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10月,美豆主力合约在840—900美分/蒲式耳宽幅波动,总体呈现倒V形。前期美国中西部产区强降雨导致收割推迟,天气因素支撑美豆价格振荡上行至月内高位。不过,由于新作丰产预期不变,且出口销售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大幅下滑,盘面承压,当月最终收涨-0.82%。 国内豆粕价格也呈宽幅振荡走势。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国内豆粕供应偏紧预期增强,国庆节之后,豆类连续上涨。但是,政府陆续出台措施,缩小蛋白粕供应缺口。同时,非洲猪瘟暴发,打击养殖业,进而导致豆粕需求萎缩。最终,10月,国内豆粕主力合约收涨-1.78%。 综观后市,利空因素基本发酵完毕,短期内豆粕价格重心有望回升。 供应方面,维持偏紧预期。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9月,我国进口大豆801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23%;1—9月,累计进口7001万吨,同比减少2%。目前,南美大豆出口进入尾声,但受限于中美经贸摩擦,我国对新作美豆的采购量降低。据天下粮仓预估,10月,进口大豆实际到港639.9万吨,11月、12月及明年1月的到港量明显减少,预计为610万吨、600万吨和500万吨。由于停机检修以及豆粕库存较高,上周,油厂开机率下滑,第44周,油厂开机率为53.25%,较前一周下降4.29%;压榨量为186.51万吨,较前一周下降7.45%。因部分油厂豆粕出货缓慢,预计本周压榨量继续下降。 近期,大豆和豆粕库存依旧处于历史同期高位,供应相对宽松,但若中美经贸摩擦继续,则国内大豆供应可能出现偏紧状态,预计四季度会进入加速去库存阶段。 需求方面,两方面因素抑制豆粕需求。其一,生猪养殖利润不佳,2016年年底起生猪存栏量持续下滑,加之8月初至今国内出现50余起非洲猪瘟疫情。不过,目前,非洲猪瘟影响有限,且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其二,国内陆续出台措施,努力缩小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的蛋白粕缺口。措施主要包括开放印度菜粕进口限制、取消豆粕出口退税、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批准发布猪鸡低蛋白配合饲料团体标准。据测算,新标准在全行业全面推行后,养殖业豆粕年消耗量将下降约1100万吨。豆粕需求下滑有利于缓解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大豆到港量减少的压力。 11月1日特朗普发推特表示,中美两国进行了一次非常好且非常长时间的交流,安排在G20峰会期间的会晤预期将取得很好的进展。然而,目前谈判并无实质性进展,考虑之前中美经贸谈判多有反复,预计短期内经贸摩擦完全和解的概率较小,明年一季度蛋白粕供应仍存缺口,豆粕价格重心有望振荡上移。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