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河蟹种业相对滞后,良种覆盖率低,多家单位联合育种将成趋势

2018-11-27 19:44| 发布者: P晓君| 查看: 34774|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河蟹总产量达75万吨。河蟹养殖规模庞大,地域广泛,模式较多,技术成熟。河蟹专用饲料及动保产品日趋完善,市场流通便捷,大闸蟹品牌林立,生鲜电 ...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河蟹总产量达75万吨。河蟹养殖规模庞大,地域广泛,模式较多,技术成熟。河蟹专用饲料及动保产品日趋完善,市场流通便捷,大闸蟹品牌林立,生鲜电商云集。放眼望去,整个河蟹产业链上,唯有种苗板块不尽如人意,育种科研团队少,从业组织规模小,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市场混乱。
  
  文/水产前沿实习编辑 沈君
  
  河蟹苗种质量是河蟹养殖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河蟹养殖的产量、规格及最终效益,因此河蟹苗种在近两年也开始受到重视,部分饲料、动保等相关企业开始涉足苗种领域。新的品种,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新的品牌,新的变革,呼之欲出。值此之际,水产前沿编辑部开展本轮“中国河蟹种业观察”活动,见证并记录这场河蟹产业的风云变革。近期,我们拜访了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王成辉教授。
  

  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王成辉教授
  
  水产前沿: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我国河蟹种业的发展历程。
  
  王成辉:河蟹,虽然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养殖对象,产值也很大,文化底蕴也很深厚,但相对来说河蟹种业这块发展比较滞后。首先,从河蟹种质资源研究的情况来看,我们实验室大概是1994年开始,做河蟹种质资源的研究。那时我们做不同水系的河蟹种质资源的研究,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发现了我们国家河蟹地理分布格局,也搞清楚了我们中国大陆存在的三个河蟹种,实际上严格意义上说是两个种。南方的叫合浦绒螯蟹,它的原始分布是在广西的南流江和珠江。中华绒螯蟹则分布在长江、黄河、辽河。后来说瓯江、闽江也有蟹,其实我们研究下来发现,这是中华绒螯蟹和合浦蟹的杂交种,我们在基因组遗传标记上都能够鉴别开来了。在东北的图们江以及俄罗斯的海参崴,是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杂交种,而日本绒螯蟹主要分布在日本本岛。
  
  所以,我们把绒螯蟹的分布格局搞清楚了。同时,我们从形态学、养殖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到分子遗传学的整个研究发现,我们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是最好的。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在外形方面,具有两个很大的优点:第一,腿很长;第二,额齿很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河蟹在长期的进化过程种形成的。长江流域最长,水量最大,螃蟹在这里面的洄游距离最长,它在长期的洄游过程中,腿一直在运动,爬的很远,腿就很长;同时它要顶水,齿就很尖,凹陷也比较深。而黄河及其他水系的蟹就没有这么明显得特征,因为它们的洄游距离短。
  
  所以根据这么一个研究之后,我们就开始做育种。实际上我们育种还是算比较晚的,真正全国搞河蟹育种,作为良种选育的工作,是从2000年开始的,首先是两家单位在选,长江水系是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辽河水系是光合盘锦蟹业有限公司。一个南一个北,一个长江水系,一个辽河水系。到2011年,通过5代的选育,他们都拿到了国家级的水产新品种,这是我们国家最早的两个河蟹新品种。我们是2004年开始选育,到2015年出来。目前,我国河蟹新品种只有5个,长江水系4个,分别是长江1号、长江2号、诺亚1号,以及我们团队的江海21;辽河水系1个,叫光合1号。
  
  水产前沿:目前我国河蟹种业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王成辉:第一方面,相对来说,河蟹育种起步晚,新品种数量少,我们河蟹种业的良种覆盖率很低。从我初步的调查,河蟹种业的良种覆盖率大概约10%,远远低于我们很多农作物90%以上的良种覆盖率,也低于我们全国水产30%左右的良种覆盖率,这是制约我们河蟹产业发展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良种覆盖率很低?第一,从我的育种经验来看,河蟹遗传环境互作效应很明显。遗传环境互作是指,同样一个种,放到不同地方养,或者不同的人来养,它的表现、生长规格、速度、大小,差别很大。它不像鱼,放在这里和放在那里养,差别不是很大,河蟹影响就很大。第二,河蟹还存在不同规格亲本,它的后代表现效果差别也很大。假如你用二两母本和用半斤母本,繁育出来的后代,它生长的表型差别就很大。所以这就对我们河蟹育种就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度,因为一般动物达到性成熟的规格都差不多的,但螃蟹达到性成熟的规格差别很大,从一两多到半斤六七两的都有。
  
  第二方面,我们河蟹种业比较滞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河蟹育种是两年一代,河蟹一生只繁殖一次,两年繁殖出来后就没有了。对育种的人来说很难,不像搞鱼,两年一代也可以,但亲本我今年用了明年还可以再用,河蟹就不行,今年繁育了后面就死掉了。两年繁殖一代,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叫奇偶年的问题,就是我今年繁育的苗,到明年养出成蟹,我去年繁育的苗,到今年养成成蟹,奇年偶年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它两个年代在遗传理论上是不交叉的。
  
  我认为河蟹种业和种源是有区别的,作为种源,它是资源的一个生产繁育过程,种业是作为一个产业来培育的,种源是一个源头的问题,所以说种业是比较滞后的,但我们的种源工作是做的比较好的。第一,生态育苗为天然苗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前我们河蟹的苗种是从长江里面捞苗,但是现在人工繁育技术很成熟了,我们基本上不用野生苗了。第二,育苗的产业化程度很高,像如东、射阳及辽宁的盘锦,这三大地方育苗,就解决了我们全国河蟹产业所需要的苗种。目前我们全国每年产业大概这么一个格局,蟹苗(大眼幼体)产量900多吨,蟹种(扣蟹)产量5万多吨,成蟹产量80万吨左右。所以说我们河蟹的种源工作是做的不错的,产业化、集约化程度都很高,但是种业相对来说是有点滞后。
  
  水产前沿:众多养殖者在购买河蟹苗种时,还是存在不知选哪家,今年这家好,明年那家好,质量层次不齐,不稳定,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王成辉:我们种业可能还存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第一,我们河蟹还没有形成一个规范,到底什么样规格的亲本是最合适的。以前说一两五,有的说三两、四两,现在发展到五两、六两,公的则要八两。现在生产上面,我们河蟹育种到底需要什么样规格的亲本是最好的,这个还没有统一。从物种保护的角度来看,越大越好,但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应该是从养殖效果、资源保护和产业持续发展各方面综合考虑。第二,我们产业上追求的还是大,以前是讲数量多,追求产量为主,现在开始以追求规格为主,以后应该追求品质为主,最终达到的是以效益为主。现在是这个螃蟹养的大,就说我们这个种好,但我们研究发现,同样的种在不同的环境养出来的效果差别很大,这和遗传环境互作有关,这个我刚才讲过了。所以我们从产业的角度说,不能只追求大、产量高,我们还要考虑它的品质及效益。第三,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你不要看江苏养的大蟹,也跟着去养大蟹,这个要根据自己当地的资源生态条件和产业发展水平,灵活决定我这里该养什么样的规格,该发展什么样的产量,我们要考虑消费人群的各个区域、各个层次。今后的河蟹养殖一定是一个集规格、产量、品质、效益和资源五个方面都能平衡的一个养殖模式。
  
  水产前沿:您团队所繁育的“江海21”具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王成辉:全国河蟹有很多好的种群。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江海21”有一个很大的特长和优势,是我们在育种的时候,在十几年前的时候,我们通过种质资源调查,知道长江种质蟹的特点:腿很长、额齿很尖。所以我们在育种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两个很重要的指标,所以育出来的时候,生产上就说我们“江海21”腿很长,相对同样规格的蟹要重一点,也长的比较好看,有点像我们过去看到的长江蟹原种的特征。老百姓比较喜欢,给我们取名“大长腿”,也是老百姓、养殖者对我们的厚爱。所以我觉得做河蟹育种,第一,要把目标搞的很清楚,选育的指标要很清楚。因为我们要花十几年的时间,所以要有一些预见性的考虑。第二,选育的方法要得当。第三,要区域实验。你不能选育一个品种只在某一个地方养,一定要在选育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地方养,去做中试做推广。我们这个品种还有个好处,就是在选育的过程中,就在不同的区域做实验,2015年就在全国很多地方应用,反应也比较好,我们就知道这个效果比较稳定。以前我对河蟹产业提了四个好,好的池塘,好的品种,好的养殖方法,好的养殖人员,四个好,才能把我们河蟹养的好,你池塘不好不行,品种不好也不行,人不好也不行,不同的人养殖出来的效果不一样,所以我们河蟹产业要把这四个好都结合起来。
  
  水产前沿:在河蟹育种方面,您今后的研究方向是怎样的?
  
  王成辉:首先,从河蟹育种的角度来看,未来我们将从单一性状的育种转到多性状的复合育种。以前单一性状,我可能只考虑生长,以长大为主,今后我选育目标可能是育出生长快、品质优甚至节约资源的品种,少投点饵,提高它的饲料利用率,这些方面我们都要结合考虑。其次,在选育方法方面,要将传统的选育方法与现代的分子学手段相结合,实现行基因组选择育种与传统育种融合运用。第三,以前育种单位以选育品种为主,选育出来交给别人,生产不生产不是我们育种人员的事了。所以,今后我们育种的方式上,可能要跟产业界,跟企业人员、养殖者结合起来,搞育种联盟,边育种边在生产单位进行应用,边来检验我们的育种效果。所以以后的育种不是单一单位的育种,而是多家单位联合育种。

  
   
  【关键字】: 河蟹    河蟹种业   河蟹养殖   河蟹育种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