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文/图 农牧前沿 刘程 在非洲猪瘟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下,“生物防控”成为了行业热词。如今各种“正道措施”、“民间偏方”一拥而上,让人眼花缭乱分辨不清。当然,每个企业对于生物防控都有自己的观点,在尚无“解药”的非瘟病毒下,我们无法判断哪种就是对哪种就是错。当下,农牧前沿希望通过了解不同企业的不同防控方案找到真实有效的方式方法。 与饲料企业普遍高喊的“高温加热”不同,正大康地对于生物安全防控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第一个提出“打造无非洲猪瘟病毒安全工厂”,并且认为饲料厂生物安全防控要从源头切断,防止任何有风险的原料、车辆、物品进入厂区。4月3日,农牧前沿受邀参观东莞正大康地饲料有限公司,一起来看他们是如何从源头把“非洲猪瘟病毒”拒之门外的。 左二:正大康地技术部陈智明助理副总裁;中:正大康地总裁办丁增光助理副总裁 右二:正大康地东莞基地陈沧一助理副总裁;右一:正大康地营销中心成甲忠助理副总裁 据了解,自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后,正大康地在第一时间建立了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手册最初版本发布于去年9月14日,期间不断更新修正,今年3月份又发布了最新的厂区生物安全制度,涵盖了人员管控、车辆管控、原料管控和其他消毒管理四大方面。 原料“批批检”,绝不“放过”人车物 正大康地对入厂原料实行分级管控,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特高风险,采取不同取样检测频率。对于特高风险的动物源性产品、副产品和高风险的饲料原料、未经高温处理的配合饲料采取“批批检”,对其每一批次都进行取样检测。 厂区内设有中央化验室,针对每种原料会定期开展非洲猪瘟病毒PCR检测和沙门氏菌等细菌检测。中央化验室自今年3月12日开展非洲猪瘟荧光定量PCR检测后,至今共检测了包括饲料原料、添加剂、饲料成品、环境样品和抽检车辆样品等219个样品,非洲猪瘟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外来人员进入厂区,要进行双手喷雾消毒和鞋底消毒,并且穿上防护鞋套,填写来访登记表才能进入,安保人员会每天更换消毒液,疫情期间禁止客人参观生产区域。 公司内部车辆只能停在办公区,禁止进入生产区。来访人员车辆则需在客人专用车位停放。严禁任何运输过动物的车辆进入厂内,所有饲料运输车及外来车辆都要进行消毒操作,车辆有专门的消毒通道。 此外,厂区其他地方也做了充足的防护措施。例如,饭堂地板、司机吸烟室等每天进行消毒;收取快递有严格的消毒检测流程;厂区内增加防鼠防虫措施;厂内严禁外来未熟猪肉入厂、食堂不再提供猪肉菜品;同时对员工开展定期生物安全防控培训等。 一季度猪料仍有上涨,“抓猪不放禽鱼” 在交流环节,正大康地总裁办丁增光助理副总裁、正大康地技术部陈智明助理副总裁、正大康地营销中心成甲忠助理副总裁等回答了媒体现场提问。 正大康地技术部陈智明助理副总裁认为,防控非洲猪瘟饲料厂责无旁贷,目前正大康地东莞基地,有形的、能看到的防控设施设备投入已经超过25万,还有很多无形的投入。他认为消毒防疫措施会变成未来饲料厂的标配,但最核心的防控还是在于养殖场,正大康地建议养殖场当务之急是进行封场管理,不能掉以轻心,确保把所有能做的生物防控措施做到位。 “今年一季度正大康地饲料销量实现逆势增长,同比增幅虽然只有1%,但含金量十足。”正大康地营销中心助理副总裁成甲忠说,正大康地在提速增量的策略下,会进一步做大“蛋糕”,产品结构会作出适时调整,从721调整为622,总的策略方针就是“抓猪不放禽鱼”,他同时强调,正大康地是以增量思维去推动这次产品结构调整的,牢牢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