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内容提要 中国集装箱式水产养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并召开首届理事会。 文/图 水产前沿 何鸿浩 植银素 中国集装箱式水产养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称“联盟”) 正式成立并召开首届理事会。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处长王磊宣读了中国集装箱式水产养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审议材料并经由联盟全体成员单位审议。审议后,确定了联盟章程和联盟第一届组织机构。 舒锐代表联盟秘书处表示,“共享的知识是黄金,可以富有我们每一个人。集装箱式养殖模式和现有的其他养殖模式是不冲突的,我们只要做好自身的技术提升和联盟工作的提升,甚至可以试着和其他养殖方式结合,更好的完善集装箱式养殖模式。我们作为秘书长单位一定尽心尽责为联盟做好工作。” 殷战代表联盟专家委员会发言,“我从2015年开始接触集装箱,我希望这个模式可以和其他养殖模式一样,继续改进、完善和发扬光大,为淡水鱼养殖出一份力。” 黄太寿代表联盟理事长单位祝贺联盟的成立,同时希望联盟充分发挥联盟优势,加快推动集装箱式水产养殖技术创新;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引导产业规范和健康发展;加强联盟自身建设,认真做好成员单位服务。 淡水养殖清洁模式的研究探讨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殷战 谈一下我对淡水养殖以及集装箱式养殖的思考。近三十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持续增长,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增长主要也来自于中国,这是令我们自豪的事情,但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事情。从过去的养捕结合、捕捞为主,到以养为主、高效增产,再到现在生态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发展观念。水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已驱动水产养殖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目前,水产养殖有两个发展方向,集约化和和谐综合化。集约化主要为设施化和工厂化,而和谐综合化主要为生态化和有机化。 未来内陆水产发展的绿色思路就是,对内陆湖泊、河流进行资源保护;水面(湖泊、水库)渔业在保护水质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水产养殖;池塘清洁养殖在保障供给的同时降低排放(低成本、低维护);应用保障农田同时扩展了养殖空间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发展全程可控、节约空间与用水(节约区域资源)的工业化高集约养殖。 所以,未来的淡水养殖模式将会是分区式综合养殖小区、工厂化养殖设施、大水面净水养殖和渔稻综合种养为主流。 集装箱养殖系统病害防控体系建设 广东海洋大学 教授 鲁义善 集装箱式养殖模式是新兴起的一个养殖模式,在这个模式当中,病害感染可能会减少但是却无法避免,病害是决定水产养殖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 鲁义善提出:什么时候水产养殖工作者能把病防观念全面融入种苗、饲料、环境和管理,养殖病害才会得到根本控制。 以集装箱为首的集约化养殖模式有很多优点,但是我们总结到它们仍然存在建造成本高、运行成本高、养殖密度高、代谢废物多、疾病治疗难的问题。很多养殖设备公司会忽略病害防控的问题,再成熟的养殖模式的生物学问题都是不能忽视的。成熟的养殖模式的建立,不能绝对地杜绝病害,而集约化养殖是整个体系的防控而不是单一品种的防控。 病害的防控点: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养殖安全、产品安全。 两个策略:一是在集装箱养殖模式实现生物安保;二是尽可能减少投入品。 养殖水体氨氮的转化途径与控制 上海海洋大学 教授 罗国芝 无论是开放式养殖模式、半封闭式养殖模式和封闭式养殖模式,氨氮是影响鱼类生产和福利的主要指标之一。 目前,典型养殖模式的氨氮转化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点。其一,直接排放,特点为依靠环境和水体的自净能力。其二,光合自养(藻类/水生植物),特点为投入成本低,生态效益高,但需光照,藻量不易控制(水生植物可收割),pH易波动,占地面积大,有一定的地域性。其三,自养硝化(自养细菌),特点为稳定,但需要硬件投资,运行耗能(水头损失),产生亚硝酸和硝酸盐,碱度消耗量较大。其四,异养同化(异养细菌),特点为高效、无需硬件、不产生亚硝酸和硝酸盐,但耗能(絮团悬浮),不稳定。 集装箱养殖模式下的种苗选择 广东省渔业种质保护中心 主任 刘付永忠 集装箱式养殖模式的种苗选择主要基于三种考虑,分别是品种、设施和模式。 首先选择品种,从地域性、经济性状、生长性状、食性和大小差异来考虑。其次看设施,例如推水养殖箱在北方、山区或者有冷却水资源的条件下,适于冷水鱼类;而在大棚、温泉、地热和电厂冷却水的条件下,适于热带鱼类;当没有独特资源的情况下,可以养殖广温性鱼类。而信心的一拖二养殖箱适合于具备大棚、加热、温泉、地热、电厂冷却水的条件。 最后看养殖模式,集装箱式养殖可以进行种苗标粗、全程养殖、中鱼标粗、反季节养殖和跨地域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但是还是要根据当地市场以及养殖者的策略来选择最合适的养殖模式。总的来说,集装箱式养殖模式的品种选择根据以下四要素: 1、 养得出、卖得好 2、 生长快、病害少 3、 来源易、常年有 4、 周转快、利润高 基于集装箱养殖模式需求高能低氮饲料研究开发 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院副院长 张海涛 集装箱式养殖的提出,也对饲料提出了不同要求。例如,其一,氮、磷排放低,减少换水量;其二,降低能耗粪便成型、悬浮,便于收集处理,减轻清洁系统的负荷;其三,抗生素等药物残留,食品安全;其四,品质风味(与野生、池塘鱼相比)。基于此,恒兴进行专用饲料的研究与开发。 恒兴通过调质器、保质器、真空喷涂设备、酶制剂储存添加设备、差重式液体添加系统和节流阀控制器等多个设备、系统的科学组合,达到饲料低氮低磷高能的目标。并且,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保证了饲料的质量与安全。目前,做到了消化率高易吸收、水体氮磷含量低、粪便成条易收集处理等饲料效果。 集装箱专用饲料发展方向 广州市联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彭志东 集装箱养殖模式具有密度高、鱼顶水游动耗能大、天然微生物少等特点,注定了养殖鱼类所需饲料营养特质与传统养殖模式不同。与此同时,粪便残饵、水质管理等也是集装箱模式专用饲料的考量因素,专用饲料的开发应顺应安全营养便捷的消费升级趋势。 集装箱养殖鱼类需摄入低氮高能饲料,减少水质污染。联鲲集团通过营养调控方式可以改善水产动物肌肉品质,如: 1、吊水鱼饲料可降低肌肉脂肪含量,使肉质更结实。 2、饲料蛋白水平调控内脏比,增加可食部分,调控肌肉脂肪水平。 3、适宜亮氨酸水平可改善草鱼肉质,其原因是部分来自于Nrf2信号通路介导的抗氧化系统的激活。 支撑生态无抗养殖的“万罐计划”微生物工程体系——集装箱养殖 青岛百奥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何增国 未来水产养殖产业微生物工程的应用会越来越多,如生物饲料——产酶微生物分解抗营养因子、真菌毒素等,提高消化率;抗生素替代——功能性微生物抑制病原菌、保健肠道;耐高温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形成微生物肥等。 由百奥安泰公司创新的“万罐计划”实现低成了本实时生产益生菌,高效益生菌使用常态化。具有投资小、成本低,对环境友好,可自产自用等优势。 通过研究表明:发酵菌液能够稳定箱体氨氮浓度或短期内降低氨氮浓度,小球藻的加入对氨氮的降解效果更为理想;可有效控制亚硝酸盐,降低或减缓增加,效果明显优于小球藻。 集装箱型养殖设备的研发与制造 胜狮货柜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何建军 胜狮货柜企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年产能达到85万个标准集装箱。我们从2016年8月开始与观星公司合作,开发了养殖集装箱。养殖集装箱以20英尺标准箱大小,主要方便运输、现场吊运及安装。 现通过改造升级,胜狮的集装箱主要具有以下7个优点: 1、水循环系统的优化,通过对进水口、出水口滤网的改进,较好地实现了水的进出平衡,保证了箱内水量的恒定。 2、曝气系统的优化,提高了曝气效果和减少了箱底鱼粪的沉积。 3、放鱼系统的优化,设计了快开放鱼孔并配置了接鱼滑槽,提高了放鱼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放鱼过程中鱼的受伤。 4、四周侧板由波纹板修改为平板,方便小鱼的捕捞及箱内侧壁的清洗。 5、对天窗进行优化设计, 实现了天窗任意角度的开合,适应了不同鱼种的采光需求。 6、设计了较好的箱体保温系统,减少了箱体内外的热量交换,节约能源。 7、联合专业的油漆厂家,开发了适合养殖的箱内油漆配套,确保油漆对水质无污染及十年的使用寿命。 集装箱养殖系统全国生产布局及渔业物联网应用 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张保祥 中集智能水产养殖集装箱拥有全球物流运输体系: (1)根据终端客户的养殖基地位置,就近安排生产 (2)依托中集集团智慧物流体系、多式联运公司,结合时间、成本等因素,设计最优的运输方案 (3)可提供全国范围内的公路、铁路、海运运输服务 (4)可提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铁路、海运运输服务 同时,中集水产养殖箱拥有24小时无人值守系统: (1)水质实时监控、设备自动控制、视频远程监控 (2)实现养殖集装箱24小时无人值守正常运转 (3)大大降低劳动强度、降低运营成本 (4)提前预警养殖过程风险 (5)实现养殖智能化、 管理数据化、信息实时化、服务在线化 集装箱养殖产品(鮰鱼)加工情况介绍 安徽富煌三珍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张波涛 斑点叉尾鮰由湖北省水科所于1984年引进,经过多年研究及推广养殖,全国每年养殖总量约为35万吨,养殖成本5.5-6元,其中国内活鲜市场比前几年销量有所上升。 集装箱式养殖鮰鱼有4个明显优势:一是高效能,占地面积少,单位产量高;二是成鱼品质高,没有土腥味;三是由标准集装箱养殖,便于运输,保证鱼的成活率和新鲜度;四是箱式推水养殖换水量大、水质好,病害几率小。 环保涂料在集装箱式养殖的应用 上海豪丽化工有限公司 总经理 顾海峰 上海豪丽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领先的集装箱涂料制造商,生产基地现已全面实现自动化新型智能环保的制造模式,涂料年产能力可达10万余吨。 豪丽箱漆具有优异的防腐性能和宽泛稳定的涂装施工适应性能,养殖集装箱所使用的箱漆是涂覆在钢铁或适当的底漆上,涂层寿命长达15年。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