。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6年,全国大闸蟹产量最高的江苏、湖北和安徽,三地的河蟹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7%。 虽说,绝大多数食客吃不到“阳澄湖”,但随着收入和财富不断增加,人们对“鲜”的热情却是如假包换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称,自1961年起,全球水产消费年均增速是人口增速的2倍,超过了所有陆生动物肉类消费的总体增速。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201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为 14.7公斤,农村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为7.2公斤,分别是三十年前的2.1倍和4.4倍。 此外,受文化、经济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沿海地区人民对水产品的热爱尤甚,他们的水产品消费量通常高于内陆。以2016年数据为例,我国人均水产消费量最高的地区是海南、福建和上海。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全世界都在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捕捞渔业产量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相对稳定,是水产养殖业,支撑着人类水产品消费的持续显著增长。 在中国,情况也是一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水产品生产量为6700万吨,其中74%来自水产养殖业。1980年至2015年,中国淡水与海水水产品天然生长量年均分别增长16.3%和12.7%,淡水与海水水产品人工养殖量年均分别增长94.1%和117.8%。 没错,全世界人民都越来越尝“鲜”了,但没有谁像中国一样,在全球渔业市场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联合国粮农组织相关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鱼类消费国(这里的“鱼类”指鱼、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动物,但不包括水生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海藻和其他水生植物),2015年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8%。同时,中国还是全球渔获量、养殖量最高的国家,出口额也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渔业的不断发展,也带来诸多挑战,其中就包括资源的透支。 粮农组织对所评估种群开展的监测显示,在生物可持续限度内的鱼类种群比例呈下降趋势,从1974年的 90.0%下降至2015年的66.9%。相比之下,在生物不可持续水平上捕捞的鱼类种群比例从1974年的10%增加到2015年的33.1%。未充分捕捞的鱼类种群,从1974年到2015年持续下降,到2015年,仅占总评估种群的7.0%。 图片来源: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 2018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央视财经日前报道称,由于过度捕捞、水体污染等原因,长江渔业资源告急。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四大家鱼”,鱼卵鱼苗等早期资源量,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了90%以上。 为修复长江的生态环境,2017年底农业部发布通告,决定从2018年1月1日起,率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逐步施行全面禁捕。 而对于远洋渔业,《“十三五”全国远洋渔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远洋渔船。总数稳定在3000艘以内,远洋渔业企业数量在2016年基础上保持“零增长”,涉外违规事件得到有效遏制。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