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11月13日,2018年休闲渔业学术研讨会在广州隆重召开 文/图 水产前沿 李晓欣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蔡晓丹 “2018年休闲渔业学术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会议现场 11月13日,2018年休闲渔业学术研讨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主办,农业农村部休闲渔业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海洋与垂钓协会和广东省现代休闲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会议同时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以及相关行业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 部分前排嘉宾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党组书记柳正、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主任科员徐长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长田文颖、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处长于培松、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处长杨莉娜、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处长赵文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徐瑞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明富。 此次会议共有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渔业协会海洋观赏生物分会、西南大学、浙江海洋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及水科院系统等30多个部门和科研机构,近100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及行业协会人员参与,围绕“观赏性水生生物繁育与养殖、休闲渔业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休闲渔业经济和产业规划”三大议题,共同探讨休闲渔业科技支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会议伊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领导代表致辞。 中国水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徐瑞永致辞 徐瑞永所长对莅临本次会议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其在致辞中提到,休闲渔业作为现代渔业五大产业之一,是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渔民就业增收和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此次研讨会在庆祝珠江所创建65周年大会之际召开,集聚各方力量,共同探讨休闲渔业学术研究热点、难点,以期为休闲渔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开创休闲渔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处长于培松致辞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休闲渔业蓬勃发展,观赏鱼、钓具钓饵等产业欣欣向荣。在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休闲渔业发展各项指标都有所增长。2017年,经农业部认定,我省获评“最美渔村”1个,“全国休闲渔业示范性节庆(会展)3个”,“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8个。我省休闲渔业历史悠久、条件优越,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存在。本次会议围绕全国休闲渔业的热点、难点开展研讨,将对我省的休闲渔业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和借鉴意义。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长田文颖致辞 广东是全国渔业大省之一,在发展休闲渔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省科技厅在2017年认定广东省现代休闲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珠江所开展休闲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科技支撑,对进一步拓展广东的渔业功能、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增加渔民收入、丰富城乡居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实现渔村全面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主任科员徐长春致辞 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休闲渔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强化休闲渔业的科技平台支撑,“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部增补了休闲渔业重点实验室。休闲渔业作为一项新兴战略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需要深入系统的学术研究,此次学术研讨会对于助推我国休闲渔业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党组书记柳正致辞 休闲渔业发展有三个重要导向,一是现代乡村振兴战略导向,即休闲渔业要以热爱乡村为出发点,振兴乡村为目标,带领更多的群众回归乡村,返璞归真;二是问题导向,休闲渔业的发展应以社会、群众、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研究要以着力解决我国目前休闲渔业发展中供不应求的现状为出发点,研究理论和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三是结果导向,要理清休闲渔业的发展趋势,以产业发展的最终结果为导向做好规划和研究。 随后,相关领导为农业农村部休闲渔业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现代休闲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农业农村部休闲渔业重点实验室揭牌 农业农村部休闲渔业重点实验室是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于2018年7月通过考评,正式批复成立,为我国休闲渔业发展提供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 广东省现代休闲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广东省现代休闲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旨在加快渔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休闲渔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精彩主题报告 报告主题:《水产养殖模式变革与生态休闲渔业兴起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 报告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 桂建芳 水产养殖模式变革有以下六种:1、从不同食性的多种鱼类共养到多营养级复合养殖模式;2、从水生植物和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到鱼菜共养生态养殖模式;3、从传统的稻田养鱼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4、从传统池塘养殖到工程化、智能化的池塘养殖模式;5、从工厂化养殖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渔业模式;6、从污染严重小网箱到大网箱以及净水渔业养殖模式。 休闲渔业的兴起包括钓鱼、赏鱼、最美渔村、休闲渔业主题公园、渔业文化节庆、休闲渔业赛事及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等。新时代水产养殖的发展目标是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从而驱动水产养殖模式变革。生态优先和生态文明建设驱动了水产养殖模式变革和生态休闲渔业的兴起,新的水产养殖模式和生态休闲渔业在更为合理更加有效的管控下,必将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和经济增长产生持续的利益。 报告主题:《关于休闲渔业中的渔文化元素表达》 报告嘉宾:西南大学教授 吴青 近几年我国休闲渔业得到快速增长,休闲渔业的定义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1、渔业资源是载体,是产业基础;2、是一种与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渔业产业形态;3、向社会提供: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产品和服务;4、休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5、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改善渔区环境。 渔文化是人类在从事与渔业、与鱼及水生物相关的活动中所形成的的文化,是休闲渔业的灵魂。休闲渔业中的渔文化建设包括“渔、食、住、行、游、乐、购”这七个要素。这七个要素的建设和发展应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模式创新及类型创新。 报告主题:《规范引领健康发展—休闲渔业发展监测》 报告嘉宾: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处长 赵文武 据统计,2017年我国休闲渔业产值达708.42亿元,占渔业经济总产值的2.86%,占渔业第三产业产值的10.45%;全国休闲渔业经营主体11.02万个,其中规模以上经营主体1.37万个;全国休闲渔业从业人员68.29万人,山东、湖北、江苏为前三甲;全国年接待游客2.20亿人次,山东、四川、江苏为前三甲;全国休闲渔业船舶数12317艘,总功率27.43万千瓦。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休闲渔业类型的划分尚无定论,而从统计监测的角度分为以下两类:1、休闲渔业主要产业,包括休闲垂钓(采集)业、旅游渔业和观赏鱼产业;2、休闲渔业相关产业,包括前相关产业和后相关产业,前相关产业指休闲垂钓(采集)业、旅游渔业和观赏鱼产业的相关产业,后相关产业指休闲渔业科研教育管理服务等相关产业。 当前休闲渔业的发展存在重“渔”轻“旅”、重“旅”轻“文”、重“规模”轻“选位”、重“服务”轻“经营”这四大误区。因此,休闲渔业发展理念应围绕以下三点:1、三生同步:生产、生活、生态同步发展;2、三产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3、三位一体:渔业、文化、旅游一体发展。 报告主题:《中国观赏鱼产业发展新思路与新模式探索》 报告嘉宾: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罗建仁 长期以来,我国很少人会认为观赏鱼养殖、产销是一个行业产业,但在食用鱼养殖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我国观赏鱼养殖的发展已异军突起,全国仅锦鲤年产销额就可达数以十亿元计的规模。但当前我国大陆观赏渔业存在以下问题:1、国际贸易地位不对称;2、产业投机远甚于投资;3、行业管理缺失或不足;4、标准、规范缺失,行业自律差,市场混乱;5、科技支撑薄弱。 观赏鱼产业发展新思路与新模式 1、还在深入发展的锦鲤会展模式。如广东著名的锦鲤会展,有效推高了锦鲤市场热度,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2、由销售模式到体验模式。如广州从化的“东锦千鲤百花园”、中山帆鲨海洋文化馆,创造一种全新的现代渔业(农业)休闲旅游新模式; 3、进入信息社会(互联网+)。目前以两栖爬行动物的网络物流较为成功,“物联网”形成过程中应该有观赏渔业的一席之地; 4、公众展示普及化的兴起。许多大型商场在场内建设水族馆以吸引消费,不少大、中、小城市也动起了建造水族馆和海洋馆的契机; 5、综合服务模式。有实力的渔场应打破单一养殖的经营模式,为客户提供包括鱼池景观建设、水族缸景观建造、观赏鱼提供、养护管理等一条龙服务,让工作繁忙的客户惬意叹观赏鱼世界; 6、蛰伏市场潜心筑底。市场低迷时多劳不一定多得,有较好经济条件能力潜伏的渔场,可切实改造提升已掌握或努力获取的种质资源,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观赏鱼品种,静待牛市的到来。 报告主题:《中国渔文化与休闲渔业》 报告嘉宾:浙江海洋大学教授 王颖 渔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渔业生产方式和渔业的生活方式中创造的文化,是渔民在长期的渔业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流转性和传承性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方面的文化遗产成果,所有文化遗产都具有涉渔性、地域性、体验性这三个特性。 渔文化与休闲渔业结合有以下几种模式:1、渔文化与渔村改造结合;2、渔文化与渔事、节庆结合;3、渔文化与“非遗”传承保护结合;4、渔文化与民宿美食的结合;5、渔文化与“鱼”的结合;6、渔文化与精神家园建设的结合。 报告主题:《中国大陆水族馆行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报告嘉宾:广州海洋馆总经理 李大为 水族馆三十年来的发展具有以下3个特点:1、模仿学习起步,摸索完善发展;2、走中国特色,高歌猛进;3、爆发式增长后的战国时代。国内水族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的业态,一是专业的独立水族馆,二是旅游地产型水族馆,三是商业地产型海洋馆。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大陆水族馆的总数已超过200家,三种业态的海洋馆竞争共存、各自发展,行业需要整合、模式需要寻求新的突破。 报告主题:《休闲渔业文化与休闲产业的融合》 报告嘉宾:天津农学院教授 乔秀亭 文化渔业是在渔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融入相关文化元素的渔业,它根植于传统渔业,与传统渔业和现代渔业相比,不仅重视生态系统功效的提高,同时更注重渔业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实质是将文化产业与渔业的融合。 文化渔业的构建可从文化元素的植入,传统渔业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利用,采取各种艺术形式构建赏心悦目的文化渔业,文化渔业与休闲、旅游的进一步融合及渔业文创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入手。 报告尾声,乔教授引发了以下4个思考:1、鱼(渔)文化的内涵是什么?2、从源远流长的鱼(渔)文化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3、鱼(渔)文化要不要发展?其发展需要我们做什么?4、生活于当今社会的我们需要什么? 报告主题:《大型休闲钓鱼活动的组织工作》 报告嘉宾:广东省钓鱼协会工程师 朱伟民 报告主题:《广东省万山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休闲渔业发展》 报告嘉宾: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陈丕茂 报告主题:《观赏水生动物基因组学研究》 报告嘉宾:华大基因研究员 石琼 现场花絮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