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养虾新模式!对虾、沼虾+水稻共作,发病少产量高

2019-2-12 09:30|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55466| 评论: 0|来自: 海洋与渔业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内陆地区,虾稻共作指的是小龙虾和水稻的共作模式。而在珠三角地区,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也可以与水稻共作。这二者是否一样呢?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内陆地区,虾稻共作指的是小龙虾和水稻的共作模式。而在珠三角地区,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也可以与水稻共作。这二者是否一样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水产养殖与遗传育种研究室朱长波博士近日告诉记者,他们在珠三角做的试验,是在池塘中实现对虾或者罗氏沼虾与水稻的共作,是以养虾为主、种稻为辅。“大概是虾占地一半,水稻占地一半,但虾的长速明显高于同等条件下的对照塘,产量甚至高于纯养虾的塘。”
  

  放苗
  
  初衷 养殖污染迫使生态共作模式升级
  
  虾稻共作,这是一个全新的池塘混养模式。在养殖中,混养古已有之,之前的操作大多是在池塘混养其他鱼类或者贝类。朱长波介绍,大概最早的混养就是淡水中的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水中不同层系鱼的特征,减少饵料的浪费,也可以减轻对环境污染的压力。
  
  “在吸收水体中的营养时,动物远远不如植物。”朱长波说,“十三五”以来,国家越来越关注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压力。虽然水产养殖的压力不如大农业,但是水产养殖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粗略估计,就全国而言,养殖的鱼和虾类大约80%产自池塘。池塘养殖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出现很多无法避免的问题:第一,池塘环境已日趋老化;第二,养鱼养虾的池塘,养久了很容易发病。第三,导致通海的河涌严重富营养化;第四,如今在低盐度、淡水养虾中易爆发蓝藻,发生率高达80%~90%。
  
  朱长波提及在养虾的池塘里种上植物,比如在虾塘里用浮床等方式种植空心菜,但是这一做法并没有推广开。朱长波的团队经过研究发现,只有水稻等大宗水生经济作物才是理想的共作品种。
  
  不过,池塘虾稻共作跟内陆的稻田养小龙虾大不一样:内陆发展的稻田养小龙虾,以种稻为主,养殖小龙虾为辅;池塘虾稻共作是养虾为主,利用种植水稻来吸收利用养殖废物,减少养殖水体污染,降低各种虾病的发病率。
  
  做法  一半种水稻一半养虾
  
  2016年,朱长波的团队在珠海基地——斗门区莲洲镇粉洲村开始尝试池塘虾稻共作。据介绍,该基地总面积108亩,池塘面积差不多100亩,是典型的珠三角养殖区,基地旁边就是村民的池塘。
  
  在第一年的试验中,朱长波团队试验了淡水常规稻与罗氏沼虾的混养、海水稻与斑节对虾的混养。他称,罗氏沼虾在高温时候容易发病,但是这种共作模式中,虾的成活率远远高于普通池塘模式养的虾。
  
  他们在四亩池塘中间辟出一块合适种稻的区域,面积大约各占一半,虾可自由进出种稻区域。夏季高温期,池塘通常可以达到40摄氏度以上水温,也是虾最难渡过的时期。但是在虾稻共作池塘里,据对比试验得知,水温整体降低1~2摄氏度。
  

  斑节对虾
  
  据他介绍,在第一年,他们采取的办法是池塘中间种水稻,四周养殖。虽然虾的产量很好,但是收稻子颇费人力。“池塘四周水太深,去收割稻子时,操作起来极不方便。这样推广起来很有难度。”
  
  2018年,他总结了之前的做法,于是把池塘分成两部分,一半种水稻,一半养虾。放虾苗前先种水稻,其余操作与普通池塘养虾相仿。其中罗氏沼虾产量不错,才养殖100天,1.5亩的水体(三亩池塘一半虾,一半稻)中收获了800多斤虾;斑节对虾亩产300斤。
  
  然而,海水稻的种植周期太长,不适合珠三角地区。因为周围的稻田都已经收割,这时候种稻区域鼠害较明显。再加上台风的影响,2018年的养殖没有达到高峰值。
  
  池塘结构
  

  
  2016-2017年试验模型
  

  2018年试验模型
  
  成效  对虾成活率显著提高,可实现废水零排放
  
  在朱长波的实验中,相比普通养殖池塘,虾稻共作的池塘水质特别好,而且不会爆发蓝藻。在同等条件下,相隔500米的普通池塘,蓝藻很多。从虾的生长速度来看,虾稻共作的池塘长势更好。
  
  基于近三年虾稻池塘种养模式试验结果,朱长波发现,新模式比传统模式水质显著稳定、对虾存活率显著提高、饵料系数显著降低、可以实现废水零排放。目前该团队已经掌握了种养池塘改造工艺、适盐范围、水稻种植品种、时间和密度、对虾的合适品种、密度,种养殖环节的衔接等要点,相关专利和论文已在陆续起草整理中。
  
  “这种新的养殖模式不仅使得养殖污染得到控制,可以做到不对外排污水,而且清塘的淤泥可以直接清理到种植区,作为种稻良好的底肥。”他建议,这样的养殖模式可以在粤东、西以及珠三角地区推广:第一能够提高饵料利用率,第二是可以达到对水质的清洁作用,第三种稻也可以盈利。
  
  朱长波团队还发现,由于水稻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已实现机械化耕种与收获,人工耕种水稻的成本太高,不利于池塘虾稻共作模式的大面积推广。他们团队目前正在种养池塘结构、种养工艺匹配、水肥调控、病害防控、机械化耕种收等环节开展优化研究,有望在“十三五”末期实现池塘虾稻共作模式的规模化推广应用。(本文转自【海洋与渔业】。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虾稻共作   对虾  养殖模式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