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2018中国海产十大年度事件”揭晓!

2018-12-24 15:35|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42472|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海鲜指南特意推出了“2018中国海产十大年度事件”专题,我们期望从这些事件背后,一窥这个正处于巨大变革中的中国海产业正在发生着什么,一窥这个正处于巨大变革中的中国海产业未来都有哪些趋 ...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2018中国海产十大年度事件”揭晓!正处于巨大变革中的中国海产业正在发生着什么?
  
  策划/执行 海鲜指南(seafood-guide)编辑部
  


  年终岁末,适合回顾。
  
  2018年转眼即过,回望这一年,中国海产业发生了什么?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
  
  海鲜指南特意推出了“2018中国海产十大年度事件”专题,我们期望从这些事件背后,一窥这个正处于巨大变革中的中国海产业正在发生着什么,一窥这个正处于巨大变革中的中国海产业未来都有哪些趋势。
  
  2018 中国海产十大年度事件
  
  年度事件一:
  
  中美贸易战爆发,中国海产企业需在“狼来了”中练好内功
  
  上榜理由: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关税,涉及商品总计达600亿美元;2018年7月6日,特朗普政府正式对来自中国价值34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关税,标志着特朗普对华关税政策正式实施;2018年7月10日,美国政府公布进一步对华加征关税清单,拟对约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10%的关税,其中包括海产品、农产品、水果、日用品等项目;2018年9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9月24日实施对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增加10%的关税,并将2019年1月1日上升到25%关税。
  
  2018年12月1日,G20峰会上,两国领导人习近平与特朗普达成共识,双方决定,停止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包括不再提高现有针对对方的关税税率,及不对其他商品出台新的加征关税措施。
  


  贸易争端开始后,欧美股市暴跌,随后扩大到亚洲。中国海产业同样受到了冲击,一方面对中国的罗非鱼、对虾、鲶鱼类等出口企业以及来料再加工出口型企业造成了程度不一的显性影响,另一方面对中国进口美国海产品的贸易商、进口商也产生了成本阻碍。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水、海产品对美出口额达27亿美元,其中罗非鱼、对虾是最重要的两个出口品类;中国进口自美国的水、海产品进口额达13亿美元,其中进口自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海产品就近10亿,中国也是美国阿拉斯加及其渔业的第一大国外市场。
  
  此次中美贸易战对中美两国海产业投资前景、中国海企业家信心、产业链上下游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市场水产品消费能力持续增加,对外出口贸易依赖将不断降低,中国海产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来化解中美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今后,中国海产企业也必须要在中美持续博弈中练好内功,创造自身核心优势,才能谋得更为广阔的发展。
  
  年度事件二:
  
  海关严打走私成常态化,水产品进口正关化势不可挡
  
  上榜理由:2018年,在海关总署缉私局的统一指挥下,天津等9个直属海关缉私局,在地方公安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开展“607”打击冻水产品走私专项行动。一举打掉涉案走私团伙16个,查证涉案走私冻水产品3.07万吨,初估案值14.5亿元。
  
  而在2017年,海关总署统一指挥北京、南京、福州、南宁、昆明、石家庄、上海、青岛、广州、湛江、海口等11个海关,在地方公安、边防、海警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共同开展“4.12”打击冻水产品走私集中行动,一举捣毁涉案走私团伙8个,查证涉案冻水产品3.7万吨,案值初估人民币19亿元。
  
  上述走私方式多为采购冻水产品先运至我周边国家,再假借边民互市贸易走私入境后销售牟利。在走私到中国的水产品中,南美白对虾、巴沙鱼等成重灾区,此外,一些高端产品如银鳕鱼、澳洲龙虾等情况也非常严重。
  
  近几年的海产持续严打,一系列迹象表明,海关严打走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行动,还在做走私的莫心存侥幸真的需要收手了。
  


  边贸业务是国家允许的边民互市贸易,有其规范的规则,但如果钻边贸的空子,采取低价报关、更换产品名称等投机的做法,一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海鲜产品走私不仅仅危害的是一个行业的秩序,也是对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的不负责任。
  
  当然,仅仅靠海关不定时检查或抓捕是不够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走私。中国海产业的规范化发展需要你我共同努力,尤其需要正关厂商的力挺与坚持。当全行业上下游都对正关产品负责,中国海产业也将标志着成熟。
  
  年度事件三:
  
  首届进博会召开,多国海产进口关税持续下调,进口海产迎来巨大市场机遇
  
  上榜理由:2018年11月15日,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博览会吸引了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有超过5000件展品在中国市场首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出席发表主旨演讲提到要主动扩大进口、激发进口潜力,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国务院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积极扩大进口,下调部分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
  


  2018年,中国与东盟、巴基斯坦、韩国、冰岛、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海产品进口关税在原最惠国税率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甚至继续零关税。
  
  随着中国进口海产关税陆续降低,为扩大消费品进口、降低消费品进口成本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释放了扩大消费品进口的积极信号,也正在逐步缩小中国国内产品的品质和价格与外部世界的差距向全球接轨。而关税壁垒的降低、贸易和沟通交流的便利化,也将进一步促进国内产品的转型升级,中国海产业将迎来更大、更好的发展机遇。
  
  年度事件四:
  
  资本巨头频频跨界杀入,海产业上下游整合资源及洗牌明显加速
  
  上榜理由:2018年,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海产企业去上游拿海鲜资源,去下游联合销售渠道。资源合作共赢,中国海产业洗牌速度加剧。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2018年在源头端,海产加工厂和进口商纷纷联手国外的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者通过交叉持股或者控股的形式稳定源头的海产品资源优势。海鲜盛宴联合新西兰海产企业Sealord Group展开战略合作、海和兴成为Royal Star和南美虾皇(Songa)ASC认证产品中国总代、青岛美厨和加拿大海洋精品国际有限公司(OCI)签署战略合作都展现了传统的加工厂和贸易商开始向上游延伸,寻求产地源头支持。
  


  而在渠道端,万科、碧桂园等房地产企业利用其渠道优势,也纷纷开始跨界进入生鲜领域,联合海产品供应商,布局线下社区店。如海鲜盛宴联合万科物流,美厨联合碧桂园凤凰优选开展战略合作等。
  
  此外,资本力量对海产业的整合速度也明显加快。2018年佳沃集团洽谈收购智利领先的三文鱼上市公司Australis Seafoods S.A.股份,布局三文鱼源头资源,剑指中国市场。
  
  这也让人对未来充满了想象,通过这一系列的融合洗牌之后,中国海产业的巨无霸还有多久出现?
  
  年度事件五:
  
  中国三文鱼产业重新洗牌,市场空间巨大引来全球巨头聚焦
  
  上榜理由:2018年3月27日凌晨,海关总署缉私局和广东分署缉私局出动40个行动小组,在北京、上海、厦门、深圳、湛江、南宁等海关的配合下,分别在广东、广西、福建、北京、上海等地统一开展查缉抓捕行动,摧毁以董某为首的走私冰鲜三文鱼供货团伙1个,詹某、潘某等为首的国内货主团伙5个,涉案案值达6.2亿元。
  
  海关严打走私背后,行业“走私”乱象得到明显改善,业内“巨头”以另类的方式告别,中国三文鱼产业由此进入崭新发展时期。
  



  这一年,挪威、智利、苏格兰等主产区冰鲜三文鱼进口量增加,中国三文鱼产业上下游透明度进一步提升,过去的中国三文鱼产业格局已不复存在,市场洗牌和整合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这种整合和洗牌体现为:一方面跨界者和入局者越来越多,中国一线城市的冰鲜三文鱼流通、消费市场格局不断发生变化,部分经销商、批发商逐渐被淘汰;另一方面终端消费市场需求不断被更新,或控制上游、或联合采购、或自建自营下游渠道,部分供应商、进口经销商、加工厂甚至是品牌流通企业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和发展路径。
  
  洗牌是中国三文鱼产业的必经之路,未来的中国三文鱼产业商业模式该如何优化、行业该如何重组整合乃至深度融合、理性发展?又将是每一位从业者可能面临的挑战。
  
  年度事件六:
  
  中国国产巴沙鱼“开局之年”,全球中低端白肉鱼市场格局恐生变
  
  上榜理由:2018年是中国养殖巴沙鱼的开局之年。
  
  在饲料厂的极大推动作用下,珠三角、粤西、海南和广西南部的养殖户纷纷开始尝试养殖巴沙鱼。苗种厂、养殖户、饲料厂、动保企业、加工厂等产业链各环节跃跃欲试。预计2018年国产巴沙鱼产量在2.5-3万吨左右,加工成品2万吨左右,加工产品以开背鱼形式为主,通过餐饮渠道流向市场终端。巴沙鱼成为继罗非鱼和白虾之后,中国又一新兴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为养殖户和加工厂带来新的生机。
  

  图为 2018首届中越巴沙鱼产业发展圆桌峰会
  
  在中国,巴沙鱼已经成为餐饮端消费量最大的一条白肉鱼。巴沙鱼在中国养殖和加工的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国产巴沙鱼的规模化发展将会在未来几年直接影响到进口商、贸易商、餐饮和电商采购的市场格局。甚至对全球中低端白肉鱼市场的形势也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尽管发展迅速,但2019年对国产巴沙鱼而言将是关键的一年,肉质颜色、养殖成本、加工技术将会成为国产巴沙鱼必须要解决的问题。2019年巴沙鱼养殖产量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加工厂纷纷入局,能否做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巴沙鱼柳产品将会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
  
  年度事件七:
  
  进口“第一品类”大虾火爆中国市场,各主产国争相前来“掘金”
  
  上榜理由:2018年,进口虾产品继续火爆热卖!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热销的进口虾,主要包括厄瓜多尔白虾、阿根廷红虾、东南亚黑虎虾,以及来自北美和澳洲的龙虾。
  
  今年天猫双11,截至中午12点阿根廷红虾销量为233万只,同比增长46%;东南亚黑虎虾则以156万只的数量,同比增长47%。厄瓜多尔白虾卖出了2156万只,同比增长616%!此外,还有文莱蓝虾、澳大利亚龙虾等进入了中国剁手党的肚子。这些还只是一个电商平台的线上销量数据。
  
  而在中国水产品市场分级中,大流通渠道占60%,是生鲜市场主渠道,餐饮渠道占20%左右,商超占10%左右,电商新零售仅占5%左右。
  
  有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60.4%厄瓜多尔白虾出口至亚洲(主要是中国)市场,超过2017年全年向亚洲市场出口的总量。为了占据更多中国市场,Pesquera Santa Priscila、Omarsa、S.O.N.G.A等厄瓜多尔大型白虾出口商都进行了加工厂和生产线的扩建。
  


  除了厄瓜多尔、泰国、越南、印度等白虾主产国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新兴产区的出口国也对中国白虾市场跃跃欲试。今年8月底,首批正关秘鲁白虾从天津港登陆国内。秘鲁官方表示,将加大南美白对虾的对华出口量,以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进一步刺激秘鲁国内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
  
  今年12月,沙特阿拉伯已经向中国运送了6000吨冷冻虾;到今年年底,对中国的沙特虾出口量应超过30000吨。据沙特新闻社报道,根据两国政府11月签署的协议,到2020年出货量可能会增加到80000吨,产生超过20亿里亚尔(4.714亿欧元/5.333亿美元)的收入。
  
  来自阿根廷政府渔业部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中国人吃掉了近一半阿根廷出口的红虾,中国即将超越西班牙、日本等传统大客户,成为阿根廷红虾最重要的市场。
  
  2015年年底,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签订以来,中国政府对澳大利亚岩龙虾的进口关税已从4年前的14%减至当前的3%。澳大利亚龙虾出口中国的龙虾数量猛增。2019年1月1日,中澳全面自贸协议生效,作为自贸协议选定商品,澳大利亚岩龙虾出口到中国市场将免征所有关税。对于久耕中国市场的澳洲出口商来说,这将是重要的历史时刻。
  
  年度事件八:
  
  进口活鲜“包机直航”模式拉开序幕,新生模式不断涌现冲击传统海产业
  
  上榜理由:2018年7月21日9时58分,随着一架来自加拿大的波音747货运专机载着100吨的加拿大龙虾抵达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正式宣告进口活鲜包机直航模式拉开序幕。这条“长沙-北美-长沙”货运包机航线每周将会往返三次,将长沙打造为“中国龙虾集散中心”。包机直航抵达中国市场后,对鲜活龙虾的市场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波士顿龙虾一直以来都是进口货鲜的主流品种,在中国的餐饮和酒宴消费市场占有重要的位置。包机直航模式在源头端和市场端分别整合供应链资源,建立保税仓,通过各级市场迅速将海鲜分发的终端客户,大大缩短鲜活龙虾的运输时间,并节约5%-10%左右的成本。
  
  包机直航模式建立后,进口活鲜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速度加快。特别是对国内的市场而言,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进口商按飞机仓位进口的零散模式,构建了系统性包机直航的新模式,在运营效率和成本上都会得到优化。
  
  年度事件九:
  
  从“新零售”到“社区团购”,渠道变革带给海鲜供应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上榜理由:2018年是终端零售新渠道社区团购的爆发之年。
  
  从年中开始,美家优享、食享会、生活家、十荟团等多家社区团购获得了资本的投资。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社区团购渠道迎来快速发展时期。社区团购着力解决生鲜消费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社区为中心,团长(宝妈、便利店主)为分发节点,通过微信群和小程序等工具,将日常消费频率较高的单品呈以更便捷的形式呈现给消费者。
  


  海鲜在各个渠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优质蛋白、引流爆品、健康安全正在逐渐成为消费者对海鲜的代名词。在现阶段国内海产企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新渠道的出现给供应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对消费体验和成本的优化和提升,水产品在消费者餐桌出现的频率正在不断增加。
  
  同时,新渠道的诞生,对海鲜供应商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从2017年的新零售到2018年的社区团购,在不断适应新渠道的同时,供应商自身的定位也成为目前行业所面临的问题。
  
  年度事件十:
  
  北方持续高温引发海参大面积死亡,海参价格一路飙涨
  
  上榜理由:2018年的夏天足以让海参养殖户铭记终生,这个普通的夏天却创了一个不普通的记录,百年难遇的高温和三番五次的台风前后来袭,整个北方的海参养殖业笼罩在损失惨重的阴影中。
  
  央视财经报道的海参圈直接损失在68亿,受损面积95万亩,海参减产6.8万吨(折合达1.36亿斤)。但是业内人士在辽宁海参养殖区走访14天发现,整个海参养殖的损失程度比报道时的统计数据严重得多:官方的统计是按照每亩损失一百斤海参计算的,但实际损失可能是3倍还多(折合至少超4亿斤)。
  



  辽宁半岛是此次高温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损失率超过了90%。普兰店和庄河地区是损失最严重的,因为这个位置在高温的时候位于副热带高压的中心位置。河北、兴城、凌海等地位于副热带高压的边缘位置,高温期结束稍微早一点,损失也在70-80%左右。山东威海也未能完全幸免,据威海当地部门预测,这场天灾直接导致威海刺参减产近六成左右。
  
  我国海参养殖以辽宁和山东等地区为主。在我国,海参可以分为野生养殖、底播养殖、围堰养殖(俗称“海参圈”)、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等五种养殖方式。底播养殖是目前大企业采取的主要养殖模式,今年夏天高温天气对底播养殖没什么影响。
  
  但持续高温却重创我国海参圈养殖业,下半年的海参价格一路飙涨,价格翻倍已不稀奇。并且,海参生长周期3-5年甚至更长,这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参的价格都将居高不下。因此,业内普遍认为,海参市场未来2-3年都将是高位运行。
  


  新的一年即将开启!愿你顺利!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