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水产前沿 吴佳辉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独家报道,2018年,对于对虾行业来说,是极不平静的一年。虾苗价格战轰轰烈烈,苗种检测红红火火、养殖成功率平平淡淡、商品虾价跌跌不休!苗企胆战心惊,虾农唉声叹气。为什么养了这么多年的虾现在却不懂养了? 一直以来,虾苗的质量是影响养殖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随着检测仪器的精准度提升,或许苗种检测是筛选苗种的重要手段。但是,苗种培育还涉及多个环节,虾农要选好虾苗,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为了供应自己的2700亩高位池养殖基地,湛江市锦佳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佳水产”)也在2015年开始充当起苗企的角色,在粤西地区每年以开放式生态化仿野生环境同微生态防控技术手法,生产30多亿P5虾苗,部分对外销售。对于行业的发展和公司的前景,作为集养殖和苗种培育于一体的锦佳水产有何看法?小编向锦佳水产首席工程师刘健雄做了了解。 中:锦佳水产董事长吴华冲 右:锦佳水产首席工程师刘健雄 水产前沿:您好,锦佳水产作为湛江企业,几乎是扎根于粤西地区,外界对锦佳水产或许不太熟悉。能否简单介绍一下锦佳水产的情况? 刘健雄:湛江市锦佳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位于中国长寿之乡-徐闻,是一家集种虾、幼体、种苗生产及销售、成虾养殖,科研于一体的高标准新型水产育苗企业。公司目前有三大种苗生产基地,包括徐闻前山亲虾基地、徐闻前山现代化种苗孵化基地、东海岛育苗孵化基地,三大生产孵化基地共占地90亩,共投资2000万元,育苗水体达10000立方。另有两大合作标粗基地:福建省龙海市海能量育苗基地、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新兴苗场。 此外,公司有三大养成基地,湛江东海岛基地、吴川吴阳基地、阳江大沟基地,全部为高位池养殖模式,养殖水面2700亩。为了打造一流的现代化海水养殖生产企业,公司已经陆续投资500万元完善标准化检测化验室,建立过硬的生产体系。 采用全自然海水、开放式生态化仿野生环境同微生态防控技术手法,用进口优质悬浮配合饲料替代不可控的天然生物饵料培育的“锦佳幼体”及 “锦佳种苗”具有较高的品质及稳定性。2017年,生产无节幼体200亿余尾,P5小苗超过30亿尾,生产出来的苗种具有无携带特定病毒、生长快、成活率高、养殖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这几年的销量也保持稳定。 2019年,公司计划进口10000对亲虾,选择5000对进行生产,再优中选优。通过生态育苗的方式满足自己养成基地的需求,也对外出售部分虾苗。 水产前沿:您所说的生态育苗是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出来的虾苗特性是否比较明显? 刘健雄:我们采用全自然海水,只做物理沉降。打个比方,通过化学方式处理的水相当于纯净水,而用物理沉降的方式获得的则是矿泉水。冬天的海水质量较好,抽取的海水用黑布遮盖15天到6个月的时间,达到育苗标准的水质才能够进入车间。 在90年代的时候,海水的质量好,虾苗也容易养殖。通过物理沉降的水质,具有较高的缓冲能力且与养殖水域环境相近,虾苗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另外,我们的饵料是采用全配合饲料,这样能保证虾苗质量的稳定性。而生物饵料的质量和数量都无法持续稳定,这会对育苗造成影响,所以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投喂配合饲料。生产出来的虾苗成活率高、养殖产量也高。 水产前沿:公司培育“锦佳种苗”,也有自己的养殖基地,这几年的养殖效果如何?对于行业当前的现状,您有何看法? 刘健雄:从2015年以来,我们每年都能养殖成功,效益还不错。 现在,中国一些企业是赚一块钱花一块钱,我们赚一块钱,会有5毛钱花在技术性投入和研究上,提前规划下一步。企业要追求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做持续性投入。当前的种苗市场混乱,虾农也不知道如何选虾苗。在短时间内,养殖户或许会被舆论误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成熟,苗种的品质也会被鉴别出来。 水产前沿:2018年,虾苗检测红红火火,公司是否也引进了检测设备? 刘健雄:苗企做检测的意义在于为客户服务,也是为苗企生产服务,为生产提供必要的依据及数据,而不判断好坏的证明,也不是虾苗的合格证。我们公司在成立初期就开始引进检测设备,已经检测了几年的时间。我们自己也做养殖,要对我们自己负责,也要为客户负责。 实验室仪器展示 水产前沿:接下来,公司有何规划?这几年,公司的养殖基地每年都养殖成功,是否会向客户推广模式或者介绍养殖方式? 刘健雄:我们一直是在粤西地区发展,基本也不会过多关注北方市场。接下来,我们主要是保持稳定发展,维持好苗种质量。这几年,公司2700亩高位池水面的养殖基地养殖效益虽然持续稳定,但是我们的模式并不适合于其他区域。一个条件有变,养殖效果就会千差万别,所以我们只会跟客户分享经验。 其实,高手在民间。一些养殖户虽然没上过专业理论课,但是有自己的方法去养殖,情况也处理得很好。客户有需要,我们会做分享,让养殖户自己选择。 【关键字】:对虾 虾苗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