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7位顶级科学家对无抗减抗替抗研究进展的分享

2018-12-10 14:35|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64734|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2020年底之前促生长的抗生素将全面退出饲料添加剂目录,这也意味着留给行业进行调整的时间只剩2年。不用这些促生长类抗生素在技术环节是否已经有可行的替代或缓解方案也是行业上下普遍关注的问 ...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综合整理/农牧前沿 罗丹

  2020年底之前促生长的抗生素将全面退出饲料添加剂目录,这也意味着留给行业进行调整的时间只剩2年。不用这些促生长类抗生素在技术环节是否已经有可行的替代或缓解方案也是行业上下普遍关注的问题。12月7日,在第十五届中国畜牧饲料科技与经济高层论坛期间,一场替抗减抗无抗为主题的圆桌对话开启了官、企、研三方的心门,政府部门与行业30强企业家及10大首席科学家在一起共话无抗饲料。继政府与企业发言内容整理之后,农牧前沿第一时间将国内数位前沿知名科学家们在无抗替抗减抗上的研究进展整理分享如下。

  中国农业大学谯仕彦教授:

  我们一直在做低蛋白日粮。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低蛋白日粮起码在仔猪教槽料和保育料阶段有作用,我们也在加强或保留这个时期(研究)。我们做了60多年(低蛋白日粮研究),把一些氨基酸做了调整还是有一些作用,做(教槽料保育料)没有发生什么大的问题。

  我们也在做微生物制剂。现在市场上(微生物制剂)很多,比较乱。我做的结果(发现)乳酸菌的效果还不错。其中活的乳酸菌效果比死的效果好。也充分证实了乳酸菌需要黏附在小肠上壁细胞上才能繁殖,可能需要技术上的突破。

  第二是抗菌肽。我认为更多地应该把它叫做免疫调节肽。在抗菌素方面,它应该是最有前途,也是最有科研性的,但问题是,我们在用微生物做的时候过程非常漫长。它不稳定,一是降解问题,二是空间结构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免疫调节肽在消化道的吸收,因为大多数研究证明它是不容易产生耐药性的,也是最适合在动物上用的。我们请求在这些方面,畜牧兽医局领导能够开个口子,做个事情,毕竟要有东西可用,没有东西可用肯定是不行。

  植物提取物我们也做过一些,都管点用,但是说实话,你要说哪个东西真正赶得上以前用的(抗生素)还是有距离。接下来将做一些综合性的整体方案。

  国家生物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蔡辉益研究员:

  原料发酵与处理。除了大家熟悉大豆、豆粕等等原料发酵,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研究小麦、玉米到底发酵之后怎么样?这些原料经过预处理之后发酵的前后什么变化?其中涉及到菌株的筛选,单一菌株和组合菌株,很多工作已经发布在杂志上。

  原料,尤其是近几年我们提出了地源性饲料,对地源性农副产品进行就地发酵处理,降低成本。发酵的工艺参数,不仅仅是菌株筛选,而是发酵的工艺参数是什么。原料的配方不同,发酵的菌株工艺参数也不一样。

  相应的发酵设备,发酵设备的类型和本身发酵设备的组成。近几年很多机械的设备企业已经开始和我们合作,专门研究就在门口建的发酵设备,立即发酵,立即进入饲喂线。所以这两年食拌料的饲喂、液态饲喂都已经开始发展起来,如何和传统工业料的混合进行饲喂,这个成为研究的重要关键点。

  发酵技术。发酵原料也好,发酵的副产物也好,它们单一的也好,混合的也好,到底怎么用?这成了一个大问题。水分控制到多少?比例添加多少?什么阶段使用?这是我们研究的第四个关键的部分。

  其次是发酵饲料相关。发酵饲料现在全国发展很快,可是谁都没有一个标准。我们也承担了动态监测这项工作。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做团体标准。第一个团体标准发布的是去年《生物饲料发酵细则》,生物饲料到底有多少类。第二个标准是技术通则。所有的生物饲料到底要遵从哪些最基本的技术规范。第三个,包括酒糟、酵母培养物类急需的产品根本没有标准,这个团体标准是由相关的几个企业和联合科研单位共同进行,已经发布了五个团体标准,供行业参考使用。计划当中,今年年底前将还有五个团体标准计划会进一步研究、实施和发布。

  菌和酶的协同。发酵当中,这些年把酶制剂和微生物结合起来,尤其是要找到它们的协同关系,协同剂量关系,到底是体内还是体外协同等等。这个成为我们发酵饲料,尤其是和抗生素减量甚至禁用绝对关联。这项工作开展得晚一些,但全国很多单位也在做,我们也做了好几年,目前这个方面有比较大的进展,有很多产品使用之后,从动物免疫能力、产品的风味、环保的减排、抗生素的禁用,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发酵饲料如何在全中国走向我们中国特色的配方技术体系问题。发酵饲料的使用是彻底建立中国特色饲料配方体系的基础,但是这个涉及到发酵原料的整个数据库,我们没有数据库,要全部重新建立,重新建立认识微生物营养和动物营养的之间的协同关系,这些数据现在没有定量化的东西,我们都要重新研究。所以这个事情在科研当中,由于我也是做发酵饲料这个岗位,所以大量的精力都在这方面。

  动态监测生物安全,发酵饲料的生物安全。目前我们要建立起一个平台,如何辨别发酵饲料、发酵产物当中是否存在不安全的因素。目前做的技术路线是把微生物种类几十个种类,它们代谢产物的DNA信息片断做筛选,如果我们筛选里的发酵产物跑出了这个范围,就认为可能具有生物安全风险。如果在部里规定的微生物范围之内的,我们认为是安全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蒋宗勇研究员:

  减抗替抗研究工作做了近十年,主要围绕益生菌的使用效果问题。包括乳酸菌、酵母都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同时,也对全程无抗做过尝试。目前的饲养条件下,还有要注意的问题。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使用益生菌效果不太稳定。主要是耐药性的问题,所有微生物制剂都有这个问题。发酵也是一个办法。

  猪群的健康状况会影响使用效果。比如说猪群健康状态差的时候,抗生素效果好,益生菌效果差;如果猪群健康好的时候,抗生素效果好,益生菌效果差。这个情况对饲料企业压力比较大。可能无抗饲料对饲料企业是一大挑战,对兽药企业也是一个机会,怎么样在猪场保健方面跟无抗饲料配套。

  益生菌的无抗饲料的效果跟猪场原来的设计条件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养殖条件,使用效果有巨大的差别。这样一来,对设备和工艺来讲,可能需要企业做相应的调整。

  营养标准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发酵以后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都发生了变化,怎么配营养标准?这个是要考虑的。第二个来讲,无抗的时候营养需不需要发生变化?这个是需要摸索的问题。

  做到无抗饲料,首先肯定会在今后几年内,猪场的死亡率要高,这个要有思想准备。无抗是趋势,但是对大家有一个阵痛。

  除了这个以外,可能一些标准、检测方法等一系列东西要适应(无抗)这个过程。比如说检测抗生素的方法,原来饲料的标准检的是含量多少,这回是检有没有,那个量就不一样了。原来我看青霉素加300克、200克,那现在变成不让加了,这个敏感度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作为企业来讲,我个人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不怕你检抗,就怕有人检,有人不检,要检大家一块检。如果今天先进的先检,那谁干这个?要检一块检。我们做实验也是一样的,一个猪场这个栏检,那个栏不检,最后这些猪全完蛋。都要检,都无抗,最后就能成功。

  四川农业大学陈代文教授:

  我们还是有必要认真、科学的评估和认识抗生素的功过。尽管现在对抗生素是这么一片呼声,但是对它的作用效果、性价比,以及中国当前养殖的现状来讲,它的作用可能还是很难替代的。有一组数据,中国现在规模化猪场三分之二,甚至所有的猪场都会有病,但是75%以上都是腹泻,腹泻主要就是肠道的问题,所以对于如何防止腹泻是个大问题。国际上减抗也是一个过程,也不是一刀切,但是在全面禁治之后,以丹麦和荷兰为例,禁治之后两三年、三四年是一个下降期,都有这么一个规律,也就是说发病率会更高、治疗的用药会增加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的评估。

  谈无抗或替抗或减抗,还是要从本质上的科学原理认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本质还是要解决基本的营养原理问题。也就是说,抗生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如果没有抗生素,有什么样其他的方案能够替代发生这些作用?总体我的观点就是,无论从任何的产品、效果、质量、使用条件或安全来看,我认为没有抗生素替代品,甚至说谈抗生素替代品,我个人认为是不科学的。我不能替代你,你也不能替代我,但是我干的活别人也可以干。我们如果没有生素,关键的问题是要关注腹泻,这是系统工程,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搞营养的关键要解决肠道的保健问题。

  营养上来讲核心的问题,假设动物的需求,按照现在社会学的概念,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衡原则来看的话,动物是需求侧的问题,饲料、药物、饮水等等是供给侧的问题。根本问题还是要变给供给侧,改革饲料营养的传统模式和方案。

  最近这几年我们团队一直围绕营养、健康和抗病这个原理来做工作。基础研究主要是在营养生理上面,尤其是最近几年在营养肠道微生物,对动物的健康、生产影响方面做了些基础性的工作。第二方面的基础工作是对供给侧的饲料,天然饲料原料,在饲料的化学的生物学上想做一些探讨,把饲料化学、化学生物学能够更深入的认识,而不仅仅停留在现在的六大养分,或者再进一步一部分纯养分的检测上面。

  这是在围绕研究基础上,我们有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系统的评估和率选,配合饲料当中的营养源,所有有机养分的来源、种类、保健或者是营养生理的供销,也就包括了我们蛋白源、脂肪源、碳水化合物源,包括淀粉的种类、不同的纤维的种类,这些是目前最热的话题,我们逐一的进行筛选和评估。同时也筛选评估不同的饲料添加剂,尤其是非营养性的饲料添加剂,当然也包括营养性的添加剂。

  二是仅仅逐一的单一评估不行。我们动物吃的是复合、配合、全价的饲料,所以我们就把这些单一率选的基础上,进行复合处方,来配制不同的处方,来评估不同处方的效果,也就是说不同的饲料配方,不同添加剂的处方进行比较,来评估它的效果,也发现,肯定结果是不一样的,当然指标都是健康,肠道还有腹泻以及最后的生长。这个方面我们也获得了一些新的东西,有些产品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部分的产品也在生产企业转化使用。

  三是我们也在做液体饲喂、流体饲喂,也在做发酵。不同的发酵工艺、不同的菌种、不同的发酵菌种和酶组合的效果,这个结果是令人鼓舞的,完全可以替代抗生素。也就是饲料里面不加抗生素,按照这些做法是完全可以解决问题的,同样一个配方,一个是流体一个是固体,增重高达40%的差距。

  四是基础研究人员研究肠道和微生物的关系。在肠道微生物上打主意,我们做了一下不同品种猪的菌群及其菌群的转移、移植,以及在有病无病情况下,有没有腹泻的情况下,对菌群的移植,看动物的表现,看有没有腹泻。同时我们也研究,微生物的代谢主要产物是脂肪酸,脂肪酸出来之后,我们要进行人为的换为不同比例组合的脂肪酸,不是单一的而是组合的,那么这个结果也是令人鼓舞。

  浙江大学汪以真教授:

  我本人做抗生素替代、减量这些工作二十年了,最早的一篇文章是在2002年,英文文章05年发表在《AMB》上,就是应用生物学技术。主要工作就是怎样提高畜禽动物的先天免疫力工作,特别是抗菌肽这一块的工作做了将近二十年。

  我一直做饲用抗生素对比的实验,对比了很多,抗生素确实是很好,替代的难度很大,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抗生素尽管作用很大,但我们也是觉得到了该替代也好、减量也好,已经到这个年代了,还是要做。

  我们在做全程无抗养殖,无抗以后会出现用药增加,这完全可能。第二个就是在做全程无抗饲料,仔猪在断奶前的时候注射一支抗生素,这个工作我们也在做。

  另外,抗生素全程不添加以后,病量有可能会多。但是两三年下来以后,总体感觉病是比较少的,坚持两、三年不用的话病反而会减少,比老是用抗生素效果明显。那么我们怎么做这一块呢?因为毕竟是个尝试,不代表我就是成功的。我在做三方面的工作,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第一方面,提高仔猪全身免疫。主要做的就是抗菌肽。

  第二方面,我们做全身先天免疫,很重要。如果把幼年动物的免疫力提高的话,效果其实是非常明显的。光靠这个还是不行,我们从肠道的消化吸收开始,消化吸收功能提高了以后,比方说我们增加了酶制剂,国家开发了这些应用的话,可以调控肠道的菌群,提高消化吸收,因为这些菌里面含有抗菌物质、营养代谢物质、酶等等,从肠道吸收方面增加肠道功能,这是从全身的免疫到肠道功能。

  第三方面,在应急状态下,动物肠道会损伤。怎样做到肠道修复?其实有很多肠道修复剂有效果,但有的时候到不了肠道。所以浙江省联合搞了十几年,各个产品可能不一样,我不讲哪个特别好。损伤之后怎么修复?还有我们做了比方说新型的氧化锌等等,我认为我们做的工作效果还是不错的。

  江南大学朱建平教授:

  我们搞了将近20年的快计方法,我们主要是免疫检测。我们学校2000年左右就开始研发,后来与国家纳米中心进行合作,在新材料新办法上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也大量开发了新的技术,比如说量子点等,使灵敏度更高,达到0.01当量以下,现在我们做量子点和属性等等,我们可以做到灵敏度非常高。

  我们也针对整个无抗减抗问题,也开发了一些产品,包括抗生素的残留、重金属检测,还有生物毒素、微生物等等,利用这个方法既可以对监管来说非常方便,同时也适合企业对饲料质量控制,或者是对养殖企业养殖过程的控制。速度快而样品不需要强硬处理,对环境影响小。

  总体来说,我们开发了将近300个产品,利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量子点、属性材料等等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齐广海研究员:

  禁抗不得不做了。

  饲用抗生素的替代还是一个集中技术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在策略上,恐怕不光是单一核心产品的创制,更加关注集成技术的研发。在产品效果方面,抗生素的替代恐怕不能关注仅仅关注杀菌抑菌的能力,还要关注通过营养调控来提高动物自身的免疫、肠道的健康、抗氧化来保障动物的健康。

  在法规上要有突破。为什么呢?因为原来我们对添加剂只是界定,如果除了药品添加剂以外,其他的添加剂我们只能宣传它的营养作用或者其他一些作用,我们不能宣传免疫、抗氧化、对肠道的作用。

  关于抗生素的替代,中国农科院有一个重大成果产出项目,叫《饲用抗生素替代关键产品的创制和应用》。重要的除了抗菌肽以外,还有一些私有酶制剂,包括一些酶制剂,可能还有一些抗菌活性肽或者抗菌蛋白。今年启动了八个选题,无论是在院、所,都是非常重视的这个工作。

  (注:以上内容根据现场整理,未经本人核对。)

  
  【关键字】:抗生素 替代研究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